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德尔皮耶罗的足球时空之旅
35002600000002

第2章 他觉得自己17岁了,有能力进行这个级别的写作了。

各种声音包围着他。离高考结束不到20天的时候,他身边已传出了有大批人因考试作弊而被捕的消息。马努·马哈拉杰却没有这方面的担忧。他已同导师奥兰多·费吉思单独见过了。

“这是英国首都伦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孩子,欢迎你来英国,这里有最好的资源,也有最健康的成长环境。”马努·马哈拉杰只是费吉思在印度挖掘的好苗子之一,他看好他在社会科学研究上能有一番事业。

“我只是对这里的教育制度表示遗憾。”每年都有成批的学生、家长集体作弊蒙回一个文理科状元,这是费吉思惊讶印度的国民成长同国情的比例,同时又是对国际知名智库对印度进行研究得出结果质疑的一个表态。马努的成绩在英国都不见得是最好的——“我反而不希望他是最好的。”印度在过去百年都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贡献国家之一,其次是犹太地区,奥兰多·费吉思深明此理。他希望马哈拉杰能是他俄罗斯史研究在未来几年的得力助手之一。

“那么,您也看到了?”其实,费吉思没有怪他。但小伙子还是觉得很羞耻,这样的集体性的事件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费吉思为他的诚实与国家意识感到高兴。不仅是皮耶罗遇到了——在他加盟德里迪纳摩的新闻发布会上,就有本年的高考小伙子用流利的意大利语问他:“你为什么要来印度踢球。你会在这里踢多久。皮雷斯来了,你也来了,我听说罗伯特·卡洛斯也快来了。”

“你这么熟悉足球人?”皮耶罗招牌般的笑容。

“几年前我只是从电视上看到你,那会儿你还要踢国家队的世界杯足球赛,你还要踢欧冠的。”看他这么问,想来是无数通过电视观看皮耶罗踢球的印度小孩中,比较幸运挤到前台的吧。

皮耶罗没有立即反应。或许小伙子也看到了,他说到了意大利人的痛处。他反过来问他高考成绩如何,但小伙子没有正面搭理了。留下一个鬼脸扬长而去。挤出人丛的时候,该轮到皮耶罗留出5秒钟注视这不熟的小身影了。小伙子身高不到1.6,很快就消失在这个现场。

费吉思回过头来,他相信各自的情况大同小异。在书展上他也没有向皮耶罗过多介绍这方面的情况。现在,他已踏进了德里大学的门,把论文任务交给了马努:“这是我给你布置的入学论文。我希望当我迎来在首都大学的新学期时,你就已经,把它完成了。”特意的一顿,表达了自己的信任。出门的时候还给了一个拥抱。马努宝贝似的捧起论文稿纸,他定睛地想要把这一行字咽下,如狼似虎:

《为什么乔治·奥威尔想不到写出<耳语者>这样一本书?》

在要学生上手这个论文题目之前,费吉思得先确定马努知道奥威尔是谁:“我看了一眼,这届书展上好像没有他的书。”

马努理所当然地摇头,但费吉思要他放心:“我们这次会谈结束之后,你肯定知道了。”在把他介绍到英国学习前夕,他打算让他看中的学生开开眼界。不过从自己内心出发,他这个级别的学者,其实更希望能有其他人帮他解答这个问题:“我这个题目啊,可不是只给了你一个啊。所以你要做好与人竞争的准备。”出自己手的《耳语者》,能不能成为本世纪开篇以来最伟大的社科文献书籍之一,当然要拿它同上世纪以来最伟大的英语世界小说家一较高下了。每每想到《1984》,几乎是英国人人人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了。

“我希望,如果有人能把这篇论文写得无与伦比,我想我能把他(她)介绍给英国皇家学会。”言下之意,奥威尔研究与俄罗斯史研究背后线索的分合,还没有被国际学术权威完全解释。

这天以后,费吉思就确定归期了。不过按照他的意愿,再来印度遴选人才的可能性,不大了。

马哈拉杰瞄着这个题目半晌,终于酝酿出了第一句话:

1984年,离苏联社会主义领袖斯大林先生过世,整整30个年头。

他希望从它入手,把这个题目‘打开’了。他觉得自己17岁了,有能力进行这个级别的写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