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楼兰兴亡录
35521400000079

第79章

三十六

张成回到空明寺,给佛图澄、一始道长等人先行了礼,然后才把这次的经历对众人说了一遍。说完后,张成俭歉意地对诸位高人道:“诸位前辈,国王这次不会听我们的意见,看来此事要付诸东流了。哎!都是小子无能,辜负了大家的心意”。佛图澄听完,平淡的对众人说:“没事,成俭!我们只要尽心了便可。只要你能平安回来就好。至于我们各教大不了搬迁到西域其它国家即可,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而已”。一始道长也道:“是呀,只要成俭你能平安归来即可!正如神僧所说,我们各教可以搬到别国”。原来,当张成俭走后不久,突然佛图澄、一始道长、一真神尼和道玄空寂等几位各教负责人都心里有所感应。佛图澄愣了一下,说:“看来成俭此去有难呀!一始道长,不如你卜一卦,看张施主此去可有性命之忧”。一始道长听完,微微一笑,净手、焚香后,拿出三枚铜钱,在桌子上卜了一卦。一始道长一见是“坎卦”,心惊道:“成俭此去险阻重重,是下下卦。但是,成俭为人诚实守信,有贵人相助,此劫小心应付应可无碍”。众人一听,大吃一惊。有几人就想去救张成俭,佛图澄阻止道:“诸位,稍安勿躁!一始道长已说过,张成俭虽遇危险,但有贵人相助,可以平安归来。你们一去反而会帮上倒忙,大家静静等待吧”。道玄空寂也道:“我们去了不好,反而会给成俭带来更大的危险”。众人一听,只得静静地等待。佛图澄、一始道长等人听张成俭说完,彼此商议了一下,最终决定:先静观其变,实在不行就搬迁至于阗、龟兹等国。然后,各教负责人静心下来后谈佛论道,互相交流。张成俭、明空道长等人在旁边听着诸位前辈谈论,获益良多。一连三天后,众人才一一离去,安裕荣也离开了。张成俭和忆安道姑则没有立刻离开,两人想过一个星期后听“神僧”佛图澄一年一度的开坛讲法。所以,两人依然住在空明寺中。

时间很快,一个星期时间已到。这一日,空明寺全部僧人一早都各自忙碌准备着。空明寺方丈法无领着戒律院、达摩院等各院高僧在寺门前迎接各路高僧。只见于阗、龟兹等西域各国的高僧都不顾路途遥远奔波而来。法无领着空明寺众高僧一一与四面八方而来的高僧互相见礼问候。过了半天,已经没有人来了,但法无等还是站在寺门前,众来客不明所以。不一会儿,从远处走来数十名身穿袈裟,头顶有九点且面貌与西域、中原人有异的僧人。其中两名僧人,一个面貌慈祥,一个面貌凶恶的高僧走在前面。法无方丈等高僧一见,赶紧上前迎接道:“须菩提、竺佛调诸位圣僧自天竺、康居,涉流沙不远万里而来,辛苦了。神僧因为在斋戒、沐浴不能亲自迎接,请诸位圣僧见谅”。只见面凶地的高僧道:“阿弥陀佛,我等前来交流佛法,何来辛苦之说。方丈,请”!于是,法无方丈领着诸位圣僧先到禅房休息。

