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012

第12章 建交

白金汉宫内,对于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子爵对道丁勋爵的喋喋不休的指责,女王到是不甚在意,她对帕麦斯顿子爵道:“首相,在外能够自行根据帝国的利益做出有利于帝国的决断,是帝国的传统,不要多说了。使团第一步来到英格兰,是我们霸权的体现,通报欧洲各国与其建交,更能凸显帝国在欧洲的影响,内阁安排罗素勋爵赶紧办理。至于海峡对岸,他们的运气太差了,又能抱怨什么呢?通过这次调停,要让世界更进一步认同帝国的霸权。”(实际上大英帝国只是非正式称呼,此时他的全称是: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子爵:“陛下,从道丁的见闻,这三个国家科技水平很高,如果让他们进入文明世界,将对帝国的霸权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女王显得非常不耐烦,但是她的阿尔伯特不在了,没有人告诉她怎么与内阁这些老官僚打交道,实际上英国霸权在她的任内达到巅峰,但英国的王权也是在她的任内彻底衰落的,尤其是阿尔伯特亲王去世以后。在她去世和爱德华七世之后,英国才是彻底的宪政。对于内阁经常将不易决断的事宜上交女王很是痛恨,但她毫无办法。

她对着帕麦斯顿子爵:“子爵先生(提醒这个老不死还是王室封的贵族),在帝国取得霸权的过程中,不断受到挑战,我们都胜利了。帝国的霸权既靠海军的军舰(还有海盗,现在不能提了),还有英镑、外交(专业给人捣乱),任何对于帝国的挑战都失败了,怎么,子爵先生(再一次提醒)你没有信心了吗?”

帕麦斯顿子爵对于国家当然忠心不二,对于女王,呵呵(如果阿尔伯特在的话还有所顾忌,现在吗?)对着女王恭敬的说:“臣自然对帝国的霸权有信心,一定按照陛下的吩咐办理。”

女王看着貌似恭敬的帕麦斯顿,一阵气闷,挥挥手,把他赶走,让他去办理来访事宜。

既然女王不能指望,那就只好自己辛苦了。回到首相官邸,把外交大臣约翰.罗素勋爵与道丁勋爵、首相秘书开尔文招来,安排谈判事宜。

约翰.罗素勋爵:“首相先生,如道丁勋爵所言,唐国军舰工艺优良,在前来的航行途中的射击演练,其可控射击距离在10km以上。并且据使团成员讲,军舰内部布置合理,机械状况良好,巡航速度一直保持在15节以上,所有的帝国军舰均不如这四艘军舰。可怕的是,这一型军舰仅是其装备的二等战列舰,其主力战舰比这大一号,帝国主力舰与其差距更大。”

帕麦斯顿子爵:“帝国的崛起过程中受到了不间断的挑战,但我们都是胜利者(把女王的话卖了一遍)。既然不能直接得到利益,我们就与他们打好交道吧,先进行建交谈判吧,列文伯爵已经把该谈的内容谈的差不多了,现在是把这些落实到字面上,形成帝国与三国的建交文件。再通知其他各国,来此与他们进行建交谈判。对于海峡对岸,通报一下战况吧,让那个皇帝陛下做好准备赔款吧。”

约翰.罗素勋爵:“首相先生,那建交规格呢?是大使还是公使?”

帕麦斯顿子爵:“应该是大使,这个需要我们内阁全体会议商定。”看到道丁勋爵欲言又止,奇怪的问道:“道丁先生,还有什么事吗?”

道丁勋爵:“首相先生,大臣先生,据我及列文伯爵在唐国所知,宋国在其中实力最小,就能把法军全歼,这一点我们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唐明两国的实力更在其上,更关键的是,与从清国回来的人的见闻不同,我们所见到的唐国国民精神状态很好,从我们在外见到的普通人来说,他们看我们总有一种令人不太舒服的感觉。”

帕麦斯顿子爵:“难道是我们看到殖民地土著的感觉,居高临下?岂有此理?”

道丁勋爵:“对,就是这个感觉,居高临下的感觉,好像看我们是乡巴佬的感觉。”

约翰.罗素勋爵:“真是笑话,这个笑话一点不好笑,道丁勋爵。堂堂世界第一强国大英帝国的精英被人看成乡巴佬,你确定你的精神状态没有问题?”

道丁勋爵:“我的精神状态当然没有问题,大臣先生。基本上唐国没有文盲,首都干净、整洁,给我们安排的住房都有卫生间,刚见到他们时,他们善意的提醒我们洗澡消除疲劳,那是他们嫌我们身上有异味。”

帕麦斯顿子爵、约翰.罗素勋爵面面相觑,从这些话语中,由不得他们不承认,对方的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欧洲最高水平的大英帝国,这怎么能让称霸世界数百年的他们能够平静。

良久,面色灰暗的帕麦斯顿子爵对着几人道:“先生们,不要丧气。既然不能从他们那里拿到利益,那就交换吧。相信他们应该不会排斥贸易,而皇家海军是对贸易的最好保护。我们强大了数百年,还将继续强大下去。第一我们需要他们的技术;第二可以通过法国的失败,把白种人团结在我们周围,作为一个整体与他们对抗。”

