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足球文学知识学
35449300000034

第34章 人?足球?社会

这是一篇附加的文段。回眸历史的写作用散文的笔调去轻轻触动,《人?足球?社会》的标题模式两位偶像级前辈都用过,钱钟书与巴金。在还不够量级的晚辈来用,是带着仰望的心绪去试着比肩。这三者对于“人、鬼、兽”的冲击有多大?已经去问津最可怕学问的钟书先生,我将意识化了的写作降下来,只取一瓢,那就是离我们的生活最接近的地方——足球不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全部,社会亦不是自然循环的唯一载体,人同样不是物质宇宙的唯一生命体。就是这样一个不对等的逻辑关系,交织成了我要命名的问题:足球之于人的全部,人之于社会的全部,足球之于社会的全部,以及三者的交叉关系。在结束了《口述足球史》后马上进入的这里,在字数上同样展不开。<环境的改变>作为《足球文学知识学》的最后部分,作为知识学要去尽力解答的最后部分,绝不能只作为笔尖上中国的兵谈,而是要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唤起更多人对此的实践。正如贯穿整部书的一个观点,“足球文学”要取得的效果,不是人人参与来写什么足球,正是要下到场子里去踢球。“足球文学”的提出也从来不是要人写什么足球,足球一定是要踢的,一定是要团结起来的。团结起来的一群人构成了一种社会,踢起来了的足球会发生一系列相应事件,这一系列相应事件构成复杂的人际社会关系网。人、足球和社会对于<环境的改变>的述说,对《口述足球史》的承接,将作为接下来一篇篇散文结束的此章,强有力的补充。

人的文学史,即将被我提出的足球的文学史,以及社会的文学史,将因《足球文学知识学》的写作而被定格。如我所想,在年少时完成的经典写作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广为传诵,为后来的人注入全新的文学理解,全新的足球认知。而反过来,文学的人类史,文学的足球史到文学的社会史,同样成立。交融在写作与时间过程中的历史确定了今天的我们看世界的方法,确定了现代化的全部意义,更确定了我们怎样面对我们的环境。最后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在那些大而空的事物之上,一切抽象的东西只有具体到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当中,才能具有意义。具体到足球的实现当中,无论是“足球文学”在纸面上的讨论,还是对“足球史”的现实构架,深入到中国社会的足球活动,都是怎样确定的面对我们的生活环境,确定的面对我们足球环境的挑战。在我开始尝试这种嫁接的时候,就已经充满了对此的信心。不是我相信我能超越前人或者其它,而是我将构造自己的未来世界。

这个标题可以有无数种不同解释:虚拟、真实、沸腾、死寂、漫长、瞬时……这就是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序,也是一个人的生存程序,更是足球从无到有,在它的自身发展当中出现的一切变化。还会不会有其它我们还未涉足的状态,在一串省略号以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停歇对一切的追逐,只要安静,只要聆听?还有一连串的疑问,不是足球给我们的,亦不是足球从社会中带来的;这一连串的疑问就是我们对人本身的叩问,就是我们对自身生存关系的叩问。我知道的,是很多人停止了,停止了从前关心的事物,进入到了另一种状态。但是这些停止又何其微小,大事件仍在不断发生,与小停止不产生任何纠葛。我想到的是一个关于自己的提问,关于自己构建“足球文学”体系的提问:如果下一分钟我不爱足球了,我又会为此做什么呢?这却成了对所有事物的反问——如果那些创造了历史的伟人在下一分钟后停止他之前完成的一切,将会怎样?这一停止与自然生命的消失关系不大。如是我闻,自然生命即使消失了,它创造过的一切,都将继续留存并作用到未来的时间当中。

人、足球和社会的命题在此篇文章中结束了。为<环境的改变>拟出了最初的构想后,接下来大家读到的,是“足球文学”三次概念提出的三年当中,我就此做过的一百多万字尝试里五分之一的选段。其中一部分是众所周知的直播吧论坛的篇目,另外一些则是陆续写出未曾发表的。它们,既是我如父母般疼爱的孩子,又是自己辛勤耕耘这一心中种子结出的硕果。兴许它们还并不具备完整的代表性,代表<环境的改变>这5个字千斤重的历史使命;然它们留了下来,以“足球文学知识学”的名义存在,就将努力去担承这千斤重的“环境的改变”。看看它们,再看看自己面对的中国足球,一口气舒完,我却不敢有一丝放松,为接下来的思考再做准备,命定“足球文学”进入社会批评之后的又一个十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