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赵燕翼文学精品集
3489000000029

第29章 半个匈奴人(2)

“那么,今天的餐桌上,就少一道野味了!”公主说着,重新请客人入座,为他斟满一碗马奶酒:“请!我还想听一听‘半个匈奴人’的故事呢!”

“谢谢!”苏通国喝着清凉爽口的马奶酒,回答说,“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我母亲是匈奴人,父亲是汉人,我自己当然是半个匈奴人啦。”

“你父亲是?”

“您也许听说过。他就是十八年前、被咱们匈奴的沮狄侯单于,流放到北海牧羊的汉中郎将苏武。”

“啊!你是苏武的儿子?”

“当时,我父亲是奉了汉朝皇帝之命,带着友好使团和丰厚的金帛礼品,前来和匈奴王庭建立亲善关系的。想不到单于反目为仇,竟将汉使团全体成员扣为人质,钢刀架在脖子上,逼他们投降!”

“你父亲宁肯掉脑袋,也不投降!匈奴人至今说起他来,谁不夸苏武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因此,沮狄侯单于把他流放到冰天雪地的北海;不给衣食,不给用具,只给他一群公羊放牧——什么时候公羊生了羊羔,才准他回来。”

“唉!可怜的苏武!”公主长叹一声说,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那真是渴饮雪,饥吞毡,历尽人间少有的苦难!但他牢牢地紧握着那根‘汉节’,就像他坚定地不辱他肩负的‘使命’一样他自然知道,公羊是生不出羊羔的!”

“可他居然活下来了,真是一个奇迹!”

“有一次,他昏倒在风雪交加的旷野里,1当生命垂危的时候,有个到布卡尔寻找逃散牲畜的匈奴人发现了他;这位好心的老牧人,毫不犹豫地从死亡线上,挽救了他的性命。”

“啊!可见,我们匈奴也有很多好人!”公主说。

“是啊,”苏通国说,“后来,老牧人很同情这个落难异域的汉人,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一一这才有了‘半个匈奴人’苏通国。”

“生为苏武之子,你是值得自豪的。”

“当然,这不是我自己的选择,”苏通国笑着说。“但我很爱我的汉人父亲,也很爱我的匈奴人母亲。古人说‘四海一家’,我衷心希望匈奴人和汉人亲如一家。”“你说得真好!”公主激动地说,“可是,我们匈奴的单于、贤王们,直到现在,还是那样顽固不化;今年春天,汉朝的孝昭皇帝,又派了友好使团来到王庭,商谈单于提出的‘和亲’之事。汉使要王庭先归还苏武;单于却说:我们非常渴望得到美丽的汉公主,但苏武是无法归汉了,因为他早已死了这岂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他们是不想让我父亲活着回去的。因为他在匈奴十八年,单于害怕他泄露了王庭的秘密。”

“可惜,我是个女孩子,无法参与王庭的政事,想帮你父亲说句话也说不上公主不胜遗憾地说。“我听说单于决定在明年春天,亲自上长安向汉朝皇帝求亲;也许他一时高兴,会赦免了苏老先生。”

“但愿如此。”苏通国举起马奶酒碗,向公主说,“感谢您对我父亲命运的深切关怀,让我敬您最后这碗马奶酒;此地虽好,不是我久留之所一我该告辞了。”

呼延曼儿公主,把一条艳丽的丝巾和一把精致的佩刀,作为礼物,请苏通国转交给他的父母,以表示她对他们的敬意。

“唉!”公主为难地说,“我真不知道该给你送一点什么好呢?”

“您不送我什么,我也是感激不尽了!”通国说。“如果您还想送件东西给我作纪念的话,尊贵的公主!您就把那只大雁送我好了。”

“你呀,真是个——陸人!”公主同意了,就吩咐手下人,用一个柳条笼子装了雁,捎在客人的骆驼上。

当少年苏通国,骑上他的骆驼,挥手向可爱的公主告别时,他看见那心地善良的贵族女孩,眼睛里含满了亮闪闪的泪水……

会读汉简的牧羊儿

荒凉、寥廓的布卡尔泽,是北海区域的一块偏僻而贫瘠的地方。苏武一家三口,用胡杨和红柳,搭盖起几间茅屋和一处羊圈。儿子渐渐长大,就替年迈的父亲牧羊。每天早晨,少年苏通国赶羊出圈,身上总要背一卷木简书籍一孔夫于说得好:“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十五年前,从儿子出生那天起,苏武就用胡杨树枝,刮削出一支一支“木简”;又用自制的毛笔,蘸着乳胶掺锅煤作成的墨汁,将保留在自己记忆里的经书诗文,一笔一画,抄录在木简上,用绳子穿连成卷,早早为儿子准备着中国文化的启蒙教科书。当儿子刚刚牙牙学语时,就教他背诵《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了。

苏武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几乎将秦汉之前的重要经典著作,全都进行了复写;那简牍文书堆叠起来,差不多占据了半间茅屋。少年苏通国,就是伴随着这些珍贵的书籍,一天天成长起来的。

这次,通国受父亲嘱托,骑了从外公家里借来的一匹骆驼,远去王庭周围漫游,探听汉匈双方近年来的外交动向,获得了非常宝贵的信息。

他先将呼延曼儿公主赠送的两件礼品,珍重地转交给父母。两位老人自然都很高兴。

母亲说:“儿呀!你一个穷人家孩子,居然能闯到公主的宝帐里做客,这可是做梦也想不到的事呦!”

