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66

第66章 指挥官的储物室

“欢迎指挥官来到个人中心,本中心位于指挥官居所地下1000m处,共分45层,1-10层为拟态生物区,内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海洋、沙漠、旱地、草原、耕地、森林等动植物区域;11-25层为陆地工业区,内含采矿、冶金、机械、机床、动力、航空、航天、航海、石油、化工、生物、电子、电力、制药、信息技术、核工业等施工机械及各类技术资料;26-30层为武装区,内有未来2000年内的技术水平的陆海空天宇宙防御及攻击武器,由机器人接受指挥官及指挥官指定的有权限人员安排机器人操作;31-35层为加工区,将会在指挥官的指挥下加工、生成各类机械、武器及养成各类作物;36-37层为指挥官生活、学习区,将会提供指挥官在重大灾难时期的生活、居住及指挥之用;37-38层为资料区,拥有未来五百年内的各项纸质技术资料和未来2000年内的电子文档;39-40层为避难区,将会提供在重大灾难发生时,安置最低100万人,最高300万人在里面生活3年的条件;41层为动力区,内置聚变反应堆两座,一用一备,内置燃料可以运行超过200年(多于反应堆寿命);42层-44层为机器人制造、存放区;45层为金属存放区,有飞船历年在海底收集的黄金8000吨,白银5万吨,铂4000吨,铜1000万吨,铝1400万吨,铁5000万吨,锰500万吨,钨100万吨,其他金属1000万吨,均为高纯金属。”

傅祥胤走进36层的生活区,看到熟悉的量子计算机,大喜。意念所至,电脑开机,打开桌面上的通讯软件,李令哲、林毅夫赫然在线,看到对面的两个小屁孩,大笑,“小家伙们,还认得我吗?”

“扒了皮也认得你的骨头,说我们小家伙,难道你是大人不成,本人是老大,喊声大哥听听。”李令哲板着脸道。

“这几年没有熟悉的用具真是难熬,现在好了,储物室内的设备、技术超过我们的想象,不知在我们有生之年能否把这些技术开发、利用起来,那样可就太爽了。”林毅夫憧憬着未来的美好蓝图。

“还想在有生之年全部开发、利用,做梦去吧。要知道技术的进步必须一步步来,容不得任何的虚假,现在把所有技术拿出,只能拔苗助长,没有任何好处。飞船提供的技术只会让我们少走弯路,而不会一步登天。我们只需时刻关注技术进步方向,必要时给予提示即可。我预计在我们辞世时,技术水准能够达到领先我们来时100-200年就谢天谢地了。”傅祥胤对着二人说道。

“无趣,即使做不到,还不允许我们意淫一下吗。”林毅夫一脸郁闷。

“还淫,你有这项功能吗?你发育的这么快?”

“别胡说八道了,还是等天明禀告长辈,让他们乐一乐吧。”

“我们的父辈还好说,正值壮年,承受能力较强,祖父们年龄大了,要是一激动有个好歹,可是我等之过了。”李令哲有些担心。

“应该没有问题,我们的长辈经过身体强化,脑域开发,已是这个星球最为强大的存在,不过还是提前打好预防针,以防万一。”傅祥胤说道。

“那是自然,我们先向自己父亲禀报,再一起禀报祖皇,可为万全。我们三地有时差,就定于长安时间明日22:00,这样明都北京是20:00,汴梁是下午13:00,时间可能差不多。还是先把我们的个人随身物品带上,进行绑定,方可完全控制这个储物室吧。”傅祥胤对二人说道。

傅祥胤带上手表模样的个人生物探测仪,一阵微痛,探测仪伸出的探针已经采取血样完毕。“恭喜指挥官,完成基因绑定,现在指挥官完全可以全面接管储物室,智脑将在指挥官的安排下进行各类操作。”对面的林毅夫和李令哲也都完成了同类操作。

次日一早,兴奋的傅祥胤赶到傅哲的寝宫,把回宫探亲的傅哲(仍在军中服役,已为上校军衔,军职为团长)叫起,禀告了自己的发现(不可能提穿越飞船的事,只能说是意外发现)。傅哲大为惊奇,与儿子一道进入储物室参观了一番,对储物室的庞大、先进赞叹不已,这才与儿子一道在父亲下早朝后求见。

