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52

第52章 普法战争续1

在法国人还沉浸在法国陆军欧陆无敌的幻想时,威廉一世率领的德意志联军结结实实的给他们上了一课,在拥有相近武器装备的前提下,到底谁才是欧洲大陆的第一强军,让还继续缅怀拿破仑荣光的法国人清醒过来。

在法国人宣战的同时,早有准备的普鲁士也行动起来,普军由威廉一世为总司令,毛奇为总参谋长。计划集中优势兵力,进攻阿尔萨斯和洛林,力图将法军主力歼灭于普法边境或将其赶到法国北方,继而进攻巴黎。普军动员计划周密,由铁路运输部队,至7月底,已于边境集结3个军团约47万人,火炮1584门。

1870年8月2日,法军以3个师在萨尔布吕肯地区首先向普军发动进攻,但并无有力的作战行动,仅同敌人前卫部队进行一些小规模接触。普军旋于1870年8月4日转入进攻,越过国境。法军在边境地区不利的阵地上迎击普军的进攻,普鲁士王储弗里德里希?威廉的第三军团以10倍之众在维桑堡会战击败法军杜埃将军的师(1870年8月4日),法军死伤23%、1870年8月6日两军在沃尔特再战,法军重骑兵发动勇猛的冲锋,但普军卡尔?腓特烈亲王的第二军团有13万,重创麦克马洪元帅的第1军4万人。同日属于巴赞军团的法国弗罗萨尔将军的第2军也在福尔巴克被普军第一军团以压倒的人数优势击退,敞开了进入洛林的大门。

战后有一个战役间歇期,由于普军主力也未能充分展开,不能连续进攻,乘胜追击。而法军虽由于战前准备不足,在边境地区会战中打了败仗,但主力并未受到普军的重大打击,损失有限;同时边境的阵地是为进攻而设的,根本不适于防御。在这种态势下,法军主力理应有计划地撤向战区纵深,补充兵员,调整部署,待机与普军决战。但是,初战失败后立即产生政治影响,埃米勒?奥利维耶垮台,8月10日夏尔?库赞?蒙托邦组阁,此人已经74岁,属于皇后为首的主战派。由皇后摄政的巴黎政府出于维护本身统治的政治需要,一再干预前线指挥员的作战部署,阻止一线部队向战区纵深后撤;而身在前线指挥的法皇竟然也附命巴黎,从而铸成了自吃苦果的大错。本来由法皇指挥的主力莱茵军团,最初已下令向战略腹地夏龙兵营退却,但巴黎政府却认为,如果军队一撤退,首都就要造反,坚持不应后撤。

于是,在1870年8月9日,法皇改变了原计划,停止部队撤退,决定不惜一切代价死守梅斯。1870年8月12日,疾病缠身的拿破仑三世把莱茵军团的指挥权交给了巴赞元帅。然而巴赞只有匹夫之勇,并无良好的指挥与战略能力,他犹豫不决,时而决心退向夏龙与麦克马洪会合,时而决心在梅斯防御。当最后决定向夏龙撤退时,已丧失时机,普军已逼近。经8月16日的马斯拉图尔之战和8月18日的格拉沃洛特-圣普里瓦战役,两军都表现了难以置信的勇猛,法军炮火十分猛烈,康罗贝尔和格本捉对厮杀,虽然法军成功的击退了普军的攻击,并使得普军第一军团和王军禁卫军损失惨重,但未能打开通往凡尔登的道路,巴赞军团再次退回梅斯要塞,陷入了普军第1、第2军团7个军和3个骑兵师(16万人)合围中。

麦克马洪率军(12万余人、393门火炮,76门唐国制造的机枪机枪)退往夏龙。他原准备诱敌深入,在巴黎城下与普军决战。摄政的欧仁妮皇后和帝国首相伯爵夏尔?库赞?蒙托邦担心继续退却会在国内引起动荡或革命,皇后认为:“只有皇帝的敌人才会同意他返回巴黎”。1870年8月22日,由议长劳尔率领一个代表团来到法皇大本营,劝皇帝不要返回巴黎,命令麦克马洪向梅斯进发。接着,巴黎的摄政会议又给皇帝发来电报:“若不支援巴赞,则对于巴黎将发生极恶劣的后果。面临着这个局势,首都能否防御实颇有疑问。”于是皇帝又附命于巴黎。就这样,夏龙军团走上了在色当被歼的绝路。麦克马洪于1870年8月22日率军从兰斯出发前往梅斯。此时,从柏林传来一则假消息,说除围攻梅斯的部队外,普军决心全部向巴黎挺进。实际上普军第3军团仍在继续追击麦克-马洪军团,并向右实施大胆迂回,协同新编成的第4军团将麦克马洪率领的法军连同拿破仑三世一起围困于色当。

