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极品混乱时代
3625000000115

第115章 扬名

元宵日的这一夜里,京城之中一如既往的热闹,往日的花灯依旧是那般动人,只是花灯之下的才子佳人没已经没了吟诗作赋的兴致。

《青玉案》一词出世,谁人还敢再做元宵之词,若真的有人做了,稍一比较,恐怕变归入了下乘,如此费力不讨好的事儿,那些聪明的一塌糊涂的才子们自是谁都不愿意去做的。

诗词不能做了,风雅还是要附庸一下的,品一品那《青玉案》变成了今年元宵的大事。

“此词只是妙到极处啊,只是没想到做出如此佳词的竟是个纨绔子弟……”知晓了那《青玉案》乃是胡言所做,大多数的才子们便都是一般的表情,胡言之前的名声太恶,做出这等的词作,实在是有种狗嘴里吐出象牙的感觉。

“李兄此言差矣,那胡狗……胡言虽然年少纨绔,但毕竟已是为官之前的事情了,现如今的那胡言已经入朝做了五品的太常东侍,且又随军北伐,布下空城之计,力抗燕军五万骑兵,军事之能尽显,早已不是当初的纨绔公子了,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李兄可不能拿老眼光看人啊。”胡言的《青玉案》一词出世,自是引得了不少人的推崇,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便有部分之前对胡言不屑一顾的才子成了他的支持者。

“陈兄所言极是,那胡言非但北上伐燕立了大功,前些日子又剿灭了白莲匪患,这等的本事岂会是一个普通纨绔公子能有的,我看那胡言胡大人之前是深藏不漏,现如今才将一身本事慢慢显露出来,如此来看,胡大人能做出这等的佳词倒也不足为奇。”李姓才子思量着,觉得胡言能够做出那《青玉案》来还不是个巧合,应当算是厚积薄发才对。

“李兄知道了就好……话说我还与胡大人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当时我观胡大人面容之时,便有种英气蓬勃的感觉,现在看来胡大人果然已是一飞冲天了。”陈姓才子点着头,回忆起了自己和胡言的那些难忘的日子。

“哦,陈兄往日竟是有那般的机缘,在下虽常闻胡大人之威名,却不曾有幸相见,不知陈兄可否与在下讲讲当日陈兄与胡大人的见面之事……今日这顿酒在下便由在下请了。”对于胡言这李姓才子自是十分好奇,当下便询问了起来。

“李兄真客气……那我就详细讲讲。”陈姓才子说话时,其余人也都围了上来。

陈姓才子向四周扫视了一眼,挺胸抬头,神秘一笑,又扬了扬眉毛才缓缓道“那一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忽然感觉下腹一阵躁动,便在一阵春光之中行路去了百花楼,而正欲上楼淫诗做妇一番,却忽听得那百花楼头牌翠花的房间里传来一阵高亢的呻吟之声……”

胡言的各种事迹在市井之间迅速的传播着,大有越传越甚之势,元宵一夜,便成了胡言的专场,而元宵之后的正月十六,那《青玉案》的传播也随着大明官员的休假结束,成为官员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翰林院里,大儒蔡邕正看着眼前的一幅字微微有些发愣,目光之中所包含的情感极为复杂,似是赞叹,似是惋惜……

“老师在看什么,为何看的这般入神。”蔡邕正看着眼前的字儿愣神,一个约莫三十余岁的青年从屋外走了进来。

“原来是缙绅啊……”蔡邕微微定了定神,转头看向了来人“缙绅来的正好,过来看看这首词如何。”

蔡邕向来人招了招手,指了指自己桌上的那幅字。

“能让老师看的如此入神,定然是佳作,那学生便品评一番了。”青年人缓步走到书案前,将目光落在了词上。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此句将烟花比作了火树银花,倒是颇为恰当,烟花在空中炸开,如流星一般也是甚为贴切……作词之人的文字功底不错,应该是京中才子吧。”青年自持甚高,虽是品诗,但说话之间难免留露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两句为写实,倒也无甚惊奇之处。”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词句是在写个女子吧,那些才子们元宵之日总该写些个情爱之类的东西,辞藻看似华丽,却实在是有些空虚,此词似乎只能算是一般的而已。”读到此处,那青年似乎已经有些索然无味了,这种辞藻华丽看似充实实则试试虚浮的词他见的可不少,主观意识里便将此词与那些诗词归为了一类。

“缙绅继续往下看,或许便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见得青年略微有些不屑的眼神,蔡邕笑了一下,指了指此词的最后两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年继续看着,默默读了一遍之后,竟是愣在了当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年一遍一遍的念叨着,似是入了神“此词妙啊,这最后的一句便是点睛之笔,原本看似平淡的一首词,经最后一句的点缀颇有一中峰回路转之感,这等佳词简直就是神来之笔,老师,这词是从何而得,如此大才之人,学生定是要见上一见的。”

青年极为兴奋,他眼光甚高,为官之前在京城才子之中便是狂傲之辈,那些才子所做诗词根本无有一首能入起法眼,现如今得到了如此的一首佳作,他自是想要见见那作词之人了。

“缙绅啊,这作词之人其实你曾经见过的,只不过你万万不会想到,这词便是那人所做。”蔡邕看着青年兴奋的样子,呵呵一笑。他当时知晓了作词之人是谁的时候也是吓了一跳的,可以肯定,若是自己将作词之人的名字说出,自己这个最得意的门生定然更为吃惊。

“学生万万想不到之人……应当不会是那四大才子,难道也不是京城有名的才子?”青年皱眉思量着,忽然道“老师说的可是克柔,克柔他文采不弱,但却更精于政事,平日里并不愿吟诗作赋,能做出如此佳词之人,应当是克柔了吧。”

青年使劲想着,觉得这最后可能之人便是自己师傅最小的那个弟子。

“克柔他文采不错,但所做之词却也无法达到这般的境地……缙绅啊,你也不从猜了,你恐怕便是想上十日,也无法猜出那人来。”卖足了关子,这蔡邕便打算揭晓谜底了“那作词的不是旁人,正是为师的准女婿,胡言,胡苟少。”

说话之时,这蔡邕眼中露出了几分得意,显然自己的那个准女婿能给自己争光,这老头心里也是颇为高兴的。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