正丰皇帝对于儿孙的求见非常高兴,因为太子在军中服役,父子很少见面,而皇孙于去年开蒙后,课业甚重,也不像刚出生那几年整日缠着自己,所以时时感到遗憾不已,今日儿孙一起求见,如何能不高兴。在太子先让自己不要太激动,说有重大发现时也是惊奇万分。饶是被儿子打了预防针,在父子二人将储物室的详情禀告后,正丰皇帝也激动的脸色潮红,连道“天佑华夏”。随即正丰皇帝放下公务,与儿孙一道赶往储物室。

储物室内,祖孙三人每一层均细细观看,主控智脑一一分别详细介绍各层功能和物品,看到这些先进的装备、技术将为自己孙子控制,正丰皇帝叹曰:“自此,我华夏无忧也。”

长安时间黄帝纪年4578年(公元1881年)5月19日22:00,明都北京20:00,宋都汴梁18日13:00,三国皇室三代通过储物室的量子计算机进行了视频会谈。

三位皇帝陛下虽然早些时候已经见识过储物室的先进,现在对于能够远程视频而感慨不已。经过一番商议,三国陛下一致决定,利用储物室的设备,建立三位陛下、内阁、兵部的热线联系(为避免惊世骇俗,三国内阁、兵部的终端均是语音通话,陛下御书房内的终端为视频系统)。并且决定将技术、设备逐步投入使用,绝不拔苗助长。最后更有底气的三国陛下决定,将选择一个合适的机会敲打一下美国,打断或放慢其追赶三国的步伐,对于欧洲,继续给那些大国鼓劲,让他们在未来的30—40年做一场,消耗一下他们的精力。

视频会话结束的三国皇室立即为皇孙的居室进行改建,使其能够更好的向外方便拿出设备及物品,为确保安全,都用储物室内的建设机器人进行施工。同时改建的还有皇宫内的御书房及内阁办公用房,利用储物室的物品进行建设,以保安全。为避免臣民惊惧,建设机器人选用拟人形态,对外宣布为皇室专用工役,不进行市场活动。

黄帝纪年4578年(公元1881年)8月底,三国的皇孙居室、御书房、内阁办公用房全部改建完毕,分别在三处完成了通讯终端的建设,并进行了实验性通话。看到良好的通话效果,三国内阁均向各自皇帝建议要求大规模推广。但是深知内情的三位陛下,以技术还不成熟,成本过高为由拒绝了内阁的要求,并要求内阁组织电讯部门进行攻关,争取早日将远程通讯技术实用化、平民化。

早在黄帝纪年4570年(公元1873年)的时候,三国的无线电报技术已经实用化,为三国的通讯技术插上了翅膀。随后几年,三国电讯部门、通讯公司、大学、研究院纷纷在无线电报的小型化上下功夫,并推广使用。黄帝纪年4575年(公元1878年),第一个广播电台在唐国建成,该电台为唐国皇家电台,提供广播服务,与之一起面世的还有收音机,此时的收音机还是电子管技术,体积庞大,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品,只能在富人家庭、企业、各地政府机关使用,平民根本承担不起这个开支。为了宣传及传达政令的需要,唐国及随后的宋明及其他华夏诸国开始推广有线广播系统,至黄帝纪年4577年(公元1880年)底,除满清外的华夏诸国均普及了有线广播系统。

早在黄帝纪年4571年(公元1874年),唐国的战列舰上就加装了舰载无线电通讯系统,随后宋明两国的战列舰也都完成了改装。初期的无线电通讯系统体积庞大,只能装在战列舰、装甲巡洋舰之类的大型军舰上,所以军方对于无线电系统小型化的要求非常迫切。事实证明,有需求就有动力,在三国电讯部门、通讯公司、大学、研究院的努力下,至黄帝纪年4577年(公元1880年)5月,无线电系统小型化的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个小型的无线电台已达50kg以下,使得装在所有军舰上成为可能。截止到第二年底,华夏诸国的现役军舰均加装了舰载无线电通讯系统,为华夏诸国的海军战斗力提升提供了台阶(在三国出售退役军舰时,加装的无线电系统均已拆除,令买到军舰的国家郁闷不已,现在欧美白人国家正在苦苦追赶)。除了海军,陆军的无线电通讯也普及到了连级,大大提高了华夏诸国陆军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