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星球改造之华夏崛起
35840000000108

第108章 两个政权并存的俄罗斯

在风起云涌的俄罗斯起义大潮中,已经与沙皇离心离德的本土贵族、资产阶级在看到新俄罗斯、西俄的军队对沙皇的支持和本土军民对沙皇的排斥,动了自己的小心思。在原位面中,旧势力在红党的打击下不堪一击,只好伪装成红党的同路人,但现在,他们有了另外的选择。

4月12日夜,他们急忙成立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企图抢先夺取政权。他们还派十月党人亚?伊?古契柯夫和国家杜马代表瓦?维?叔尔根前往普斯科夫同沙皇谈判,古契柯夫提到本土军民的反对,使得沙皇无言以对。尼古拉二世明白现在支持他的仅是新俄罗斯军队和西俄军队,但本土的上层人士已经另有打算,他决定有条件的退位。经过讨价还价,尼古拉二世前往新俄罗斯,新俄罗斯独立,与本土脱离。但新俄罗斯军队需要与原帝国大臣们配合稳定俄罗斯局势,条件是承认沙皇签订的一切对外协议。亚?伊?古契柯夫和瓦?维?叔尔根出于稳定政权与红党争夺全国控制权,代表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答应了沙皇的条件,约定新俄罗斯的军队在战争结束后返回新俄罗斯,至于西俄军队,沙皇表示无能为力,但如果西俄军队陷入危险,新俄罗斯军队将以营救他们为第一要务。

4月15日午夜,沙皇签署了退位宣言,并按照古契柯夫和叔尔根的请求签署了任命立宪民主党人李沃夫公爵为大臣会议主席、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为最高总司令的诏书。次日一早,沙皇携全家乘坐专机,与忠于他的本土大臣、新俄罗斯的官员、议员一道,飞往新俄罗斯的首府新彼得格勒(原里士满),欧洲的俄罗斯帝国正式推出历史舞台。其他愿意转移到新俄罗斯的本土贵族、资产阶级、文化宗教界人士将乘坐华夏国家的客轮、邮轮、飞机前往目的地。

沙皇离开俄罗斯后,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便向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建议就成立新政府问题进行谈判。窃取苏维埃领导岗位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推行投降主义路线,迎合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孟什维克从机会主义立场出发,力图限制革命的范围。他们认为推翻沙皇制度后合法的主人只能是资产阶级,苏维埃只能对资产阶级施加压力,促使它向左前进。布尔什维克反对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4月16日,在苏维埃的全体会议上,莫洛托夫代表布尔什维克党批判了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同杜马代表达成协议的计划,建议由苏维埃建立临时革命政府。孟什维克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攻击无产阶级是“分散的、无组织的”力量,鼓吹利用资产阶级来巩固对沙皇制度的胜利,蒙骗一些苏维埃代表。结果,苏维埃以多数通过了执行委员会的建议,把政权拱手交给资产阶级。

4月18日,第一届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大地主格?叶?李沃夫为临时政府总理兼内务部长,主要资产阶级政党——立宪民主党首领巴?尼?米留可夫为外交部长,资产阶级右翼政党——十月党首领亚?伊?古契柯夫为陆海军部长,社会革命党人亚?费?克伦斯基为司法部长。

这样,形成了既有苏维埃又有临时政府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设在彼得格勒,此地有新俄罗斯的一个集团军以及西俄的一个师进行守卫,控制了后世的彼得格勒州、特威尔州、普斯科夫州、诺夫哥罗德州、雅罗斯拉夫尔州、奥洛格达州、科斯特罗马州、基洛夫州、摩尔曼斯克州、科米共和国、阿尔汉格尔斯克州、涅涅茨自治区、科米—彼尔米亚克自治区、彼尔姆州。苏维埃政权设在莫斯科,其起义部队、工人自卫队控制了临时政府控制区以南的俄罗斯地区,此时白俄罗斯、乌克兰、波罗的海三个民族整蠢蠢欲动,准备独立。

4月19日,李沃夫宣布俄罗斯临时政府将承认沙皇政府签订的一切对外条约,将继续对同盟国的战争,并且承认沙皇抵押中亚、俄罗斯西伯利亚剩余地区的协议有效。这一宣言得到了协约国的广泛赞同,也得到了唐国为首的华夏国家的认可。但在临时政府内部引起了巨大争议。红党及俄罗斯民族主义分子坚决反对,红党认为贷款协议是唐国反动政府对俄罗斯的剥削(这就翻脸不认自己的赞助人了,俄罗斯人的真正秉性),民族主义分子认为贷款可以,但不能以土地为抵押,应该重新谈判。但此时临时政府内现实主义分子占了上风,认为不该在此时刺激华夏,并且契约只要签订,就必须遵守。好在去年的大战耗尽了德奥的兵力,现在国内正在继续征兵,所以前线只有临时交火,没有大的战斗发生。

