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50

第50章 移民进展和苏伊士运河的影响

黄帝纪年4566年(公元1869年),世界各国除了日本内战继续进行外,各主要地区基本没有大的冲突发生。

华夏大地,自去年底三国联军撤军之后,满清权贵彻底放下心来,继续恢复到以往那种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日子。此时李鸿藻因病罢直,胡佳玉免直,汪元方卒,沈桂芬入军机,曾国藩仍在军机,文祥、宝鋆两位满员亦在,首席军机仍是奕。4月。曾国藩以大清落后已久,现需学习三国,刷新政治,改变官制,发展工商为由申请变法以图强。但两宫及奕以叛乱已平,西夷远去,需给民休息为由认为目前不宜大动干戈,变法之事当缓行推辞。曾国藩心灰意冷,以体弱多病为由请辞,两宫不允。没奈何,曾国藩只好遣书一封,由长子纪泽携带,率次子纪鸿、五女纪芬、侄子纪瑞、纪官、纪湘、纪寿前去唐国,由清驻唐别院尚书李鸿章安排求学。

由于与三国的联系逐渐紧密,尤其是去年徐郙的《旅明游记》一发表,使得前去三国求学的士子大增,移民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提高。加上西北驱逐了回回,国内移民也是如火如荼,加上兰芳国也加入吸收移民的行列。一时间,华夏大地原先无立锥之地的贫民多了一条出路,使得满清的社会矛盾消减了不少,捻军余部竟然在回程的左宗棠新军的打击下七零八落,不到5月份已经烟消云散,实际上大部分受到三国移民官员的引诱,去参加移民去了。加上三国新建的移民船投入使用,移民的效率提高了不少。除了黄帝纪年4563年(公元1866年)移民开始的晚,当年移民160万人外,此后两年分别移民240万、280万,今年截止到6月底,已经移民超过200万,看来全年移民400万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并且满清得到了4400万银圆的补偿,大大缓解了财政危机。

不光自满清向四国(包括兰芳)移民,三国向新占领区的内部移民也在进行中,截止到黄帝纪年4565年(公元1868年)底,宋国已向新乡岛(原马达加斯加岛)移民100万人(40万原宋国居民,60万清国移民),吉布提移民8万人(3万原宋国居民,5万清国移民),科摩罗移民20万人(8万原宋国居民,12万清国移民),塞舌尔移民5万人(2万原宋国居民,3万清国移民),完成了对法国各地的实际控制。

同时,明国的移民规模更大,截止到黄帝纪年4565年(公元1868年)底,已向原阿拉斯加地区(待移民成规模后,完成地方建设后再另行建立新的行政区划定名)30万人(12万原明国居民,18万清国移民),外东北原华夏故地移民150万人(60万原明国居民,90万清国移民),已经初步安稳下来,下一步就是完善建制,划分行政区域,所以该地域现在还是军管。

与此同时,唐国的国内移民也在加紧进行中,截止到黄帝纪年4565年(公元1868年)底,运河省(原巴拿马地区)移民75万人(30万原唐国居民,45万清国移民),原秘鲁地区分为三个省,即东鲁省、新苏省、东冀省,三省共移民420万人(120万原唐国居民,300万清国移民),已基本建立行政机构,稳定了控制。另外,新得的太平洋诸岛也与去年移民120万人,主要以原唐国居民为主,达90万人,另有清国移民30万人,正在恢复社会生活的进程中。

四国正在热火朝天的移民,欧美各国冷眼旁观。原三国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即太平洋北有明国,南有唐国,西有清国,西南有兰芳,除了西南太平洋的菲律宾、南太平洋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其余均是华夏的势力范围。而宋国在南印度洋,加上新占领的马达加斯加,基本把欧洲前去亚洲的航道封闭的死死地。虽然欧洲各国在亚洲有印度、东印度群岛、菲律宾群岛、部分印度支那,但并不保险。本来法兰西帝国主持开挖的苏伊士运河可以提供一个欧洲至亚洲的快捷通道,但是法兰西与三国签订的意向协议太坑爹了,三国提出的如果运河转让,只能转让给三国,如果转让给其他欧美国家,将视为对三国的挑衅,三国将予以占领,简直把欧洲前往亚洲的路径给封死了。法兰西与三国签订的意向协议让欧洲殖民大国恨得牙根痒痒,看来所谓的血统论是靠不住的,拿破仑三世比他的大伯差的太远了。虽然三国保证航行自由,但谁都知道这个保证只在和平时期有效,一旦有事,这个保证肯定失效(三国:我草泥马,你们到亚洲来干什么?还考虑战时通行,做梦去吧)。对于其他欧洲殖民大国的不满,拿破仑三世根本不放在眼里,一群鼠目寸光的东西,还看着东方不丢,不知道普鲁士要一统德意志了吗?要是欧洲中部再出现一个统一的德意志,不知要掀起多少风波,而我们伟大的法兰西更是首当其冲,你们要么远离欧洲大陆(英国),要么离得远(葡萄牙、西班牙),要么是自己人(荷兰),没有切身压力,还唧唧歪歪,再说老子的殖民地主要在西非,即使把运河卖给三国,有什么关系呢?难道老子在东方没有殖民地吗?安南六省不是吗?要是再胡说八道,法兰西把运河、安南六省都卖了,你们又能奈我何?还能腾出精力经营西非。

