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诱惑与谎言的游戏
34902200000014

第14章 唐僧肉

这一段时间,姚远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位土豪型民营企业家——黄万财。这位已经快六十的小老头一脸福相,个虽不高但耳垂很大很厚,会看相的人都说他福气好。

黄万财原来是一家县国营机械厂的厂长,对机械制图很有一套,对看过的东西,回来就能画图模仿,甚至会改进。企业改制以后,他没有花多少投入取得了机械厂的所有权,得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在他的经营下,企业转而生产环保节能设备,正赶上国家全面推行环境保护工作,不少钢铁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添置设备,增加实施节能环保达标改造的投入,黄万财企业生产的废气回收系统正好适销对路,很快,他的企业就越做越大,在国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订单源源不断,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这样,黄万财完成了富裕型的资本原始积累。

为了保证自己的企业产品能够不断进步,黄万财还与中科院合作,每年给中科院下属某科研所投入100万元,而科研所定期给他的企业提供产品信息、新的产品设计和改进意见,促进企业产品升级,从而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二十年的积累,黄万财拥有了近十亿的身价。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钢铁企业进行整顿,他的企业经营开始从颠峰转而走下坡路,产品销售资金回笼账期也越来越长。

这样,黄万财便有了转向或者另辟蹊径的念头。他划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对新项目的投入。然而,总是不太顺利,多次以失败告终。

近年来,股票、基金比较火热,使许多投资者趋之若鹜。黄万财也跃跃欲试。他的目标并不是直接购买一级市场或者二级市场的股票,而是要投资“有一定科技含量的”证券项目。这样,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以超常规的速度与他人合作,在SH设立了一家PE公司。由于他自己一点都不懂金融证券投资,更不懂得PE的运作,因而他对这家公司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的。按照PE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私募股权,或者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进行投资,但是,他们聘请的职业经理人却并不深通此道,反而将资金投入了资本二级市场,直接进行流通股票交易了。结果遇到大熊市,损失惨重,黄万财在交了3000多万元的“学费”后,黯然退出。

首次投资的失败,并没有引起黄万财的重视,因为3000万元的损失对他来讲并不算什么。他的朋友又联合他向一家经济欠发达的县域房地产企业进行融资投入,结果投入容易退出难,6000万元套进去,打官司赢了都拿不到钱。表面上看,房产还抵押在他的手上,但差一点就被当地法院将他的抵押权给解除了。要不是找省里的有关领导协调,问题可就更大了。

姚远了解到黄万财的一些事情,也知道他寻找投资项目的意图,便有事没事主动接近,一来二去,交往了几周,二人便成为了朋友。

在这段时间里,姚远并不着急向黄万财表明希望他投资金城首创的想法,却总是以一种优越的姿态时不时地向黄万财吹嘘金城首创的世界级产品和世界级高端人才,介绍公司未来的诱人前景,在潜移默化之中使黄万财对金城首创给予了重点关注。

姚远在这一段时间里一直在观察着黄万财的反应,经过分析,他认为黄万财是最有可能成为公司投资人的。因此,在感觉差不多的时候,便邀请黄万财到金城首创公司参观。

此时的金城首创各项基建和设备安装均已完成,生产线试车获得成功,红光、绿光、蓝光和白光的样品也已陆续出来。而黄锦河在公司综合楼的门厅里还摆上了一排宣传栏,在宣传栏里描绘了一幅非常灿烂的发展前景。凡是到金城首创参观的,不论是省里的,还是市里的领导,甚至是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或者是某某部长,看了以后都会说几句赞扬的话,这对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都是大有好处的。而凡是到过公司的各级领导,他们的大幅照片便挂在了公司的墙上,成为公司无声而有力的宣传资本。

的确,此前也有不少投资人到公司了解情况,但最终都没有做成。这一方面是由于公司没有进入批量生产,没有现金回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股东们尤其是武其伟的期望值太高,初始要求每股价格超过10元,基本上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去做,吓退了众多投资者。此后,逐步降低要求,却总是错失了良机,导致资金紧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而投资人却越来越少,甚至基本没有了。而网上金城首创的负面信息一直不断。这样的恶性循环,使金城首创进入了完全靠政府项目资金和借款过日子的窘境。

经过多次讨论,股东们也同意放下身价,对出价达到每股四五元的即可进入谈判,而且要尽快进行合作,以解公司运营资金的困难。

黄万财此时的出现正逢其时。在姚远的推介下,武其伟要求姚远尽快引见。其实,在潜移默化之中,黄万财内心里也早已被姚远的宣传所吸引和打动,也想尽快参观考察一下金城首创。

