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品混乱时代
3625000000152

第152章 知人知面不知心(八)

众人俱是惊疑的看向赵孟頫,皆是不明所以,就这画还不错呢,乌漆抹黑的什么玩意,马粪沾点墨汁儿摔地上都比这好看。

赵孟頫咬着牙走到胡言的画跟前,指着画中未干的墨迹道“诸位同僚请看这翠玉之色可像是那吐着新叶的绿枝,能将这般新生翠玉点入墨色之中,便足可见胡大人书画功底之深厚。”

大宋诸臣见赵孟頫这么说,也都仔细看去,果然见那一坨浓墨之下,真有一点翠绿——胡言可是吧所有颜料都糊在宣纸上了,没绿颜色就怪了。

“诸位同僚再看其上的朱砂之色。”赵孟頫脑门子上已经青筋暴起,哆嗦的指向画中微微泛红的地方“此处不正是一朵含苞欲放的桃花吗,在如墨一般的黑夜之下包裹着一朵昭示着新生美好的桃花,这等的意境又岂如刚才周大人所说一般是讽刺我朝。”老赵不停擦汗“所以,在下倒觉得此画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

赵孟頫是大宋画坛中的泰斗人物,能得到他夸赞的画实在不多,即便如苏轼之作在赵孟頫空中也只落得个尚可的评价,但现在眼前胡言所作之画却能被赵孟頫如此推崇,实在令人难以理解,毕竟胡言的那幅画也实在是让人……捉摸不透。

有了找画家的好评众人再看此画的时候心中便已经起了波澜,是这画真的不好,还是自己欣赏水品有限?

诸人心中正犯嘀咕,那黄庭坚却也来到了画前,仔细端详一番之后,冲众人说道“在下虽不擅作画,但却也甚爱评画,胡大人的这幅《桃花入墨图》虽然看起来甚平平常常,实际上却是如子昂兄所言的一般,实乃是画中圣品,诸位且看这画中之墨的层次是否如分明,笔触偏转之下则必有棱角,如怪石,如峰峦,如险山,如大江激流,所蕴含之深意美景,实在是令人称奇,我黄鲁直品画几十载,却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瑰丽的画作。”

说罢,这黄庭坚向胡言一拱手“胡大人的画计实在令人佩服,可将如此多的美景溶于墨中,古今以来怕是只有胡大人一人尔。”

胡言也客气道“黄大人谬赞了。”心里却道“我这画用了够半斤颜料,糊的跟块板砖似的,立起来就是3D的,也难怪你能看出这么多内涵来。”

“子昂兄,鲁直兄,你二人怎么了,此人画作哪里有峰峦怪石,只是堆了些颜料罢了,二位如此评价到底是何目的,难道是为了向大明谄媚!”周邦彦看着胡言的画作有些发呆,半晌之后才疏通了其中的关节,冲二人冷笑道。

“周大人这话从何说来,赵黄二位大人只是觉得这幅《桃花入墨图》实乃是佳作而已,说几句实话罢了,怎会成了周大人口中的谄媚,若论谄媚的话,周大人恐怕才是最想要献媚大明之人吧”李唐也站了出来道,指着周邦彦道“周大人说这《桃花入墨图》是颜料堆砌,这实乃是外行之语,此画乍一看之下确如周大人所言一般,但实际上却是内含道家真谛……”

赵孟頫和黄庭坚已经从画的笔法和构图上夸赞过了,李唐实在是找不到什么能夸奖的地方,就开始往道教上联系,从阴阳八卦学说上浅谈了胡言此画的深刻寓意,期间曾引用三次老子之言,以及《道德经》上的论点,反正按他那个意思谁要能参悟这幅画就能距离着神仙不远了,备不住过两天就有想成仙的道士来偷画,真要拿着参悟还成,要是碰见不开眼的把画上掉下来的颜料渣滓当金丹吃了——估计还就能成仙。

所谓三人成虎,人言可畏,李唐之后便又有诸多书画大家对胡言的画作进行了高度的评价,纵然其余文人心中还有疑惑,但在如此大势之下谁又敢道个“差”,就连宋徽宗也是被一众文人乱侃的晕晕乎乎,不知胡言所作之画到底是好是坏了。

在赵孟頫等人的推崇之下,胡言所创作的《桃花入墨图》自然成为了此番书画比试的获胜之作。

谢缙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情,扯了扯胡言的衣服小声道“苟少,你所做之画真的有那般神奇,恕为兄眼拙,我怎么看着……”

“像尿戒子是吧,那就对了。”胡言拍拍谢缙的肩膀“这事儿具体什么情况你还是问问文和先生吧。”

“文和先生?可是苟少兄带来的那个随行管家。”谢缙向后看了看,正好与贾诩的目光接上。

谢缙之前根本没怎么注意过贾诩,还以为贾诩是胡惟庸派来照顾胡言起居的老奴,却不想对方竟还有如此本事,嗯,以后得好好亲近亲近。

画上大明又胜一筹,下面能够再比的便只有书法了,大宋的书法家也遍地都是,骑马出去跑一圈撞死十个人里面八个都是练过书法的,剩下俩是准备练书法的。

书法氛围如此浓厚,不出人才就怪了,反正在坐这些有一位算一位,那字儿写的要么遒劲有力,要么飘逸洒脱,虽然算不上一字千金吧,但也绝对能让人看的顺眼,那黄庭坚更是其中的佼佼之辈,唐伯虎谢缙等人自然都没法跟他相比。

胡言原本想着让赵孟頫哥几个再给自己演场戏呢,但那三人成虎的戏码演多了也就没人再信了,况且看老赵哥几个的样估计刚才给胡言评画的时候已经把词儿用干净了,再让他们睁眼说瞎话胡言也是于心不忍。

不过好在胡言这也还有个书法界的奇才,此人不声不响混迹于翰林之中,每日所做的便是兢兢业业的抄抄写写,曾经一日更新两万余字,并且从未断更,并且月月拿全勤,此人就是八道胡……额,董其昌。

老董为人木讷干了二十来年的翰林院编修,虽未曾混得什么名声,但那一笔好字却不是盖的,此人被胡言亲自选中跟随而来,自是要在这种时候出场的。

董其昌不言不语,既然被胡言看上参加书法比试,那埋头写字便是,却不想一炷香后其墨宝便在宋徽宗及诸臣的盛赞之下传扬开来,大明便自此又添了个书法大家。

-------------------------------------------------------------

下章开始第五卷,你们猜我要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