父亲说:“这公主,的确是匈奴王室一个难得的女子!可是,当今单于,还是如此狡诈无理,恐怕我这把老骨头,只能埋葬在北海了!”

母亲说:“我们的孩子这样能干,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我说老爹,你就再别想着回去啦!”

“话可不能那样说,妈妈!”儿子说,“中国,那毕竟是父亲的故国家乡啊!”

“噫嘻!”老苏武长叹一声说,“知我者,吾子也!”

最后,通国拿出那块原来系在雁项上的小铜牌,请父亲看。苏武惊喜地肯定,这只宾鸿大雁,的确是汉宫上林所养的吉祥之鸟啊!见此雁如见长安,这不是上天之赐又是什么!于是,一家人便像“圣物”一般,将它好生管护起来。那雁也很温顺,每天跟着小主人牧羊,早出晚归,俨然像一只可爱的家禽。

鸿雁高飞长安路

炎炎夏季过去,秋天来了。少年苏通国,每天照常牧羊、捡柴、读书,尽可能为年老的父母分忧解愁。

他脑子里盘算最多的,还是父亲的归汉问题。

当秋高草黄,塞上阵阵寒风劲吹的时候,那一群群南归的大雁,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又排成人字,从万里高空,咕噜咕噜叫着,不断飞过去、飞过去跟在小牧羊人身后的那只“上林宾鸿”,也昂首向天,咕咕呼叫,现出激动不已的样子。

一道灵光,忽然从少年脑海里闪过;苏通国猛地伸出双手,抱住了身边的大雁。他抚摩着雁背光滑的羽毛,亲吻着弯弯的雁脖项,就像对一位知心的朋友那样说:

“大雁啊,亲爱的大雁!我知道,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候了。你要飞向南方,飞往中国,飞到长安,飞落上林,去参加一年一度的欢乐的‘鸿雁来宾’大聚会了。在我们即将分别之际,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请你为我的父亲一一苏武,捎一封书信给汉天子,你说行吗?”

那雁点头晃脑,咕咕嘎嘎叫着。就像完全领会了小主人的意思。真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一看来,这神奇的鸟儿,巳经愉快地接受了少年的重托。

这天晚上,通国将“鸿雁传书”的想法,讲给父母听时,两位老人高兴极了,都觉得这是一,个妙想天开的好主意!哦!儿子小小年纪,为了使自己的父亲早日脱离苦海,可谓用尽了心思!

“事不宜迟,爹爹!”通国说。“您就赶快写一封可以绑缚在雁足上的帛书吧一一您瞧,我已经将妈妈换下的旧头巾洗干净啦。根据字数多少,剪一块下来就可以了。”

苏武两眼盯着面前那一方陈旧的绫帕,默默地沉思了一会儿,忽然满面笑容,对儿子说:

“通国啊!这些年你读的书确实不少了。学以致用一一这封信,你就替为父代写了吧?”

“啊!爹爹!”通国惶恐地说,“此信非同小可,孩儿才疏学浅,怎敢越俎代庖!”

“我儿不必过谦。你先拟个初稿,我们再行商酌。”

“这!”

“得了吧!看你们爷儿俩推来让去,好像写封信有多难似的,”老母亲笑道。“要叫我说嘛,两句话就够了:‘苏武还活着,在布卡尔放羊’一不就行了吗牙”

“哈!妈妈说得真好!”通国高兴地附和说,“我就依照妈妈您的意思,试着先用口头打个底稿,供爹爹参考。”

说着,在屋子里走了两圈,略加思索,便开始一字一句,朗声口述起来:

大汉孝昭皇帝陛下:

臣少壮留胡,白头不归。远徙布卡尔泽牧羝,历十八春秋;眼见汉节旄尽落,何期生还玉门关?因借鸿翼传书,上达天听!

己亥秋月苏武顿首

“好好好!”苏武欣然点头说,“即使为父自拟,亦不过如此!”

“孩儿斗胆,姑妄言之,还请爹爹多加指教!”

“就这样定了。此书不可墨写,取一支新笔伺候。”苏武说着,便用呼延曼儿公主赠送的那把锋利的佩刀,割破自己左手手指;用毛笔蘸着鲜血,在那方旧绫帕上,用工整的隶书宇体,写下了遥寄汉皇的血书。

(尾声)

万里高飞的鸿雁,万无一失地将那封血写的书信,送到了长安的上林。送到了未央宫阙,送到了汉家天子的御案前……

因此,彻底揭穿了匈奴单于的谎言。

当苏武留胡第十九年一一汉始元六年夏天,匈奴王庭,只好派人护送这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回归他亲爱的祖国。儿子通国偕其匈奴族母亲同行。

左贤王也应自己女儿的请求,准许呼延曼儿公主跟随苏武一家,前往长安朝觐中央王朝的皇帝。

当他们一行进人玉门关、路经瓜州地面时,沿途看到农田里有许多圆鼓碌碌的大葫芦;呼延曼儿公主,一下子就想到去年夏天,在养鹿场“棒打妖精”的那一幕滑稽剧,不禁偷偷笑起来……

哦!她也算今生有幸,能去繁华、文明的天朝,多经一番世面,多长一点见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