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76

第76章 清国的进步

海外华夏诸国的兴起。遏制了西方殖民大国在亚洲原华夏藩属国的进一步行动,使得他们将目光转向其他亚洲国家。在这段时间里,东方文化圈内的各国均有一定CD的发展。

由于海外华夏诸国的帮助,满清建立起了高效、廉洁的海关及相对文明的法律体系,使得欧洲各国对于满清的恶感大减,所以英国放弃了各地租界,因为他们的贸易得到了保护,再保留租界除了增加华夏各国的敌意外并无用处。由于对外贸易的红火,满清的财政收入节节升高。截止到黄帝纪年4582年(公元1885年),满清的财政收入已经达到22500万两白银(合3000万唐元),比原位面突破2亿两提前了23年。

在三国转移落后工业设施的时候,在李鸿章、谭仲麟、刘坤一以及曾国藩、左宗棠等清末名臣的力主下,满清得到了其中的很大一部分。在二十年的时间里,在清国建立起了与欧洲技术水平相仿的采矿、冶金、机械、化工、造船、电器、电力、水泥、军工等不同门类的工厂,轻工业发展的更为迅速,纺织厂在全国各地全面开花,其他譬如榨油、面粉、食品加工更是不胜枚举,也阻挡了欧洲产品在清国的倾销,使得他们不能借助清国吸血。但是他们也从与海外华厦诸国贸易中取得了足够的利益(虽然是出口原材料,进口工业品,但也好过没有),一时倒不至于狗急跳墙。在黄帝纪年4582年(公元1885年),满清的钢产量已经突破100万吨,煤炭产量6000万吨,基本可以满足满清国内的需求。

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是交通的改善与通讯技术水平的提高,至黄帝纪年4582年(公元1885年)底,修筑了陇海、京浦、京汉、西兰、沪宁、广汉、省港、京哈、哈海铁路,全长19000km,并且水泥公路达到45000km,大大改善了全国的交通条件,使得中央政府的统治能力大为提高。有线电报已经通行全国,无线电报也已开始发展,黄帝纪年4580年(公元1883年)6月,第一家广播电台在北京建成,随后的几年,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奉天、济南、太原、西安、CD兰州、洛阳、长沙、安庆的广播电台纷纷兴起,成为一个新兴行业。与此同时,以上这些大城市的电话网络也不断兴建、完善。

与以上良好的发展态势不同,满清朝廷满汉之间的矛盾不断扩大,酿造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危机。随着满清财政状况的改善,给满人发放的旗饷也不断提高,至黄帝纪年4583年(公元1886年),一个请增旗饷的折子引起了满汉之间的尖锐对立。自回乱结束后,旗饷已经提高了四次,这次首席军机礼亲王世铎提出的希望将旗饷提高30%,达到每年8000万两白银的折子,彻底激怒了汉臣。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坚决不同意,认为国家各项基础设施需要投资,缺口甚大,将珍贵的资金投入到如此无用之处,是犯罪,也是文明的倒退。翁同龢的立场得到了汉人军机左宗棠(原位面中此时已经去世,但在去了明国诊治后身体更胜以往,也对满人更是厌恶)、李鸿章、刘坤一、孙毓汶、许庚身、张之万的支持,左宗棠更上折子,认为满人不事生产,好逸恶劳,于社会毫无益处,请撤旗饷,但考虑到满人大多无谋生手段,可以考虑以十年为限,逐年降低,让其学习谋生。

一众汉臣的态度也把满人权贵彻底激怒,慈禧将众多满蒙亲王、贝勒、贝子、额附召至皇宫商议对策,个别年轻气盛者建议干脆全部罢免汉臣,由满人接替,对于罪大恶极的左宗棠等人处以极刑,被曾经出使三国的奕譞、世铎、华丰等人阻止,奕也不赞同。对于奕譞等人来说,十余年的太平岁月是拾来的,是海外华夏诸国的恩赐,如果要以唐宋明三国基层人士的意见,满清早就不存在了。世铎何尝不知,但是一是自己族人的压力,二是多年海外华夏诸国的态度也使得他觉得,这种局面可以维持很久,所以才做出了请增旗饷这个现在看来愚蠢无比的决定,汉臣们的激烈态度使得他清醒过来。

慈禧也很为难,照她的本意,罢免甚至杀掉几个汉臣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奕譞、世铎、华丰几人的态度又让她摇摆起来。此时几位年轻贝子对奕譞冷嘲热讽,说他身为太祖直系后辈,又是天子生父,所思所为却不站在满人立场,不配作为爱新觉罗家的子孙,这一席话彻底惹毛了奕譞。

“一群无知之徒,你们想死,不要连累我父子性命。只要今日做出罢免汉臣或杀掉汉臣的决定,本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绝不掺和此事。并请宗室另选贤能继位,我父子远遁海外,为一平民足矣。”奕譞愤怒的表态。

恭亲王奕大怒,斥道:“老七,你说的什么昏话,现在不是商议吗?你撂什么挑子,废立是你一句话的事吗?”

