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假太监的极品人生
36547400000028

第28章 往事

对于炎朝人来说每年的年节都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古老相传的一些习俗至今仍然被遵守着。其中对联和年画就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今天,秦婉晴就要准备写对联画年画了,每年都是这样,都是秦婉晴自己写,自己画,而且都很好,甚至有人愿意花钱购买,这本来无可厚非,但秦婉晴是个女人,而且是先帝的女人。

“小翠,再过一会你就去钱记那买些纸和彩墨,去年用了他家的纸,挺好的,今天还去那买,”秦婉晴一边梳着头发一边吩咐着小翠。小翠答应着端来一盆温水,“娘娘,您每年都画梅花,今年能不能画些别的啊?”秦婉晴不解道:“你这丫头,想让我画什么呀?”小翠嘻嘻两声:“娘娘您就画您自个,您可比梅花美艳多了,”秦婉晴被气乐了:“小翠,你这小嘴可是油滑了不少啊,快说,跟谁学得?”“娘娘,奴婢说的都是实话,当年先帝一开始是在帮您,但后来确实是喜欢上您了,说起这呀奴婢就觉得您太怨了,当时您怎么就选择这么条路啊?这不是让您自己一辈子都没着落吗?”秦婉晴放下梳子,走到窗前,推开窗户,让冷风吹在那张没有太多凄苦的脸上,像是喃喃自语的说道:“父亲战死沙场的时候我才不到三岁,很多事情都记不得了,但我记得母亲过世的时候给我说的话,她说女人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第一次不能选,第二次很多人没法选。我是命好的,能自己做主,可是又能怎样,难道因为我,就要让外公和上官家势不两立吗?外公是异姓王,只是地位尊贵,实际上没有多少权利。所以,只有进宫才能避开上官家,先帝念着父亲的功劳,答应了我的请求,从那时候,我就认命了,这辈子就这样吧!守着彻儿不缺吃穿也就值了。”小翠叹着气,又问道:“娘娘,难道您就真不打算告诉小王爷吗?”秦婉晴犹豫了一会:“这件事情就是一把刀,会死人的,我也想告诉彻儿,可是又怕他惹来杀身之祸,自古皇家多是非,从来深宫埋冤骨。如果这辈子有机会,我会告诉彻儿真相,否则,你我就把这件事情烂在肚子里,带进棺材吧!只盼着苏姐姐天上有灵,保佑这孩子。”秦婉晴关上窗户,洗了手脸,看着镜中的自己一阵发呆,小翠站在后面看着秦婉晴,看着看着,只觉得面前的娘娘说不出的可怜。小翠很小的时候就被秦婉晴收养,说是奴婢,更像姐妹,一路跟着秦婉晴从秦府到皇宫,又从皇宫到了东鲁。说她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秦婉晴的人也不为过。大多数人的生活就像清汤面条,只能果腹,毫无滋味。

京城吴家,在炎朝除了皇家外,那是顶尖的贵族了,作为炎朝唯一的异姓王,有绝对的资格在京城横着走,可是整个京城几乎无人还能想起,那位天天吃喝玩乐的吴钊老爷子还是位王爷,就连吴家年轻一辈都无法引起京城众人的关注,君不见,京城三少在这京城是何等的目中无人,横行霸道吗?

这天,秦婉晴的弟弟---秦泰山来到了外公吴钊的家,下了马后,把缰绳交给门口的小厮,气哄哄的进了怀王府。正在逗着狗的吴钊见了秦泰山后呵呵问道:“乖孙子,怎么了这是,谁惹着你了?”秦泰山对着一颗树砰砰两拳下去,随后说道:“还能有谁,还不是那上官瑜,外公,难道就没人能镇住上官家了吗?照这样下去,他早晚骑在咱们头上撒尿,今天要不是周悟拦着,我非教训他不可。”吴钊听了不以为然的说道:“你就这么沉不住气吗?看来该送你去军中锤炼一番了,”说完看了看秦泰山又接着说道:“他上官家现在可真是炙手可热,如日中天,上官瑜针对你估计还是在打你姐姐的主意,这两年,上官家做事,越来越无顾忌了,除了军中,其他的地方几乎都姓了上官,不过现在可不好说喽,军中只怕也要不安宁啦!”秦泰山惊道:“怎么了外公,难道上官家要插手军中之事?”吴钊瞥了眼秦泰山:“让你小子多关注朝局,你怎么就不停呢?你比起晴儿来差得远了,”吴钊发着脾气,但还是给了秦泰山解释,“滨州都司定下来了,是上官家的人,只是没想到,连前任滨州都司竟然也是上官家的,我看接下来他们就要把手伸向西北了,你就去西北吧,到那告诉周霆,就说一句话,永远不能让上官家插手边军。”祖孙二人说完了正事就聊起了家常,“乖孙儿,年节就要到了,给你姐姐的东西备好了吗?”“早就备好了,这不,今天我就是来问问您,还有没有什么东西要带过去的。”吴钊叹道:“哎!我那乖孙女苦啊!那性格你也知道,从不让人帮衬,我这有些上好的药材,还有些百年的人参,你等会就带去,一块送过去,听说东鲁又是荒年,也不知道我那乖孙女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了?她就随她母亲,心善,没多少钱财,还竟往外散,真是让人操心。”

秦泰山陪着吴钊又说了一会闲话,就带上东西离去,心里还在想着外公刚刚说的话,上官瑜还不放过姐姐吗?这些年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经常会谈论上官瑜,谈得最多的,就是上官瑜死去的几个小妾,都说是被折磨致死,那些妓院都不敢接他的生意,特别是上官瑜和谢森同时出现在妓院的时候。都说上官瑜的那些特殊嗜好是跟谢森学的。秦泰山暗自发誓,心想道,若是上官瑜对姐姐不利,就算拼上性命,也定要护得姐姐周全。

这一年眼看就要过去了,炎朝的百姓完全没有感觉到,这个偌大的王朝有任何崩塌地迹象,只有太医院的曹太医隐隐察觉到了一丝倪端,因为只有他知道,大炎皇帝李瑞,一年之内,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