这一天,黄万财开车跟着姚远的车,一前一后来到了金城首创。一番寒暄以后,在黄锦河的亲自带领下,黄万财穿上鞋套,进入一尘不染的实验生产厂区。边参观,边听黄锦河的现场解说。一圈下来,黄万财听到了许多数据,脑子里充满了“高、大、上”的评价,而对数据其实依然只是一片空白。回到会议室,黄锦河富有鼓动性的PPT介绍,再次令黄万财振奋。坐在黄万财身边的姚远乘机很神秘地告诉黄万财说:“公司正在准备吸收战略投资者,如果老哥有兴趣,我可以推荐。”

黄万财并未马上表态,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点了点头。

这一次,黄万财似乎学聪明了一点。他回自己的企业,安排了律师和工程技术、市场人员,并专门请了一位高人进行论证。只是他请的这个高人有点风马牛不相及。虽然的确是个高人——一名大学的知名教授,而且是院士,但却是年近80的文学院士。一班人马再次来到金城首创进行投资论证。

金城首创这一次似乎要把文章做足,并首先从气氛上、隆重程度上要给对方以好的印象。刚进金城首创的大门,迎面就看到一块红色的大幅标牌,上面的内容是:“热烈欢迎黄董事长、马院士一行莅临我公司参观指导!”这使黄万财比较感动,也把马老院士乐得不行。

还是老套路,参观厂区、PPT介绍,但这次金城首创公司的全体股东均一一到场,表明了对黄万财、马院士一行的高度重视。通过讨论、询问和交流,一切事物都十分美好,马院士当场表达了对金城首创的称赞,并私下对黄万财说:“如果你真的要投资的话,我可以以暗股的形式搭在你的股份中投入1000万元。我们俩私下签署一个协议就行了。”

马院士的表态,对黄万财下决心投资金城首创起到了关键作用。尽管他带去的律师和市场等人员都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并提出应进行必不可少的、深入的论证和审计工作。但黄万财这个时候热血已经膨胀,再次体现出不少企业家所具有的品质——那就是独断专行。他认为这些工作可以省去,或者以后再做,要坚定不移地投资金城首创。

前后不到一周时间,洽谈也仅仅两次,黄万财便最终决定以个人的名义入股金城首创,首期共投资9000万元,占公司股份的15%。虽然平均下来达到了每股6元,但事实上有部分投资款并未计算在股价中,而是以推荐介绍费的形式,被武其伟、贺之锋和姚远各拿走150万元,而丁成和黄锦河则少拿了这一块。同时,又以归还公司欠款的名义,被划走500万元。

黄万财只管总投资,并未考虑资金划出结构和依据等问题,说到底,此次投资金其实仍然没有摆脱过去那种“拍屁股、拍脑袋”的传统做法,因为在投资前他只是凭两次参观和介绍,并没有进行系统、全面的项目论证,也没有对金城首创的财务进行系统的审计,甚至连一份商业计划书都没有看到,有点象样的谈判也就两次,他就急匆匆地将资金打了过来。

马院士在语言文学上有很深的造诣,但对现代经济,尤其是投资运作根本就是“七窍通了六窍”尚余一窍不通哦。但他有影响力,也被金城首创的外在形像和投资宣传所吸引,跟随投了暗股1200万元,黄万财另一名朋友也投入1500万元,均挂在黄万财的名下。而黄万财自己则拿出了6300万元。

有趣的是,黄万财投资了这么多,依然没有参加公司的日常工作,没有在公司兼任何职务,也不看公司的财务资料。甚至没有安排一个人进入金城首创公司掌握情况。用他的话说,“他们这是国际化运作,我相信他们。”而他所投入公司的资金,有很大一块应姚远的要求,打入了姚远个人的账户。这就使姚远动用这块资金成为可能。事实也的确如此,姚远在收到款项的当天,便划出3000万元放到银行里做了一个短期理财项目。由于基数巨大,尽管期限不长,但还是能形成一块可观的理财收入。这一块收入便宜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姚远自己的腰包。

投资完成以后,金城首创新的股东成员吃了一顿豪华晚宴,算是庆祝会吧。宴会散了以后,武其伟、贺之峰和姚远又聚到了一起,兴奋地聊了很长时间。

武其伟有一个总结性的发言:“在我们公司,现在有两块唐僧肉,一块是政府资金,到目前为止,已经被啃得差不多了。另一块就是战略投资者,目前就是黄万财,希望以后还有。我们稀释或者转让股权,取得了较高的收益,虽然并不如以前的期望值那么高,但还是不错的。这些钱,又够我们花一阵子啦。”

姚远接着说:“这笔交易完成,我们三人的投资算上利息都已经全部收回,并且有了盈利。”

贺之锋抬身倚靠到沙发上,长出一口气:“我们不会亏了,今后就随便玩吧!”

三人一阵哈哈大笑……

(第十五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