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重生于崇祯年间
3609700000012

第12章 揭开谜底

等到来年的春天,李宗训往京城运送粮食,再次途径兖州城的时候,才从接生婆哪里知道了赵桂枝在去年冬天就已经去世了的噩耗。好在,给他留下了一条血脉。但是,怕坏了自己名声的李宗训。要是让曹州的父老乡亲们知道他在外面养了女人,而且还生下了一个私生子的话,他的一生英明就将毁于一旦。不过,话又说回来,年轻时候的他,本来也就没什么好名声,只是他不想玷污了门楣罢了。

从接生婆哪里抱回来那个还不到一岁的男婴,本来是打算送给一对膝下无子的夫妇的。可毕竟这孩子的身体里流淌着自己的血液,他于心不忍,随即就打消了这个近乎于残忍的念头。

无奈之下,李宗训挖空心思后,终于想到了一个自认为很高明的解决办法。就是,把他的这个私生子先寄养在当时还是他府上会些拳脚功夫的家丁李宗明哪里。那个时候的李宗明还很年轻,也就十七八岁的年纪,在他十二岁的时候,父母就撒手人寰了。李宗训见他小小年纪孤苦伶仃,身世可怜,又是同族之人,就安排他在李府做了帮闲的童工。

为了报答李宗训的养育之恩,李宗明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他的这个有些强人所难的要求。当时,李宗训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答应他,给他谋一份好差事,送给他几亩土壤肥沃的庄稼地,并给他讨一个老婆。

最后,再三的承诺,只好把这个男婴抚养到十六岁,以后的事情就不用他管了。但是有一点,在他抚养男婴的这十六年里,不能告诉他的真实身份,而且,也不能让他受一点儿委屈,好生地把他抚养长大成人。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李宗训一一兑现了他当初给李宗明许下的三个承诺,分别是在县衙为他谋一个不错的差事,并很快晋升为捕快;送给他了几亩肥沃的田地;还暗中使钱给他讨了一个如花似玉的老婆。

而作为收益方的李宗明,也是好生地对待李宗亮,这十六年来,他可是又当爹又当妈的把李宗亮抚养长大。浅浅地,他虽然他们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感情也就深厚了。

就拿前段时间,李宗亮突生的那场重病,李宗明可没少操心。当然,他也暗中求助了李宗训,毕竟是他的儿子生了重病,作为亲生父亲的李宗训当然不能坐视不管。而李宗亮要是因为得了这场重病,万一小命不保,死在了李宗明的家里,李宗训肯定也是不过放过他的。这才不遗余力地花费了不少银子,曹州府当地只要有点儿名气的郎中,几乎都请了过来给病入膏肓的李宗亮诊治。

“我这次来,就是让你帮我解决难题来了。”李宗明在李宗训的循循善诱之下,终于是在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好一会儿后,才直奔主题,说明来意。紧接着,和盘托出道:“宗亮自从病愈后,就一直赋闲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我怕他再闷出病来。就想让你在你的府上,给他安排一个差事做,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

听完李宗明上述的这番话,李宗训又联想到以前每次来府上找他办事,几乎都是为他的私生子李宗亮着想,例如前段时间,李宗亮生了一场重病,不醒于人世,央求他别怕花费银两,多请一些有名的郎中来诊治。虽然,每一个前来诊治的郎中都束手无策,好在李宗亮福大命大,竟然在一个多月后,不治自愈了。却仍然让已过不惑之年的李宗训,从内心深处感到很是欣慰,他当初没有看错托付之人。

“宗明啊,看来你们这十几年来,相处的很不错嘛,想必也一定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了。你处处都为亮儿着想,的确令老夫我很感动。”李宗训沉吟了片刻后,不无担忧地接着说道:“如果亮儿来我府上做事的话,我们肯定是要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万一被其他别有用心之人,发现了我跟他之间的父子关系的话,那我的这张老脸往哪儿搁啊?我这么多年来,在咱们曹州地界苦心经营起来的好名声,恐怕也将会付诸东流呐。”

“不知道老人家忘记了没有,咱们当初的约定,说好了等到宗亮长大成人到了十六岁的时候,就不用我再继续抚养他了。您老人家可是曹州地面上有大名气的人,说话可要算数才是,不能食言。而如今,宗亮已经到了十六岁的年纪,按照约定,我也就不用再供他吃供他喝了。你要是不答应的话,那我就只好把他赶出家门,让他流落街头,当一个小乞丐,一了百了。”李宗明看到李宗训闪烁其词,想要婉拒他的这个要求,他便只好狠一下心,目光坚定,苦苦相逼地说道。

“这,这个,这个嘛。”在李宗明的苦苦相逼之下,李宗训犹豫不决起来,突然,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的目光,一脸满不在乎的表情,问道:“你说要把亮儿赶出家门,让他流落街头,宗明啊,你忍心这样做吗?”

“我是不忍心,可是,要是跟你这个当爹的比起来的话,那就差的太远了,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啊。你在十六年前,就抛弃了这个无依无靠的儿子,而今,让他回到你的身边,离你近一些,好让他默默地感受一下父爱,难道这样有什么不对吗?”李宗明听完李宗训的问话,就气不打一处来,慷慨激昂地反问道。

“宗明呐,你说的道理,老夫活了大半辈子,都是晓得的。”李宗训手捋了几下花白的胡须,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向李宗明做出了妥协,说道:“你看,这样好不好,亮儿呢,还是现在你家里住着,我马上就吩咐下去,给他在我府里安排一个清闲的差事做,让亮儿明天吃过早饭,就来我府上报到,你看这样可好?”

“那,那暂时就先这样了、”李宗明在他费劲了不少口舌后,李宗训才答应了他的这个要求,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他接着抬眼望向了房外,看到日头已经移向了西南方,便起身告辞,并在此强调了一下说:“时间也不早了,我还得马上赶回县衙办差,就不再你这里耽搁时间了。说好了的哈,我让宗亮明天吃过早饭就来你府上报到。”

在李宗亮临走的时候,一直正襟危坐在椅子上的李宗训,这才起身相送,并从衣袖里摸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塞到了李宗明的手里。以前他们见面的时候,李宗训每次给他钱,他都极力地推脱掉,而这次他却收下了。因为,此时的他觉得,随着李宗亮马上就要到了娶媳妇的年纪,姑且就当是他老子送给他娶妻生子的钱吧。

走到这个僻静别院的小门处,在一个家丁的带领下,李宗明离开了李府,朝着五里地外的陶县县城的方向,迈开大步行去。

虽然,李宗明对于刚才李宗训的回答,他并不是太满意,因为他绝得自己含辛茹苦地把李宗亮养大成人,就是希望有一天,他可以回到自己的亲生父亲的身边,在李宗训的培植之下,干出一番大事来。还好,总算是迈出了第一步,在他亲生父亲的关照下,想必一定会搞出点儿名堂来的。

想到这里,李宗明心里就暖融融的,揣着刚才李宗训塞给他的那张对于他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般的银票,也不觉得心中有愧,反而觉得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