书城历史三国梦之吕布
3661400000113

第113章 文士

日上三竿后,吕布才醒了过来,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在隐隐作疼,双臂更不消说,回来后便打上了厚厚的一层石膏,又绑上了夹板,乍一看,倒像是安上了二条机械手臂。

等候了许久的高顺连忙前来通报,有二位文士来访。

身上有伤,吕布本想不见,可高顺说来人谈吐极佳,而且还自称与吕布相识,这才拖着二条极为不便的“机械臂”来到了会客厅。

看到那双细长的眼睛和一副玩世不恭的神情,吕布怔了下,“杨修。”

“董卓篡逆,满朝文武皆孬括,只有将军一人是丈夫。”杨修作揖说道:“皇城一战,奉先之名动天下,忠义之士无不以将军为楷模,小生有幸曾与将军有过一面之缘,今日便先天下人一步前来拜见。”说着又是一揖到地。

旁边还有一个青衣儒生,仕子打扮,眼神颇为清明,此时正似笑非笑的看着吕布。

吕布心中一动,莫非....是皇城一战为自己在仕人心中建立起了声望?

只见他也不作自我介绍,径直开口说道:“董贼窃国,唯有将军奋起击之,感念将军高义,特来一拜。”说完,果真双腿一屈,一拜到地。

儒生果然迂腐,令吕布愕然间觉得颇为好笑,便也似笑非笑的看着他拜一拜后还有什么话说....却见他好整以遐得拂拂衣衫,侍立到杨修一旁,不再说话。

真是一个妙人,吕布不禁被他勾起了兴趣。

他是谁呢?既然能与杨修一道而来,肯定也有些身份,吕布便施施然一笑,道:“先生这一拜,可叫我诚惶诚恐了。”

“将军为匡扶正义不惜身陷绝境,天下但有良知之人无不肃然起敬,区区一拜其实并不足以明志,但愿他日将军能为天下黎民请命,兴义兵,诛国贼。”这才是他此行最终想说的话。

他究竟是谁?想为天下黎民请命的人,怕是他吧。吕布不禁苦思瞑想:一个愿为天下黎民请命而屈身者,必定心怀仁厚,能说出“兴义兵,诛国贼。”如此深谋远虑的策略,说明他肯定不是个简单的人,其实一个模糊的身影已浮上吕布心头,根据后世记忆附带的历史知识,对吕布充满好感而又宅心仁厚又有谋略的文士只有一个。

他是谁?答案已是呼之欲出,这令吕布心中一阵激动,终于遇到他了。

望着他深邃而多智的目光,吕布慎重得思考起他的话来:“兴义兵,诛国贼。”显然他已将目光投望到洛阳以外,那么有实力兴义兵的大有人在,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或者幽州的公孙赞,冀州的韩馥都有这个实力,也都忠于汉室。可现在看来,他十有八九却是看重于自己,连杨修、更确切得说是杨彪,应该也将目光投向了自己,当然,也许他们注重的是自己身后的丁原及整个并州集团。不过,这并不妨碍于他们对自己的重视,皇城一战足以吸引任何人的目光,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不过,最让吕布开怀的,还是遇到了他。

“先生可是陈宫陈公台?”吕布微笑着问道。

陈宫一怔,愣了半晌,难以置信的看着吕布:“正是在下,敢问将军怎么会知道我?”

“中牟县令陈公台,胸怀天下,忠义无双,早在并州之时就有耳闻了,哈~~”吕布以一声长笑掩过了闪烁之词,不过,自认为忧国忧民的陈宫是无论如何也猜不到吕布依据的只是历史,反倒是面露激动之色,看得出他对于吕布不露声色的吹捧,心中是较为受用。

“陈宫惭愧,眼看董贼窃国,却空有报负而不能像将军一般领千万兵挥斥方遒,剿戳群凶,实为憾事,今日此来,便是希望能以将军英名传檄天下,大集义兵,扫清华夏,扶持王室,拯救黎民。”

看着陈宫,吕布心道:果然不愧于陈宫之名,几个月后曹操要作的事---发矫诏诸侯诛董卓,想不到其时已在他胸中。

陈宫的构思虽然动人,不过,吕布暗自思量:自己在普通兵众眼里可能是一个光彩照人的崇拜对象,但是在那些坐镇一方的诸侯眼中,自己即没家底也无名望,只是一介碌碌武夫,可没有像曹操那样的份量,谁会来应自己的诏?那样做只会使自己站到风口浪尖,看来陈宫还是高看了自己。当然,对于陈宫的看重,自己拿出来搪塞的借口必须光明正大,要不然失去了他的心,可就无处哭去了。

“公台兄....”吕布的表情一直停滞在一种微微浅笑的淡然模样,其实脑海里在翻江倒海的想办法。“公台兄,难道忘了董卓是怎么来的?”

陈宫闻言一震,即而冷汗淋漓,“多亏吕将军提醒。”

董卓来了就不肯再走,其它诸侯来了,即便董卓灭了,也难保不再滋生第二个董卓出来。而且,大兴王师,干戈大动,天下百姓受苦,到头来却很可能事与愿违,这叫仁怀天下的陈宫心里如何不发苦。

“公台兄多虑了,其实诛董卓无需以天下为战场,只要借用洛阳一方场地就足够了。”吕布考虑到陈宫的为人,在他还没有跟随自己的情况下,言行仁厚一点没什么坏处的,曹操就是因为乱杀无辜才失去这个难得的谋士。

看吕布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陈宫连连点头。

“我们可以在洛阳城内设计一个圈套......”其实吕布的话仅是一个大纲,不过对于一个智者来言,往往需要的就是一个大纲,一个点拨,一个暗示,仅此足矣,至于细节,他们自会去把握,去苦思,去拆解......

..............................

贾诩自然是一位智者,很多时候智者杀人并不需要用刀,他将一封信笺交于董卓手上,气定神闲得说:“太师想要丁原性命,差人将此信交于张杨就可了。”

董卓自始至终观看了贾诩从铺纸起笔,勾勾点点,涂涂画画,到整封信笺完工,不过数息时间,纸上内容也是一一过了目,那有如顽童涂鸦的簿簿信笺真是能斩丁原人头的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