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诱惑与谎言的游戏
34902200000011

第11章 改变命运

七十年代后期,中国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许多热血青年参加了大学招生考试。这当中,有应届高中毕业生,有插队知识青年,也有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恢复高考的第二年,来自沿海欠发达地区的黄二和参加了高考。

黄二和是个头脑非常聪明、灵活的农村青年。在高考前夕,他考虑到如果自己考上了大学,名字是不是有点“土老冒”了?到时候,同学们肯定会笑话自己的。在高中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说自己是“黄二货”了。为此,他专程找到在县直机关工作的三叔,请他帮忙找公安管户籍的人,为自己改一个名字。

三叔原准备给黄二和更名为“黄金河”,黄二和认为还是俗,最后共同商量,将“金”改为“锦”,这样,黄二和就正式更名为“黄锦河”了。

黄锦河在高中读理科班,所以,他自然而然地就报考了理科大学。高考成绩非常不错,他如愿考上了SH一所理工大学,学习高分子化工专业。大学毕业后,他又继续攻读本校高分子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取得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

黄锦河思想活跃、口才很好,而且组织能力很强,经常喜欢出一些新花样。因此,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同学都喜欢跟他在一起交流、沟通,甚至有两个女生同时喜欢上了他。自然而然地,他也逐步由学生部长,进而走上了学校团的领导工作岗位,直至校团委书记。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黄锦河并没有在学校谈情说爱,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自身发展上。他于1989年初夏,在朋友的帮助下出国留学。他的学习一直不错,也非常努力,经过很短时间的准备,他便考取了比利时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学攻读高分子化学博士。

在国外的这些年,黄锦河围绕高分子化学,也的确花了一番功夫,一直沉在实验室做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先后发表了40多篇论文,取得了近60项专利。个别研究成果还相继被一些国家的学校引用至教科书中。

1994年,他来到美国K大学,在M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正式加入了美国籍。在M教授实验室的这段时间里,他的理论与实践均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多项实验中取得突破。

然而,因为名利他陷入了困境。在K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由于与M教授在一项发明的地位上发生了争执,进而发展到对簿公堂,结果却不了了之,最后不得不离开M教授。

1997年,经朋友推荐,已经35岁的黄锦河加入了克斯达公司,在研发部任研究员。黄锦河对这份工作还是挺满意的。每天的工作量不是太大,工资收入却很高,工作条件和环境都是比较舒适的。

然而,就在他加入克斯达公司的10年之后,克斯达公司却出现了10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危机。

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公司发展战略,加之新兴科技带来了许多传统产品的替代品,而克斯达公司对此却毫不重视,仍然走传统老路,导致错失了许多良机,公司经营每况愈下,股价低迷,多次暴跌,直接面临摘牌退市的危险。

黄锦河眼看克斯达公司大势已去,便着手新的出路。他有两种选择:一是继续留在美国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已经有朋友建议他到另一家知名企业担任研究员,但收入水平不是太高。二是回国发展。黄锦河认为,自己现在已经在学科方面有了一些名气,在克斯达的十年,自己在材料科学的实用性方面也有诸多研究。而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又非常之快,因而到国内发展的机会肯定会有的。最终,他选择了回国。

2009年底,黄锦河在阔别了20年之后,再次回到了SH受聘在一所大学担任教授。但是,他保留了美国国籍,主要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然而,在大学里教学,黄锦河总感到有点枯燥无味,并不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才能。就在黄锦河在大学任教才几个月的时间,一则消息又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这天,他通过网络阅读《华尔街日报》,得知克斯达公司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正式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向美国一家破产法院提出破产保护和业务重组申请,以求度过多年销售下滑所致的资产流动性危机。克斯达公司表示,此举将加强其美国及海外资产的流动性,将非战略性知识产权商业化,以妥善解决遗留的负债问题,从而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黄锦河毕竟在克斯达公司工作了十多年,对公司的感情还是有的。在工作上,他与丁成博士有许多联系,平时,也有诸多交往。于是,他拨通了丁成的电话,以期了解一些情况。

此时的丁成已经是克斯达公司的终身研究员,但公司由于经营状况不好,而丁成的年龄也已经65岁了,因而,公司刚刚为其办理了退休手续。

丁成在电话里不无感伤地对黄锦河说:“唉,我为克斯达公司工作了几十年,的确也做了一些贡献,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公司对我也不错,又是杰出成果奖,又是促成技术年度奖,又是把我推到能源部去当项目负责人……。但是,现在公司搞成这样,真的让人痛心!你知道吧,由于QD技术专利不属于公司的战略性知识产权,克斯达已将QD显示和照明专利技术全部转卖给韩国人啦,我的笔记本电脑都被韩国人拿走了。现在,就准备在家养老啦。”

说黄锦河脑袋聪明的确不假,转得就是快!他在想,QD照明技术不管成熟与否,中国肯定没有,如果到了中国,毕竟是个新技术。韩国人将技术专利买走了,如果我把研究这项技术的人挖到中国来,那肯定受欢迎。现在国内各地都在招商引资,只要包装好,哪里的政府官员都会围着你转的。

黄锦河对丁成说:“丁博士,你别忙着养老啊,依我看啊,你不如到中国来发展吧,这里肯定有你广阔的天地,你只要把你的技术带过来就行了。”

“技术没有问题,关键是已经卖给韩国人了,我再到中国来做,那可是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呀。”丁成忧虑地说。

“是啊,80年代以来,知识产权制度的确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特别是近些年,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专利的重要性也更加明显了。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很重视,中国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措施。但是,这项研究一直是你在负责的,你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展,就可以形成新的知识产权,那不就可以进入产业化了?”

丁成说:“那得有实验室,还得有一定的时间。依中国现有的条件,能提供得了吗?”

黄锦河笑着对丁成说:“呵呵,丁博士,可能你一直身在美国,对中国真的不太了解啦。现如今缺钱的是美国,中国现在有几万亿在美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而中国国内到处都在招商引资搞建设,发展速度快的很。我看,要不了多少年,中国就有可能超越美国了。”

“哦?有这么大的变化?”

“是真的。目前,中国正处于大发展时机,此时到中国来,正是时候。反正你已经退休了,与其在家养老,不如把你的技术带过来,不正好有用武之地?一个实验室才多大的事,你要是过来了,你我联手,我们得把这个实验室搞大,办成一个全球知名的企业,那才是真正的目标。”

丁成认为黄锦河说的这番话是有道理的。他想,对呀,与其在家养老,倒还真不如到中国捞金。转一圈看看,如果实在不行,再回美国也没有什么问题。于是,他同意与黄锦河探讨来中国的可行性,再回家与太太商量商量。

二人在电话中讨论了许多细节,最后商定,先由黄锦河探路,如果可行,丁成可以将这么多年来研究QD照明的技术成果靠回忆和自己尚有的部分备份资料来加以复活,并推动发展。

随后几个月中,为有效整合技术、人才资源和国内政府、商务、资本等资源,黄锦河多次奔波于国内三个省、市,每到一处,他便宣传QD照明的理念、分析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介绍技术人才团队的实力。一圈下来,他受到各地政府意想不到的普遍欢迎。

黄锦河大受鼓舞,他心中已经非常有底了。

(第三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