正午时分,空明寺的大钟敲响了九响,只见众僧都来到大雄宝殿。最后,须菩提、竺佛调等数十名圣僧都已来到。只见佛图澄身穿袈裟,缓缓走来。佛图澄来到大雄宝殿“七尊佛”像前,先向“过去七佛”像行了礼,又转过身向众僧打一问讯,道:“阿弥陀佛,诸位天南地北的长途跋涉前来与贫僧交流佛法,贫僧惭愧,虽对佛法不精深但尽力与诸位交流解惑”。说完,佛图澄“全跏趺坐”下:互交二足,结跏安坐,右足在上,呈吉祥坐。刚才佛图澄对“过去七佛”像行礼时,众僧都跟着向佛像行了礼,并与佛图澄互相行礼。众僧见佛图澄坐下后,诸僧也“全跏趺坐”下,呈吉祥坐。这时,大雄宝殿里全是僧人,已无地方可坐。许多僧人和普通信众都坐在大雄宝殿外,张成俭也在殿外坐下。等众人坐好后,佛图澄才开始讲法,用梵语道:“阿弥陀佛,贫僧有礼了。佛法浩如烟海、博大精深,贫僧只略懂一二。对于戒律稍有研究并且一直紧紧遵守,丝毫不敢违背。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这五戒大家不管是出家、在家的都很熟悉,我就不说了。昔日到天竺贫僧曾听圣僧讲过《萨婆多部十诵律》,收获良多。今天,贫僧先讲这部戒律书。明四波罗夷法之一:佛在毗耶离国,去城不远有一聚落。是中有长麦子。名须提那加兰陀子。富贵多才种种成就。自归三宝为佛弟子。厌世出家剔除须发被著法服……长老阿难在异处。所寄衣钵物在异处死。处诸比丘言。是衣钵物应属我等。长老阿难所住处诸比丘言。是衣钵物应属我等。诸比丘不知当云何。以是事白佛。佛言。阿难所在处界内现前比丘应分”。《萨婆多部十诵律》佛图澄讲了整整十五天,因为中途十多人有疑惑处就当场发问,佛图澄总是耐心的为对方解答,直至对方明白为止。当然,到吃饭时众人都会用斋饭,空明寺有许许多多俗家弟子在做斋饭,自然不难。接下来十天佛图澄又用梵语讲了:《放光般若》《大孔雀王神咒经》、《华严十地品》、《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等经书,众人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住了。佛图澄讲经深入浅出,并通世论,使众人疑惑不解处全消。然后,佛图澄又与须菩提、竺佛调等数十名圣僧辩法,又用了五天,前后共用了一月这场开坛讲法大会才结束,须菩提等许多人才离去。竺佛调留了来,随后他与法无方丈被佛图澄收为徒弟,便跟随其左右。完后,张成和忆安道姑向佛图澄、法无方丈等诸位圣僧告辞,两人一同离开。

张成俭和忆安道姑慢慢的向墨家分坛走去。两人骑着两匹宝马,一路上边看树木、野兽分别被砍、捕猎的情况,一起劝说百姓,同时两人欣赏着景色: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日,两人来到米兰城。在忆安道姑地要求下,两人来到“清虚观”,拜访无尘道长。两人见到无尘道长后,抱拳拱手后,张成俭才请教道:“无尘道长,鄙人在读《道德经》时有许多不解之处,还请不吝赐教。‘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句话‘道’的理解不同,理解分三种:

(1)、圣人之道。(2)、宇宙万物生灭的规律。(3)、混沌本源。这三种解释,鄙人一直分不出对错来。请教无尘道长”。张成俭说完,一脸诚恳地静等解惑。无尘道长一见其表情诚恳,便知不是故意为难自己。于是,无尘道长对张成俭二人说:“其实,贫道一直以来认为这三种解释肯定有对错之分,前不久经一始道长点拨才知道:这三种解释都对,只是理解的层次、方向不同,没有对错,只有高低而已。这句话乃至《道德经》中都是因对‘道’的理解不同造成的。‘道’在不同层次有不同涵义,主要有三种意思:一是指人类社会的一种准则、标准;二是指宇宙万物发生、存在、发展、运动的规律;三是指构成宇宙万物的本源,可感觉而不可说,亦看不见。第三种‘道’的解释最为复杂,最难理解。因此成俭你说的这三种解释一层比一层更难理解,一层比一层更高明。两位读《道德经》只要读原始本即可,不要读汉代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为‘常’的那种版本即可。两位也要理解‘无’和‘有’:无是有中无,有从无中来……”。张成俭、忆安道姑就《道德经》中的不明白之处向无尘道长请教,无尘道长则耐心解释,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两人与无尘道长就道教许多事情谈论了三天。然后,张成俭、忆安道姑才向无尘道长告别离去,两人继续往西域墨家分坛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