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楼兰兴亡录
35521400000108

第108章

张成俭一行人正在旁边休息,忽然众听见“轰隆隆”的犹如雷声从小溪上游响起。鲁智勇大惊,立马对在溪水中嬉戏的百姓喊:“快上来,洪水来了”!鲁智勇喊完,百姓置之不理。有几个男子站起来哈哈大笑:“那不过是远处的打雷声,与我们没有关系”。那几名男子刚笑完,众人就听见万马奔腾的洪水咆哮而至,纷纷想上岸,可还没等众人反映过来就被犹如一条怒吼的黄龙般的巨浪卷走。然后,洪水继续汹涌澎湃地向着下游奔去,小溪两岸的几株胡杨、旱柳全被冲倒卷走,原来水中嬉戏及小溪岸边的百众全被冲走,一个没剩。看到此情此景,离岸远的人及正准备去小溪打水的百姓全都惊得呆若木鸡,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众人才反映过来,失去亲人的百姓嚎啕大哭。有人边哭边说:“为什么刚才你不听那年轻人的话呢?留下我们孤儿寡母怎么办”?有的人道:“幸亏我来的晚,要不然就麻烦了”。还有人道:“还是我聪明,打了一囊水就远离小溪,因为我早就知道会涨水”……看着这凄惨的场景,张成俭一行人都伤心不已,可又无奈。张成俭见洪水如此之猛,问鲁智勇道:“智勇,我们现在怎么过河?搭桥吗”?鲁智勇想了一下,道:“首先到上下游去找找有没有石桥,木桥不结实,地震稍一大就会坏掉。如果实在没有,只能众人齐心协力搭一座木桥了”。最后,几人商量了一下,张成俭夫妇及两个孩子留下,看守行李马匹,鲁智勇骑马找桥。商量好后,鲁智勇对大伙说:“谁与我找桥去。只有找到石桥才可安全过河,木桥最后无法时才可用。如果一座桥也没有的话,我们大家得齐心协力搭一座桥。谁去”?一听此话,立即有几名男子拉着马出来,纷纷说:“我去。”“我去”。鲁智勇将人分成二组,做了一个简单说明,然后这些人纷纷骑马沿小溪岸边寻找石桥去了。两柱香时间,鲁智勇和其他人纷纷回来。另外一对有人说:“佛祖保佑,终于找到了一座石桥,此桥离此地有四里地。那座石桥完好无损,很安全”。鲁智勇道:“我们这一对没找到”。于是,众百姓都驾着马车、骑着马向那座石桥行去。一柱半香,众百姓来到桥边一看,只见此石桥横跨在小溪两岸,桥是用大理石建成,桥面两边有大理石建的石护拦,护拦上边有石柱,石柱上边有小貔貅,雕刻得栩栩如生;桥面下有三个石拱,一个大拱,大拱两边各一个小拱,洪水从石拱中流过。众人看着这座石拱桥赞叹不已。张成俭夫妻一看,也纷纷称赞。张成俭赞道:“这石桥修得真好,不过与一般石桥结构不一样”。鲁智勇解释道:“这应该叫石拱桥,我只在中原的一本书中看过此类桥的介绍。据书中说,这石拱桥最大的特点是:省材料、结构巧妙、强度高。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呀!此桥的建造者绝对是一位大师,不管他是西域人还是中原人,他都值得我们尊敬。洛阳有一座石拱桥,叫旅人桥,可惜我没见过”。鲁智勇说完向着石拱桥作了一个揖,然后才驾马车与张成俭一家人过桥而去。

张成俭一行人驱马车驶向楼兰城,一路小心躲避。这天晚上,张成俭和庄梦蝶想继续赶路,但被鲁智勇阻止了,说:“成俭兄,嫂子,晚上虽有月亮,但这几天地震不断,路面裂缝越来越宽,晚上有时不易看见,还是算了吧,安全第一啊!我们找一空阔无树木且远离悬崖山顶的地方休息,等明早天亮再赶路不迟”。“也好!”张成俭赞同道,“还是安全为上”!张成俭一行人找了一处空阔无树木的地方用树枝、杂草搭了一个临时草庐轮流休息。庄梦蝶和两个小孩先休息,张成俭和鲁智勇聊天。鲁智勇询问道:“成俭兄,我看见今天那条小溪开始水非常清且有鱼,使我想起《大戴礼记·子张问入管篇》中的话:‘水至清则无鱼’。不知成俭兄以为此话有理否”?张成俭听后,坚决道:“此话大大谬矣!首先,只说此话所指的自然现象。河水太清就无鱼吗?这话本身就不对。水清鱼生存得反而很好,太浊的水反而不利于许多鱼的生存。河水太清鱼因为背面与水的颜色近似,鱼不游动或人不细看就不易察觉,故许多人说水清而无鱼。另有就是水清河中鱼因为人类的贪欲被过度捕捞而致很少以至绝迹,非水清而无鱼。因此,从本意上说此话不对。其次,再以此话的引伸义:为官当政来说,此话还是大错特错!只有政治清明,官员个个清正廉洁、奉公守法,所有官员都不敢贪才能使官员真正为民做主;百姓的合理需求得到满足,百姓生活也就会幸福美满,社会才能平安和谐。否则,为官者贪脏枉法,冤假错案不断,百姓的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且所反映问题不解决,就会引发民怨甚至导致官民冲突,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这个历史上屡见不鲜,要引以为鉴啊!之所以许多人认为‘水至清则无鱼’是对的,那是贪欲作祟,更是贪官和腐儒故意宣传误导的结果。因此,我认为不管是孔子、老子,还是释伽牟尼,圣人和百姓都不是完人,都有错误或偏见。我们读书要多思考,多以实际出发,终会发现不足和错误之处,绝不可过分迷恋圣人之言”。鲁智勇听完,赞不决口。过了一会儿,他又问道:“成俭兄,你说书多的浩如烟海,如何读法”?张成俭诚恳地答:“我自己一般读书分粗读和细读。一般的书粗读了解即可,重要的、对我有用的书则细读且要弄懂弄透。读书要读源头,这样才可得知正解。如:读《论语》、《道德经》即可知儒家和道家思想精髓。毕竟其它两家之书只是后人对这两本书的理解注释,那只是他们的见解。我们应该读源头之书,自己去理解,而不受别人的影响。别人的理解不一定是对的,也不一定适合你。另外,读书不必非要记住,只要理解书中精髓即可。要广读书,多读书”。鲁智勇道:“受教了。”两人又聊了会,然后轮流休息。天亮后,张成俭一行人才继续向前赶去。一路上,死尸不断出现,众人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