其他欧洲国家,要么在东方没有殖民地,要么国家太小,和三国根本没有利益冲突,你们这些大国的世界霸权离我们太远了,三国对于我们来说,是技术先进、态度和气的贸易伙伴,比咄咄逼人的英国,贪婪的法兰西、西班牙、荷兰人强的太多了。即使在亚洲有殖民地的葡萄牙要不是英国裹挟,也不会对三国买去运河或者占领运河有什么太大的看法,和和气气做生意不好吗?实际上随着国力的衰退,葡萄牙的帝国雄心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根本没有与三国在东方争锋的念头。看着三国这几年从母国移民的规模均以百万计,葡萄牙除了羡慕还是羡慕,要是我们有这么多的人口,那不早就把巴西发展起来了吗,还能独立,不过还好,巴西对于母国还很友好,虽然紧跟英国有些不爽,但谁让自己实力不如人呢。不过葡萄牙与三国建交后获益匪浅,不光贸易获利,而且真正感受到了三国的友好,,三国政府在各种场合表达了对于葡萄牙的善意,并且建议葡萄牙注意发展的重点,提到如果国内人口足够时,可向选中的殖民地移民,建立真正的葡萄牙人行政区域。对于在东方的殖民地,三国表示可以购买,价格好商量,葡萄牙还有什么不满意呢?并且路易斯一世欣喜的发现,这两年葡萄牙的婴儿出生率、成活率较之以往,提高了一倍不止,可以预期,葡萄牙得到足够的人口像三国一样像殖民地移民,改为领土也不是不可能,这样的话,依托本土及海外,葡萄牙国势复振指日可待。其实不光葡萄牙,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芬兰(仍在俄罗斯治下,为芬兰王国,沙皇兼任国王)的君主和瑞士也发现,本国的人口增长加快(当然是穿越飞船的功劳,这样可使得欧洲更加多姿多彩),粮食有不足的趋势,在与三国联系后,三国表示三国的粮食产量足够,可以通过贸易输出,让几个没有殖民地的国家心神大定。对于西班牙来说,他的态度很纠结,唐国灭掉秘鲁,教训哥伦比亚,欺凌玻利维亚,西班牙作为前宗主国,既高兴于这些乱臣贼子被教训,有失落于西班牙后裔建立的国家被欺负,还担心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被蚕食(西班牙在菲律宾对于华人以往可是极不友好,自三国发威后改善了不少)。不过三国表示,以往的历史很沉重,我们可以选择双赢的方式来处理(其实是三国忙于移民,没有功夫搭理),弄得西班牙上下不安,所以在苏伊士运河的问题上没有如同英国多加纠缠。对于普鲁士来说,现在还没有争雄世界的雄心,他现在想的就是熟悉三国的武器装备,根据在三国培训结束后的军官全部回来,根据所学训练军队,想来凭着普鲁士历来优秀的士兵,加上三国的武器和战法,收拾那个不着调的拿破仑三世没有问题,到时收回阿尔萨斯、洛林,一统德意志不在话下,苏伊士运河归属三国更好,比在拿破仑三世手里好多了。对于奥地利来说,自几年前败于普鲁士以后,已经知道德意志地区自己腾挪的空间不大,现在又把目光放在了匈牙利和巴尔干身上,争取与匈牙利成立二元帝国,再在巴尔干用些功夫,这一点也得到了三国的大力支持,不过现在对于德意志地区还有些念想,所以还是摇摆不定,对于运河想法不多。至于俄罗斯,刚刚败于明国,失去大块土地,不得不重新把目光移向欧洲,移向巴尔干,苏伊士运河,我们不掺和,还是先把博斯普鲁斯海峡解决再说吧。所以针对三国移民以及苏伊士运河问题,由英国发起的针对三国的图谋,虽然荷兰大力支持也无济于事,就这样无疾而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