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品混乱时代
3625000000120

第120章 开会

在胡言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之下,四大才子终于还是顶不住了,依然决然的投身到了出使大宋的这一伟大队伍之中。

而解决了这四大才子之后,胡言基本就没什么事儿了,只要等着皇上给自己下旨,自己去大宋公费旅游一趟就成了。

自己正跟家等着皇上下旨,寄住在徐达家的徐庶也是不怎么安分,不知道从那听到了风声,死皮赖脸的非要跟胡言一块去大宋。

胡言心道我们文学界的事儿你一个搞军事的瞎搀和什么,所以也就没答应那徐庶,却不想那徐庶也是神通广大,嘴皮子利索,硬是磨着徐达给他在出使大宋的团队里某了个差事,这么一来,胡言想甩掉这徐庶也是不太可能了。

终于到了正月二十六,皇上的圣旨也在几个太监的前簇后拥之下传到了胡府之中。

面对这出使的圣旨,胡言倒是并未太过担心什么,但胡惟庸则是一脸的凝重,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

这次差事的难度这胡惟庸心里可是清清楚楚的,若是成了,名扬天下平步青云自是不在话下,但若是不成,那恐怕便会影响到以后的仕途,搞不好张居正那边再一使劲儿给扣个有损国颜的大帽子,麻烦就更大了。

所以,这几日的时间里胡惟庸是连一天的觉都没睡好过,一直在给胡言铺后路,但尽管如此,这胡惟庸还是依旧不怎么放心,看到胡言就一脸担心,时不时的还摇头叹气一番。

“爹啊,这次的差事您不用这担心吧,搞的像遗体送别似的,有文和先生协助,那些只会鼓捣诗词的文人怎么可能是咱的对手。”此去大宋谁都能缺了,就是不能缺了那贾诩,贾诩此人的文采虽说不怎么样,但智谋却是一等一的,心眼子比马蜂窝的眼儿还多,由他给自己出主意的话,最起码在文采之外的东西上吃不了亏,而且说不定还能沾点光,毕竟贾诩的谋划能力可是这天下间最为顶尖的。

“文和先生的能力为父倒是放心,只不过……”胡惟庸依旧摇着头“只不过言儿你的文采恐是比不过大宋的那些文人啊。”

“爹啊,这事儿我都给您说多少次了,比诗词的话我十拿九稳,比琴棋书画的咱也有‘安全第一’四大家丁坐镇,保准能把这差事办好了,您就不用再担心了,把这事儿放下,找张床让我娘哄着好好睡一觉养养精神就成了,儿孙自有儿孙福是不是……皇上还让孩儿去趟翰林院,这事儿不能耽误,孩儿先去了,您先歇着。”宽慰了胡惟庸一番之后,胡言便入了宫,直奔翰林院。

此番的出使团队颇为浩大,单单是翰林院的翰林就有几十人之多,胡言自然得给自己这些个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手下们打一打招呼,认识一下。

“诸位大人都忙着呢,同志们工作都干的很认真吗,值得表扬啊。”翰林院胡言是第一次来,倒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书本多一点,搞个焚书坑儒的话应该是比较壮观的。

翰林院里这些个翰林们都挺忙活的,各自翻着书本找着什么东西,都没工夫搭理胡言,毕竟朱元璋的圣旨也下到了这边,各种工作也是要准备一番的,而且这些翰林之中还要选出一些人跟着胡言去大宋,所以这些人都是都摆出了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生怕自己被选中出使。

“诸位大人,这位是胡丞相的公子,现居太常东侍一职,也是诸位此番出使大宋的顶头上司。”引路的小太监见没人搭理胡言,便咳嗽了一声,道出了胡言的身份。

这些个翰林们都“出使”二字已经是极为敏感了,闻听那引路太监此言,便纷纷将埋在书本中的脑袋探了出来,并且露出了极为灿烂的笑容,跟胡言打起招呼来。

“哎呦,您就是胡大人吧,久仰久仰,在下对您的诗词十分推崇,改日胡大人定要赐教一番才是。”

“胡大人年少有为啊,此番出使便要多多仰仗胡大人了。”

“是啊,是啊大人,这次的出使就靠大人为国争光了。”

一众翰林学士的表情比青楼里的老鸨还要谄媚,不过话里的意思也很明确:这次出使大宋我们都是跟着你混的,出了什么差错,你可都得顶着。

而胡言自然也知道这些老油条话里的意思,并不在意,大大咧咧的找了个椅子坐了下来,便道“这次的差事可不容易,诸位也要配合才是,大家都过来,给诸位同僚开个会,我就简单说两句……”

胡言也是吃过见过的人,电视上开领导代表大会的时候那个套路胡言也还记着,基本就一个模式的,主席台下面人坐好之后,领导就开始发话了:

“同志们,我们以后的工作千万不要……不要……不要……!要……要……要……!大力……大力……大力……!深入……深入……深入……!还要……还要……还要……!高举……加快……推进……探索……坚持……两手抓……要硬……狠抓……奋力……!!!啪啪啪啪啪啪啪…………………”

这一个套路下来,基本上没什么干的东西,那些在一旁聆听胡言教导的翰林们也是昏昏欲睡,哈喇子淌了一地,裤子都湿了……

而正当胡言讲的起劲儿的时候,内屋里却是走出来了个约莫三十余岁的青年。

“外面为何这般吵闹,是何人在外喧哗。”来人生得一副好面皮,文文邹邹,就是态度有些高傲,拿鼻子眼看了胡言一眼之后,喝问了一声。

“这位是胡言胡大人,此番出使大宋的主官。”一个翰林介绍道。

“你便是胡言?”青年目露好奇之色,细细的打量起了胡言。

“在下正是,不知大人你是……对了,这位大人你能不能别用崇拜的眼神盯着我,我心里有点发毛。”对方的眼神热辣浓烈,带着萌萌的春意,让胡言心神为之一颤,赶忙道。

“下官谢缙,是此番出使大宋的副官。”青年依旧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丝毫没有做下官的觉悟。

“谢缙?莫不是编纂《永乐大典》的谢缙?”胡言心中一突,便想起了一些关于这谢缙事情,谢缙此人非但文采过人,还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内阁首辅,乃是那一段时间之内明朝全力巅峰的角色之一,十分的了不得。

“原来是谢兄,久仰久仰,这此的大宋之行便有劳谢兄的协助了。”原以为这次去大宋能给自己帮上大忙的也就唐伯虎四人,但没想到现在又多了个有实力的内援,所以这谢缙的出现,自是让胡言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