慈禧也劝:“七爷不必动怒,左右不过是一家人,不要说那些负气的话,难道此事没有任何余地?”

“我知道请增旗饷肯定不是礼王的本意,他就是被那些短视之徒胁迫的。本王与他、华丰去过三国,知道海外华夏对我满人的真实态度,六哥也知道,那就是彻底的看不起满人。我族之所以存在至今,前期全赖移民,还有就是海外华夏诸国相互牵制。如今矛盾一出,就只有答应汉臣的要求了。想那美国,国土与大清相仿,还不是说打就打,要不是华夏留有余地,灭国也不是难事。如果是仅罢免汉臣可能无事,但要杀掉汉臣,不出一月,海外兵到,到时我等死无葬身之地,这花花江山,就与我满人无关了,搞不好还要灭族。”奕、世铎、华丰、奕等人无言以对。

就在大家纠结的时候,前来的太监李莲英拿过来的全国各地的汉臣、汉族军将的一摞电文彻底使他们清醒过来。所有汉臣一致表态:拿出民脂民膏供养无所事事之满族,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如今还要增加,更是骇人听闻。如果朝廷满人权贵一意孤行,则天下汉臣恭请皇室下台,将来汉人保证满人的安全。如果丧心病狂,残害汉族忠良,则将揭竿而起,到时清算入关以来罪责,勿谓言之不预也。这些电文的意思相仿,肯定是经过串联,单凭一个个的个人,是不会也不敢说出如此激烈的言语的,发起人是谁,那就不言而喻,肯定是中枢的诸位汉人军机。发来电报的李翰章、王文韶、张之洞、谭仲麟、徐郙、刘秉璋、杨昌浚、岑毓英、刘铭传等要么与海外华夏有过任职、游离经历,要么与去过海外华夏的大员交好,总之屁股肯定不会坐在满人这一块。

当然他们也并未把话说死,他们的最后解决方案就是世铎下台,组建全汉人精英军机处,旗饷绝不能增,有的建议三年为期,有的说是五年,说七年、八年、九年的也有,最多的没有超过左宗棠提出的十年。都建议满人全面放弃政权、军权,仅保留象征,建议十年至十五年内举行全国投票,决定皇室存在与否。

全国各地的汉臣、汉族军将的一摞电文惊呆了在场的满人权贵,这时即使头脑再发热的人也知道这次踢到铁板上了。最后还是奕譞、世铎、奕等人明白,建议与汉人军机协商,妥善处理此事。并且世铎提出,自己下台,由左宗棠任首席军机,其他事情再行商议。

就这样满人打算借着财政状况好转再次揩油的行为不但落空,还搭上了全国行政首脑。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满汉双方达成妥协,世铎下台,左宗棠任首席军机,军机处递补翁同龢为军机大臣,仍兼户部尚书。满人大臣也有精干之辈,不能一棍子打死,汉人军机处共同考察后,可任地方官职。中枢各部取消满汉尚书之别,由军机处推荐一人,由皇帝任命。满人领军将领经过考核(聘请海外华夏的资深将领评议)可以领兵,组建陆军学院、海军学院及各地的中等军校,择优入学,不分满汉,毕业后进入军中任职。各省、府、道、县成立咨议局,由地方推荐任职,推荐资格包括教育程度、恒产数量、守法程度、地方人望,数量以地方岁入、人口数量决定。各省咨议局推选人员组成中央咨议局,数量也以地方岁入、人口数量决定,待中央咨议局组成,选举军机处(到时更名为内阁),报请皇帝批准任命,每一届内阁任期五年。至于旗饷,约以七年为限,逐年减少,供旗人在此期间学习生活技能。对于国体,双方决定在十五年后,在全国有推选县级咨议局议员资格的人士中间进行全国投票,决定皇室去留及国体事宜。

因为请增旗饷引起的这个后果是所有人没有料到的,但也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变化,至少在海外华夏诸国看来是这样的。各国皇帝、国王(包括兰芳总统)给光绪、慈禧、奕譞、世铎、奕等人发来电报,称赞满清皇室的举动证明满族可以作为华夏的一份子,是文明之族,并且表示将来各国必有后报。清国满人权贵接到这些电报又气又怕,还有点欣慰,原来海外华夏以前一直把满人当成蛮夷,现在好了,不管十五年后皇室存留与否,至少灭族的威胁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