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回到元末打江山
34854200000072

第72章 挑拨

朱元璋攻下太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传遍了江南。

说起来,元末的时候,官方信息的传递主要还是靠快马急递。快马急递有分三种,第一种,是下级呈交的普通奏章,以驿站为单位接力传送,每日大约一百里。第二种,则是朝廷下发的公文,同样以驿站为单位接力传送,区别在于昼夜不停,到站即转,每日大约两百里。第三种则是紧急公文,以及军报。这便是俗称的八百里加急。

元末的八百里加急,常以特制的信筒装载,上面以火漆封口,并且附以鸡毛。信使头插红缨,没到一处驿站,换马不换人。所过之处,任何人等不得阻拦。而且,每个驿站都配备了两匹以上的好马,专供八百里加急使用。不过,尽管如此,八百里加急只不过是个夸张的说话,实际上每日最多也只能行四百里而已。

太平距离毫州又七百余里,按照寻常的速度,最快也要两天,毫州才能够得到消息。但是,就在朱元璋攻克太平的第二日晚上,毫州便得到了消息。

这个中的原因说起来说起来并不复杂,因为这世上,还有一种比快马急递还快的传递方式:信鸽。早在战国时期,便有用信鸽传递消息的先例。往后的历朝历代,也是如此。若是用信鸽,消息传递的速度可以达到八百里。

然而,虽然速度比快马急递快上一倍,但是信鸽的缺点也很明显。信鸽一旦上天,便会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干扰,刮风下雨,甚至会被人当飞鸟射下来,不能确保信息一定到达。所以,官方的消息还是依靠快马急递。

如此,信鸽变成了商社间用来传递消息的一种方式。毕竟在元末,没有网络、没有电话,快人一步知道消息,便是商机。所以,尽管信鸽又许多的缺点,但是仍有许多的商人使用。朱元璋攻克太平的消息自然也是首先在商人间传开的。

“高山,你说朱元璋已经攻克太平了?”赵复问道。

“是的,陛下,这毫州城内都传遍了。”高山认真道。

赵复苦笑,这刘福贵封城搜索的这三天,赵复也只能呆在皇宫里。对于外面的消息,只能是靠高山去打探。

“那个,刘福贵捉到人了吗?”赵复又问道。

高山摇了摇头道:“听说那贼人到现在都没捉着。也有人说,那贼人得手之后就出城了。”

“哦?”赵复一想也有道理,若是换成自己,得了这么一件宝贝,也不会呆在毫州城等着人来捉。

“就是”高山就想说道:“这平章大人,趁着这一次的机会,倒是捉了不少歹人,这毫州城内倒是比以前太平多了。”

“恩”赵复点了点头。心想着刘福贵还是不错的,若是换了旁人,恐怕会接着这个由头到处搜刮。刘福贵却没有这样做,反而是大力的整顿毫州的治安。许多的恶霸宵小,内奸卧底都被纠了出来。

盛内,盛文郁很郁闷。一来,太平被攻克了,虽然军报还没有到,但是既然已经传开了,想必不会有假。这赚十万两黄金的机会也就没有了。

二来,这封城搜索的三天理,刘福贵打着给自己捉贼的名号,到处捉拿各种恶霸宵小。所谓的飞贼没捉到,李胜更是影都没有。

最后,自然是心痛自己好不容易在毫州城内培植的黑势力。刘福贵这一次整顿,许多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都被关了进去。说起来,盛文郁就是这毫州城中最大的黑老大。只要能捞钱的买卖,没有他不做的。

“哎”盛文郁又叹了一口气。

宋克见盛文郁这个样子,也知道盛文郁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李胜的钱没捞着,自己在毫州的生意倒是损失了不少。

“明公,这都怪在下考虑不周。”宋克心中暗爽,但是嘴上却安慰道。

“不怪你。”盛文郁一摆手说道:“谁知道这刘福贵这么不上道。贼不捉,人不找,倒是整顿治安来了。”

宋克本来就没有自责的意思,见盛文郁给了自己台阶,也就自然而然的下了。“明公,在下以为,事情恐怕没这么简单。这刘福贵如此大张旗鼓的打着您的名号整顿治安,怕是别有用意。”

“什么意思?”盛文郁听宋克这么一说,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只是这几日脑子里一直想着李胜,自然没有别的心思去多想。

“在下以为,刘福贵这样做起码有两层用意。第一层,自然是整顿治安,肃清恶霸宵小和内奸卧底。这个,自然也无可厚非。”宋克说道。

“恩”盛文郁虽然吃了亏,不过刘福贵并没有趁机捞钱,自己也不好说什么。

“这第二层的用意,明公,经此一役,恐怕以后这地方的黑势力,怕是对您会心怀不满了,再想笼络,难度就大了许多了。刘福贵一介武人,上阵杀敌还行,这连消带打的计谋,怕不是他能想出来的。而且,若不是有人指使,怕是也不会这样做。”宋克继续说道。

“你的意思是?”盛文郁听了个大概,一皱眉,不觉有些后怕。若是按照宋克的说法,这怕是刘福通的意思吧?

刘福通有没有这个想法,宋克不好说。不过,刘福贵是刘福通的弟弟,刘福贵做的事情,刘福通自然脱不开关系。宋克如此引导盛文郁,自然是要挑拨盛文郁和刘福通之间的关系。

见盛文郁将信将疑,宋克继续说道:“在下还听说,这刘福贵回来之后,进宫面圣,上了一本奏本,便是弹劾明公您贪污军饷。”

“还有这么回事?”盛文郁这下子就坐不住了。打击自己的生意和暗中培植的势力就算了,居然还敢使命弹劾足迹?这刘福贵真的这么不懂事?

“明公,虽则你与丞相如今是在一条船上,不多,放人之心不可无。”宋克最后说道。话说到这里,宋克知道应该点到为止。毕竟盛文郁不傻,这共患难易,同富贵难得道理他自然明白。

“恩”盛文郁陷入了沉思,难道正如宋克所言,这刘福通表面上对自己很客气,其实暗地里一直在想着对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