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诱惑与谎言的游戏
34902200000003

第3章 天使聚会

天使投资是权益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通常是指自由投资者或非正式风险投资机构对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进行的一次性的前期投资。天使投资人又被称为投资天使,是具有一定净财富的个人或者机构,对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进行早期的直接投资,它属于一种自发而又分散的民间投资方式。中国的投资天使绝大多数喜欢选择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需要全方位扶持的创业型企业,是比较难获得支持的。

黄锦河现在要做的,除了选择一个政府扶持政策比较理想的投资项目所在地外,还需要寻找几个天使投资人,让他们负责前期的投入资金,否则,要想获得政府优惠政策扶持是不可能的。

寻找“天使”可比寻找创业基地困难得多了。各地政府都在招商引资,有项目来都欢迎,但是,机构投资往往都会对项目各个细节进行系统的论证,没有把握的项目很难做成。

经过分析,黄锦河把重点放在了具有一定投资能力的个人身上。目标要锁定在三种人身上:一是曾经的创业者;二是传统意义上的富翁;三是大型企业的高管。他们可以是富有的个体投资者、家族型投资者,也可以是合伙人投资者。

黄锦河经过这段时间的运作,也总结出不少“忽悠”投资者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五高”:前景高瞻远瞩;技术高深莫测;产品高端高档;回报高效快速;投资高枕无忧。

在积极寻找项目基地和投资人的同时,黄锦河一直要保持与丁成沟通的热度。虽然黄锦河与丁成一个在中国,一个在美国,但是,交流一直不断,主要通过电子邮件网上交流。****成在与他的交流中一直比较低调,总认为目前他所掌握的技术并不具备创办企业的条件。

丁成在给黄锦河的一封邮件中明确写道:“QD照明技术虽然历经了三十多年研发,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尚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如照度不够、光衰明显、时常短路等等。我们是做科学的,应该有一种严谨的态度,因此,如果要在中国进行技术投入,以先建立一个综合实验室为宜,待到关键问题解决了,再发展为创新型企业则有较大的可靠性。”

黄锦河对丁成的邮件比较难回复,因为如果仅做实验室,恐怕政府的积极性就要大打折扣了。所以,他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发了一个简短的邮件给丁博士:“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并不知道能发展到什么程度,所以,还是走一步看一步为宜。”

黄锦河既有聪明的头脑,也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他认准的事情,总是想推动到底。丁成的邮件,虽然使黄锦河心中少了一些底气,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反而促使他要下更大的力气,尽快找到“天使”,只有这样,这个项目才有可能做起来。

但是,黄锦河过去在经济界朋友并不多,联系了多头也没有什么人响应。他不禁有了一点儿沮丧。

这天下午,黄锦河正闭目寻思着如何找到天使投资人,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信息,原来是一位老乡。

“Hello!”

“黄博士吗?”

“是。”

“我是贺之锋呀。今晚约了几个朋友吃饭,请你一起参加捧捧场。”

“哦,都是些什么人物呀?”黄锦河有点漫不经心。

“家乡人和一些企业界、投资界的朋友。”

“是吗?”听说有企业界和投资界的朋友,黄锦河眼睛一亮,一下来了精神:“那好吧,多认识一些朋友也好!”

“晚上6点,我开车来接你。就这么说定了。”

贺之锋大约一米七的身高,浓眉大眼,一脸精明相,也透着一些狡诈和匪气。这是他长期从事乡镇工作自然而然形成的。他曾经是黄锦河老家乡镇的父母官,后调到县里当外贸局副局长。由于与一名女下属发生了一段风流韵事,老婆几次三番大闹办公室,县政府大院几乎无人不晓,县领导还专门找他谈了话,要求他尽快妥善处理。贺之锋感觉再在局里干下去也脸上无光,不如下海经商。这几年在外贸系统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私下做了一些业务,路子基本打通了。于是,他狠下心来,与老婆离了婚,向县里递上了辞职报告。先是为一家外资企业做代理业务,后来,干脆带上儿子跑到SH自己做外贸了。

应该说,贺之锋这几年自己做外贸还是赚了一些钱的,但要说赚了很多,也不尽然,毕竟他的起点不高。当然,比在县里做局长收入肯定是高多了。

晚上6点左右,贺之锋准时接上黄锦河,直接开到汇锦大酒店。

这是一个闹中取静的地方。刚一下车,贺之锋就伸出右手指着酒店的霓虹灯大牌子对黄锦河说:“汇锦大酒店,肯定要把带‘锦’字的锦河请到呀,缘份哦!”

“哈哈……”,二人说笑着,双双走进酒店。

汇锦大酒店是SH一家新开的酒店,大厅高高大大,以白色和金色为主基调,欧式装修,用“富丽堂皇”和“金碧辉煌”来形容是比较贴切的。在通往包厢的宽大走廊里,沿线摆放了许多精制的文物(或许是仿制品吧)和工艺品,在灯光的照射下,栩栩如生,客人往往会驻足观赏一番。

据说,这是酒店老板的个人收藏,还听说,这家酒店老板实力超强,且背景很深,与中央某高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漂亮的服务小姐小姐款款走在前面,引领黄锦河与贺之锋来到了锦江厅。

“哈哈,又是一个带‘锦’字的。今天这场酒可真是为你安排的,你得多喝酒啦。”贺之锋笑着说。

锦江厅里已经先到四位客人。其中有两位并不是黄锦河的老乡,分别是深圳的一个企业副总武其伟,其大约五十六、七岁的样子,比贺之锋高一点,稍微有点胖,皮肤较白,双眉略呈八字形,眼睛不大,说话中气较足。

贺之锋在给黄锦河介绍时说:“武总可是个风云人物,曾经在一个省厅当过处长,他的老泰山是一个省部级的老干部,他本人还与中央几位领导是同学,其中一位还是常委哦。”

“啊呀,失敬,失敬!”黄锦河不禁有点吃惊,也有点将信将疑。

另一位年纪略小,大约四十六七岁,身高在一米七五左右,他是个FJ籍的SH商人,名叫姚远。

“姚总可是个‘摇钱树’,他也是个博士,战略投资家。”贺之锋在介绍客人的时候,习惯性的总喜欢抬高一点。

“啊呀,我这个博士跟黄教授这个博士可不能比,人家可是大科学家,我这是拿钱捐来的,没上几天课。惭愧,惭愧!”

“是啊,黄教授是我的老乡,也是国际著名的科学家,他可是有望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真的是我们家乡人的骄傲和自豪!”贺之锋不失时机地吹捧一下黄锦河,这样也可在无形中抬高自己。

“贺总过奖啦。”黄锦河低调一下。

大家寒暄入座,开始推杯换盏。

这场看似普通的晚宴,实则精心安排,在贺之锋的穿针引线之下,大家彼此开始熟悉,因为有潜在的利益共同因素,所以相互之间都有了比较好的感觉,由此而造就了一段创业情缘。他们当中的大部分将变成“天使”,在一段时期成为本作品故事中的主角或主要配角,这给黄锦河带来了惊喜,也带来了许多痛苦的回忆。

(第四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