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122

第122章 战后恢复

自黄帝纪年4619年(公元1922年)6月底华夏国家援助参战国的协议签署后(会议确定的是援助金额,具体协议还是由受援国与援助国单独签署,如德国得到12.6亿唐元,就需要分别与唐国、秦国的银行分别签署11亿唐元和1.608亿秦元的借款协议(唐元的含金量稍高于秦元)),各个受援国纷纷与援助国联系,要求尽快资金到位。

7月中旬,随着华夏援助国监督人员及顾问的到来,资金开始陆续到位,首批到账的是第一批无息贷款,月底,第一批低息贷款也已到位。至于企业援助,他们的动作更快,在7月还未结束的时候,各种股权转让协议都已签订,除了设备还在路上外,企业注入的资金已经全部到账。

如前所述,各参战国的问题并不是生产能力,而是市面上资金流通不足,市面上的资金不足导致企业开工不足,企业开工不足带来的就是民间及政府购买力低下,这又造成了进一步的企业市场萎缩,成为一个死循环。虽然黄帝纪年4617年(公元1920年)停战时各国的经济数据较为好看,但那时由于未正式停战,各国的战时生产未停止的缘故,很大一部分都是生产的军工产品。所以到了停战第二年黄帝纪年4618年(公元1921年),欧洲各国的经济数据有了大幅度下滑,以英国为例,除了农业生产回升,达到开战前一年(公元1913年)的92%外,工业生产仅为开战前一年的85%,gdp仅达到278亿英镑,比战前减少了13.22%。

法国的情况也很差,与德国毗邻的几个区几乎全毁,这些地区是法国的最重要的矿产区,所以法国的农业生产为战前的93%,工业生产仅为82%,gdp下降16.5%。

德国由于巨额赔款以及众多工业设施被拆,情形更为凄惨。除了农业生产基本达到战前水平外,工业生产仅为战前水平的75%,这还是新德意志超过战前工业水平的缘故。两相对比,德国本土的衰退更为惊人。所以德国空有全欧数量最多、技术水平最高的技术工人,但没有用武之地,gdp下降了22%。如果德国不是有新德意志撑着,早就爆发革命了。

此外,意大利、西班牙、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奥地利、匈牙利的情况也非常糟糕,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上升,导致整个社会仿佛处于一个个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中,随时都有爆发革命的可能。北俄也处于同样百业凋零的情形之下,但是国民刚刚经过了残酷的内战及红俄的极端政策,所以国民对于困难还能忍受。比利时、葡萄牙、芬兰、波兰、捷克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前两国由于战争胜利带来的国际地位提高及新领地的补贴,使得国民的承压能力增强,但也对生活水平低于战前不满。后三国因为在欧洲重新复国,民心士气正处于高点,也抵消了生活水平下降带来的不满情绪。

南俄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停战后来自华夏的生活物质的停运一下子使得整个国家饿孚遍地,革命前领袖们许诺的美好生活没有到来,反而连饭都吃不上了。失望的国民开始对抗政府的余粮收集队,各地不断爆发冲突和起义。此时的领袖们也扯下了遮羞布,对敢于反抗的前支持者们血腥镇压,一时间南俄大地风雨飘摇,处处烽烟。

5-6月份的华夏国家援助会议改变了这一切,第一批紧急的无息贷款换成的粮食立即改善了吃不上饭的窘境,使得民间躁动的气氛稳定下来。随着低息贷款的到账,以及企业间援助资金注入受援企业,绝大多数企业恢复开工或正在重建(等待设备到来),工人纷纷走上工作岗位,这些人有了收入,虽然暂时没有全面恢复,但整个社会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

到当年年底的时候,整个欧洲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外来资金、设备、生活物资的进入,使得欧洲社会重新恢复了活力。绝大多数抵达欧洲及新欧罗巴、西欧罗巴、西非五国的设备都已开始生产或正在安装,欧洲的经济学家们乐观的估计,今年各个参战国的经济即使达不到战前的水平,但也相差不远。预计各个参战国的经济在明年会有明显的增长,明年的gdp超过战前应该不成问题。连境况最糟糕的南俄、北俄,预计明年将会无限接近战前水平。