随后西俄宣布将继续支持俄罗斯临时政府的战争,并赞扬了临时政府的契约精神,表示西俄不会支持一个不遵守契约的政府。唐国礼部发言人经过俄罗斯红党及俄罗斯民族主义分子,如果不遵守与唐国签订的契约,唐国将取回归自己所有的抵押物,宋国、明国、鲁国、曹国、秦国、郑国等国礼部宣布支持唐国,表示任何人没有可能吞没华夏国家的财产。一时间,红党及俄罗斯民族主义分子顿时失声。

在欧洲各国加紧收罗兵员、俄罗斯内部正在纷纷扰扰的时候,芬兰共和国在赫尔森福斯宣布成立,与其他欧洲国家不同的是,新生的欧洲芬兰共和国(后世被称为东芬)为独立国家,与新欧罗巴的芬兰共和国(后世被称为西芬)成立了一个芬兰邦联。鉴于复杂的国际局势,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经过巨大争议,以微弱多数承认了新生的芬兰共和国。

与此同时,6月10日,唐国平成皇帝傅哲下诏,将次子、邢王傅祥智转封为赵王;6月14日,明国建兴皇帝李明下诏,将次子、单王李令和转封为燕王;6月16日,宋国丰源皇帝林翼下诏,将次子、邓王林毅越转封吴王。

7月19日,宋国礼部尚书赵恒垣宣布,鉴于国际形势极为恶劣,为维护华夏国家利益,宋国决定有限度扩编军队,准备将陆军扩编至150万人,空军将扩编至75个空军师5400架作战飞机,25个军,9个空军集团军,共40万人(含一个空降军5万人),海军扩编至120万吨,48万人(含一个海军陆战军近6万人);7月20日,明国礼部尚书姬运升以同样的理由宣布扩军,准备将陆军扩编至200万人,空军将扩编至90个空军师6500架作战飞机,30个军,10个空军集团军,共50万人(含四个空降师7万人),海军扩编至140万吨,55万人(含五个海军陆战师近8万人);7月22日,唐国礼部尚书阮忠枢宣布扩军,准备将陆军扩编至300万人,空军将扩编至117个空军师8424架作战飞机,39个军,13个空军集团军,共65万人(含二个空降军10万人),海军扩编至180万吨,75万人(含二个海军陆战军近12万人).随后中华、兰芳、鲁国、曹国、秦国、郑国也分别宣布了数目不等的扩军计划。

三个海外华夏帝国的皇子转封及扩军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世界,尤其是皇子转封大国更是意味深长。由于华夏的强势,欧洲的汉学家们已经深入了解了华夏的藩王分封体系,知道这几个王号都是华夏历史上有名的大国,更甚于鲁、郑、卫、韩、梁等封号,如果之国的话,不是小地块可以满足的,最低应该超过曹国、郑国、秦国。明眼人已经看出,应该是针对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剩余地区和中亚地区。

华夏诸国的扩军更让欧洲各大交战国如坐针毡,华夏四个大国任何一个加入欧洲战场,都能够逆转局势,改变目前的平衡局面。甚至说,如果可以的话,任何一国投入到欧洲,征服整个欧洲也不在话下。一时间,各大交战国的外交官员赶赴华夏诸国,询问华夏的真实态度,华夏诸国表示,对于欧洲战场没有任何倾向性,并希望欧洲各国以和为贵,如今的伤亡已经够惨重了,最好不要再打了,还是谈判解决问题为上。并且再次申明,华夏诸国敬重欧洲文明,绝不会进入欧洲核心地区,表示华夏国家扩军的唯一目的是保护华夏国家的财产不受侵害,除此并无它意。

华夏诸国的表态让欧洲各国放心之余又有些遗憾,放心的是华夏这些巨无霸没有征服欧洲的意图,遗憾的是不能帮助自己打倒对手。不过也好,要是这几国加入,欧洲以后谁说了算还说不定呢,看来还是要靠自己,还要看看自己的目标盟友(协约国争取美国,同盟国争取西班牙)有没有可能加入自己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