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走危机(上)
3505000000037

第37章 杨素、仁寿宫、弑父(6)

所以杨琼这几年都在积极准备,如果苗头不对,他就拉大旗扯虎皮开干,所以他曾经谎报军情,说:“根据情报显示,突厥人正在准备对并州发起攻击。”那意思就是跟朝廷要钱要人要装备,杨坚当时也没想太多就给他了,所以杨琼的实力一下子飙升了数倍。

可问题是他打仗根本不行,朝廷这边的确是要啥给啥,全力支持,突厥人也的确来了又走了,可问题是他打了败仗,给大隋朝丢人现眼了。于是杨坚不得不惩罚他,把他的一批亲信给外调了。杨琼认为这样不利于他日后单干,所以就上书请杨坚把他们留下来。

碰到这种事情,敏感的杨坚被触动了神经,很生气地说:“你留下这么多的老部下干什么,难道是想造反。我告诉你,那根本就没用,一天老爹我活着你就安全,如果我死了,你真想造反,你的那些人也帮不上你什么,杨广抓你就像从鸡笼里抓一只鸡那么容易!”

杨琼自然是不认可老爹的看法,他的手底下可是真有几个厉害人物。别人不说,就是王僧辩的儿子王頍就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还有更重量级的萧摩柯,那可是南陈帝国的大将,戎马一生,指挥作战杠杠的。

这俩人都挺自负,觉得如果天下统一就没什么事儿好做,所以一直都闷闷不乐,每天都盼望着天下大乱,现在终于机会来了,赶紧怂恿杨琼造反。

不久之后,杨琼就收到了诏书,上面写着让他赶紧到中央朝见,这本来是新君即位的例行公事,可问题是杨广用的是杨坚的诏书,所以说这事儿应该发生在七月二十一日之前。杨琼看到诏书之后,一口咬定是假的。

为什么说是假的呢。人家杨琼讲出了这么一翻道理,我临来的时候老爹都跟我说了,如果他要给我发圣旨,都会在隐秘的地方加上一个小点,以防有人冒充,现在这上面根本没有,肯定是山寨货。所以杨琼决定起兵造反。

有学者认为,杨琼其实是找借口,因为杨坚作为一国之君给自己的儿子下圣旨,又不是要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为什么要做记号,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杨琼这样说,只不过就是为了拒绝前往中央。

手下们看到杨琼真要发动,有人高兴有人愁,萧摩柯和王頍自然很高兴,但是也有人劝阻他,说:“大王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你不能那么干,因为你的实力不行,我观察了很久,虽然你这里也说得上兵强马壮,但是和中央政府比起来差飞了,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失败,还不如安安生生地当个王爷呢!”

杨琼不这么想,因为有杨勇和杨秀的例子摆在前面,他认为就算是自己想要老老实实地当个顺民,也是做不到的,最后还是窝窝囊囊地死掉,与其那样还不如来一场轰轰烈烈,成了就当老大,不成就抹脖子自杀。

所以杨琼公开宣称杨素造反,拉起了队伍,武装叛变。当时一共有十九个州县响应他的号召。听起来好像不少,其实一个州就是一个县,而且人口不多,根本也集结不了多少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