对于南俄来说,可以说满世界皆敌,虽然国内境况不佳,但是胸怀全球的领袖们还是尽了最大努力支援欧洲各国的红党,尤以罗马尼亚、乌克兰、白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奥地利、西班牙、意大利八国为重。因为这八国的情况最糟糕,在接受华夏国家援助之前革命的气氛最为浓厚,正是红党大展拳脚的时候。但人算不如天算,谁知道华夏国家多管闲事,开展了大规模的对外援助,一下子扑灭了革命的火焰,着实可恨(他们也不想想,要不是有华夏的援助,他们能不能在南俄站稳脚跟还是问题,因为这个位面南俄面临的局势比原位面恶劣得多,这个时候还想着输出革命,确实信仰坚贞的可怕)。

虽然恼火华夏国家多管闲事,但绝对不包括华夏援助他们自己,领袖们在这方面绝对不会嫌华夏国家狗拿耗子的。但是他们在接受援助之后也是满肚子意见,无他,主要是限制太多了。什么监督资金流向,还不输入军工生产设备,说什么要考虑地区和平,真是太不像话了。这些腐朽的帝王以及资本家们哪里知道我们的伟大抱负呢(连对他们有存活之恩的三位新科皇帝都恨上了,这就是他们正常的思维。在他们看来,最好这些腐朽的帝王以及资本家们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无偿送给他们,让他们实现红旗插遍全球,实现伟大的俄罗斯人君临全球的理想,包括将腐朽的帝王以及资本家们踩在脚下的梦想,呵呵)?

虽然南俄没有获得军工生产设备,但是他们要求援建的工业企业都有很强的军民两用属性,如化肥生产厂家可以在战时非常顺利的转产炸药;履带拖拉机生产企业也可以转产战车;造船厂也可生产军舰;无缝钢管也可生产火炮身管;电解铝厂可以为军用飞机提供材料;民用飞机制造厂也可非常顺利的转产军用飞机等等。对于国计民生有关的日用化工、服装、食品等行业则基本不需要,因为这会占用宝贵的援助资金,他们的思路是尽快实行工业化,尤其是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重工业,尽量把南俄打造成一个坚固的堡垒,并具备进攻能力,以实现他们的理想。

南俄还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举动就是取消婚姻,宣扬每一个适龄妇女都有生育的义务,要求每位育龄妇女至少要生育3-4名后代,无论她有没有长期配偶。虽然其他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的举动,主要是欧战损失的男人太多了,需要尽快补充。但这些国家只是民间舆论引导,根本没有哪个政府作为国家政策,因为这也太不可思议了(正如十国伐美之后的美国,想想全球有几十年笼罩在这样两个国家的阴影之下,真为地球上的人们悲哀。如同原位面中美国的性开放和苏联的公有化妇女,比华夏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多妾制更为恶劣)。南俄领袖们的想法倒很实在,要实现伟大理想,没有足够的男人怎么办呢?只有多生孩子了。南俄的生育政策遭到了其他国家的激烈批评,尤以华夏国家为甚(欧美国家不好意思激烈批评南俄,因为他们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在援助参战国的时候,除了华夏国家外,瑞典、挪威、瑞士、丹麦、荷兰、西俄、以色列、哲国也都获得不少实利。这些国家纷纷淘汰落后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并且拿出自己的外汇储备参与到对参战国的借款中(不含西俄、以色列、哲国),算是搭上了华夏国家的顺风车。尤其是以色列,现在以华夏国家的代言人自居,利用自己族群精通金融的优势,在这些国家大肆兴风作浪,获得了不少好处。但他们希望在这些国家制造大规模通货膨胀的企图被华夏国家联席会议制止,让他们颇为遗憾。不过犹太人在华夏国家对外援助的过程中,充当中间人,无论面子、里子都有了,也稍微缓解了千余年来在欧洲深受歧视的闷气,在原先高傲的欧洲白种人面前挺直了腰杆。

通过这次对外援助,也坚定了西俄、以色列紧抱华夏大腿的决心。相对于野蛮、出尔反尔的欧洲白人,华夏人真是太好打交道了。哲国就更不用说了,战后华夏国家将其输入技术及其他待遇提高到华夏国家层次,并作为后来者的标杆(想加入华夏,至少达到哲国这个层次),至于资金,根本是只要需要,没有规模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