约翰.罗素勋爵与拉伦登伯爵与唐礼部侍郎、咸阳伯欧阳震、宋礼部加侍郎衔欧洲司郎中田志群、明礼部加侍郎衔欧洲司郎中丁奕存举行了会谈,并通过电报与其他欧洲各国进行了联络,并得到了积极的响应。鉴于法兰西帝国的失败事关重大,约翰.罗素勋爵专门派员前往巴黎,向第二拿破仑帝国政府通报。

由于受到使唐代表团见闻的影响(半个月后回到英国的列文伯爵证实了前期回到英国使团成员的见闻的真实性),备受打击的约翰.罗素勋爵与拉伦登伯爵在建交谈判时没有提出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如他们认为专门对于落后民族的租界、最惠国待遇全都没有提,在建交细节上进行了仔细的磋商。经过一个多月的唇枪舌剑,在关税、货币、专利、学术交流、人员进出、清国问题、技术输出、殖民地贸易等问题达成了一致。这几项达成的意见约定如下:

1、关税:双方实行对等关税,仅限本土,不含殖民地。双方约定定期进行关于税率的谈判。

2、鉴于双方货币均为金本位货币,双方贸易时的货币由交易双方确定。

3、双方承认对方官方授予的专利权,均承诺保护对方的知识产权。

4、双方提议开展学术交流,互相承认对方大学学历(这一点唐宋明三国本不愿意承认,三国认为欧洲的教育水平较低,不能与三国对等,但在英国方面的强烈要求下达成一致,以有限的对等数量的大学为准)

5、双方合法国民持本国政府颁发的有效证件可以自由进出双方国土(这一点与贸易协定有一定冲突,最后商定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等同英国本土,其余英国殖民地三国人员可自由进出,但贸易例外,到了这一点双方争执最激烈,在三国中断谈判的威胁下,英国方面对贸易条款进行了修正,改为配额制度,三国方面针锋相对,提出除指定口岸外,其余不得贸易)

6、清国问题:这个问题争议最大。三国认为清国作为三**国,英国伙同他国对于清国的掠夺、不公正待遇应该立即停止,退还租界,停止鸦片贸易。英国认为在清国的权益是战利品,应该予以承认。在双方据理力争,谈判几次面临破裂的情形下,达成妥协。英国承认之前对于清国的行为损害了三国华夏民族的感情,予以道歉(坚决不同意在正式文件中出现道歉这个词,改为中性词,三国勉强接受),三国要求在清国的特权区域,三国拥有人员进出、贸易等的同等权利(无论三国与清国最后达成什么协议),英国勉强接受。并且英国承诺不再继续在清国追求特殊利益,也不支持他国这么做(当然了,我得不到你们也别想得到),最后对于三国尤其宋国对即将到来的对法谈判,英国的立场是支持。最次中立。

7、技术输出与专利问题关联,对于常规技术,双发承诺不设立门槛。但三国设立的华夏统筹委员会限制的技术不得出售,英国坚决反对华夏统筹委员会的限制,认为应该全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三国据理力争,认为双方技术存在代差(双方存在的焦点在于三国代表团拿出的已在三国注册的专利并拟在英国注册的专利名录,其中有的英国科学界、企业界已经注册的三国均有,另外英国没有的名单上也有,并且据三国代表团透漏,还有巨量的专利未在名录上,英国人垂涎三尺)。最后三国做出承诺,不再向英国之外的欧美国家出售超出出售给英国技术水平之上的产品,英国才勉强同意。

8、英国人要求独占自己的殖民地(除掉以上三个区域之外)的贸易被三国坚决拒绝,认为这是歧视,最后双方艰难达成英国本土和以上三个区域之外实行配额之外,三国向其他英国殖民地可以销售工业制成品之外的商品(商品名录双方每年议定)。以后三国的殖民地同此办理。

总之,双方谈判建交时的以上内容都不太满意,但也就勉勉强强接受。期间还出了一个大事,就是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子爵去世了,算是让女王去了一块心病,外交大臣约翰.罗素勋爵继任首相,也不是女王喜欢的人选。帕麦斯顿子爵去世的事由很离奇,他老人家以81岁高龄,还兴致勃勃地去骑马,结果受凉而死(同历史上一样)。在他老人家去世之前,陪同唐礼部侍郎、咸阳伯欧阳震、宋礼部加侍郎衔欧洲司郎中田志群、明礼部加侍郎衔欧洲司郎中丁奕存礼仪性的参见了女王,代表三国陛下给女王送了礼物(其实宋明两国的礼品均是在唐国准备)

在英国议会批准之前,欧阳震在英国两院联席会议做了题为《十九世纪的东西方交流》的演讲,中文演讲,由宋礼部加侍郎衔欧洲司郎中田志群亲自翻译,当然英国外交部也配备了翻译备用。欧阳震的演讲用典极多,格式优雅,田志群的翻译用词精到,虽然内容有一些两院的绅士不太满意,还是不时被掌声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