历史在这里由于三国的介入拐了一个弯,由于巴赞元帅的无能而被围的拿破仑三世正在绝望的时候,由于前去前线的巴赞意外被榴弹所伤,皇家近卫军军长布尔巴基接任指挥。明国欧裔上校达尔朗任布尔巴基的副参谋长,达尔朗制订了一个大胆的穿插突围计划,被已经心灰意冷、打算投降的拿破仑三世批准。达尔朗在征求布尔巴基的同意后,将一直只担任顾问的三国军官充实到旅、团、营担任主官,幸好三国的顾问这两年一直培训法国军官,法国军官对其非常熟悉,在加上三国这两年的战绩也给了法国官兵们基本的信任和希望。在新任部队主官们了解了达尔朗的作战意图后,突围于8月25日开始,布尔巴基放手达尔朗的效果立即显现出来。达尔朗准备了足够的传令兵,直接指挥到旅,有时甚至到团,更换了指挥官的法军判若两人,作战作风大胆、坚决。26日中午,击溃西面的普军第一军团,成功突围,28日,在预设战场,利用集中的机枪,全歼尾随的3个骑兵师,使普军失去了追击能力。30日,法军残部撤往兰斯。

崭新的战法带来了极好的效果,但也带来了极大的伤亡。是役,法军死伤6.5万人,普军死伤5.6万人,且第1军军长毕典菲尔特重伤,第7军军长察斯特罗夫战死,法军第6军军长弗朗索瓦?塞尔坦?康罗贝尔战死,可以算上两败俱伤。但不管怎么说,这是第一次法军战胜普军(如果这也算得上战胜的话),不过以普军为首的德意志联军仍在法国土地上,且主力未损,仍有再次击败拿破仑三世的实力。此时的拿破仑三世已经萌生悔意,有意求和,在双方重新编组军队、准备再战的空隙,派出自己的侍从携带自己给予皇后、总理、议长、三国驻法大使的信件赶回巴黎,并有给予迦罗克中将的命令,一旦威廉一世不允和谈,由迦罗克中将率海军及陆战队突袭汉堡。

摄政的欧仁妮皇后和帝国首相伯爵夏尔?库赞?蒙托邦接到拿破仑三世的信件大惊,原本前线传来的消息是大胜,但据皇帝的信件所说,如果以是否达成战役目标而论的话,算战胜也可,但只能算是惨胜;如果以伤亡论的话,只能算是失败。前线的真实消息令法国首都留守人员清醒过来,蒙托邦立即约见唐宋明三国大使,委托其为调停国,向普鲁士求和。三国大使也一直关注着这场战争,他们认为法国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法国的彻底失败也不是三国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会使德国称霸欧洲大陆,进而追求世界霸权,就有可能与三国发生冲突,影响三国现在急需的移民的进行,所以欧洲大陆拥有两个强国,再加上一个野心勃勃的俄罗斯才是三国希望看到的欧洲大陆,这样也会把英国的目光拴在欧洲大陆,不影响三国在最近二十年内的发展,二十年后三国消化了移民,就更无惧于欧洲了。唐国大使杨宁指出,三国乐意为了和平调停德法冲突,但还需要做一些准备,第一,虽然拿破仑三世已经突围,但德意志联军主力未损,所以威廉一世同意和谈的可能性极小;第二,为稳定法国局势,需要大力宣传皇帝的胜利,软禁路易?朱尔?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共和派,他们一直图谋政变,推翻皇帝;第三,驱逐或逮捕以布朗基为首的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组织的骨干成员;第四,应根据皇帝的命令,电令迦罗克中将的海军及陆战队做好作战准备,一旦威廉拒绝,立即突袭汉堡;第五,紧急动员适龄青壮年参军,以适应各地守备,腾出常备兵力补充前线以及增援陆战旅,增援陆战旅需要2-3个师,足以给威廉造成回军的压力。到那时,调停和谈就顺理成章了。杨宁的一番话震惊了欧仁妮皇后,这才是法国需要的大才啊,可惜是唐国人,要是个欧裔也好啊。帝国首相伯爵夏尔?库赞?蒙托邦对于杨宁的分析也极为赞同,道谢后跟随欧仁妮皇后回去布置。

这一次法国政府的反应很快(谁要是面临灭国之灾都会很快),夏尔?库赞?蒙托邦回去立即召开内阁会议,对于杨宁的意见所有成员均表赞同。第一步先软禁了路易?朱尔?特罗胥将军为首的共和派,第二步驱逐了布朗基为首的反封建反资本主义组织的骨干成员,第三步宣布巴黎戒严,发布公告说皇帝在前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形式依然严峻,动员全部适龄男子参军,第四向威廉发出和谈提议,第五是电令迦罗克中将的海军及陆战队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准备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