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怒海狂涛中国蓝
34798200000088

第88章 南海自古属中华,古书古迹是铁证

“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欢迎新战友来到祖国的南疆。”老兵们敲锣打鼓热热闹闹的欢迎着新战士。

琼沙1号顶风缓缓的靠近永兴岛码头抛下左右船锚减速固定船体位置,船上的战士扔下缆绳,岸边的战士们接过缆绳一根根的在系缆桩上拴好。之后,放下旋梯,新战士们兴奋的在老兵们喧天的锣鼓声中有序的走下琼沙1号,踏上了他们向往已久的祖国永兴岛的土地。集合整队点名分配营房,存放行李整理内务一切井然有序,收拾好一切的战士们再次集合整队,在窦连长的带领下熟悉岛上的环境,参观一下岛上的标志性建筑和名胜古迹。窦连长带着战士们一边走一边介绍,对于新的环境新的风景战士们无不充满了好奇,感到无比的兴奋,参观了“将军林”,看过了“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和“南海诸岛纪念碑”,也看到了当年日本鬼子侵华的证据“小炮楼”。最后窦连长把大家带到了永兴岛的西南方近海处的一座小庙面前,这座小庙并不大,看起来也不是多么的华丽,历经了风雨洗礼之后的小庙看起来显得有些沧桑。

“连长,这个小庙是什么庙啊,啥时候盖的啊,怎么咱们的解放军报上没写过啊!”大壮问道。

“嚯,怪不得李壮志同志对咱们的永兴岛这么了解,刚才不管走到哪里你都知道,原来是看报纸记住的啊,不错,不错,你们看到没有,以后要向李壮志同志学习,多读书,多看报,才能增长知识,才能了解咱们的国家,知道不知道啊!”窦连长说道。

“知道,我们知道连长。”战士们回答道。

“可是连长你也知道,我们不是不看书看报,就是记性比不上李壮志啊,他看一遍就记住了,我看一遍当时知道,过两天又给忘了。”张志城无奈的说道。

“得了吧,你还过两天就给忘了,你吃上一顿饭接着就给忘了,哈哈。”李传豪开着玩笑,惹的战友们哈哈大笑。

“你你,李传豪你真是的,这么多兄弟们都在,你就不能不说啊,搞的好像你能记住一样,还好意思说我。”张志城不乐意的说道。战友们笑的更厉害了。

“哈哈,你俩也别争了,要论记性咱们谁都比不上李壮志,差的太远了。哎,那啥,连长这小庙上写着兄弟庙,上面还有对联,这个小庙有什么历史渊源吗,您跟我们说说呗?”国威说道。

“这个啊,这个小庙啊,你们别看他不打,但是要说历史渊源那可长了去喽。来来来同志们都坐下,我来给大家慢慢的讲啊。”窦连长招呼战士们全都席地而坐开始给战士们讲述这个小庙的来龙去脉。

“要说咱们面前的这座小庙,就必须要给大家讲一讲咱们勤劳的祖先们开发利用南海的历史。”窦连长稍稍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跟据咱们的历史学家的研究很多的古籍发现,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从此,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南海的这些岛屿和礁滩,并给这些岛礁起了名字。华南沿海一带从我国秦朝时开始已经是咱们的领土了,从西汉到唐朝末期现在越南中部和北部全都是我国领土,南海那时候就已经是咱们中国的领海了。”

“哎呀,是吗,咱们老祖宗那么早就在咱们的南海这里打渔啦!咱们的老祖宗真了不起啊!”张志城感叹着说道。

“那可不,我看报纸的时候,报纸上也说过,就是没有咱们连长说得详细。”大壮说道。

“你俩别叨叨了,咱们听连长的,你们别跟着捣乱了。”国威跟着说道。

“没事,可以进行讨论,咱们现在是在讲咱们祖国的历史,讲南海的历史,同志们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发言啊!”窦连长说道。

“那我问个事啊,连长,您说咱们的历史学家根据古籍研究的,到底是根据那些古籍研究的啊?”李传豪问道。

“哎,是啊,连长,是那些古籍啊?”战士们跟着一起问道。

“这个啊,咱们最早记录南海的一本书叫《异物志》,是在2000年以前的汉朝流传下来的书。书里面提到了“涨海崎头”——其中的“涨海”啊,指的就是“南海”。“涨海崎头”说的就是“南海中的岩石、珊瑚礁和岛屿”。这本书里面介绍了大量关于南海的内容,书中说,在南海,特别是在南海诸岛,暗藏着许多珊瑚礁和岩石,所以对于船只来说,穿越这片海域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提醒渔民们需要十分小心谨慎。那现在,我问问大家,这本汉朝就有了的《异物志》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啊。”窦连长说道。

“连长,这个我觉得这本书记录了南海的那么多事,肯定能够证明那时候南海就是咱们中国的了。”欧阳文新激动地回答道。

“很好,还有吗?”窦连长问道。

“连长,我觉得吧,这本《异物志》说明咱们的老祖宗在2000年前的汉朝就已经对南海和南海诸岛十分了解了。证明了至少在汉朝,我们的祖先就曾到过南海,从那时起就已经在这片海域从事捕鱼和航海活动,而且还做了记录写成书进行记载,这些都是南海从历史上就是咱们中国的领海的证据。”国威认真的说道。

“嗯,不错,杨国威同志说得非常好,其实除了《异物志》之外,咱们的老祖宗还写过很多关于南海的书,因为咱们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战争,所以有些历史文献可能已在战争中遗失。但是,对于南海的实际掌管,我们从唐宋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那时候就已经在南海建立了行政管理处。其中最重要的证据就是,咱们国家宋朝时期出版的一本书,名叫《琼管志》。“琼”指的就是咱们今天的海南省,而“管”的意思说的就是行政管理。”窦连长细心地讲解着,不漏过任何一点他知道的,那还是咱们国家领海的历史证据。

“我知道了连长,《琼管志》说得就是,咱们国家在唐宋时期对南海的管理记录,是不是啊?”大壮抢着说道。

“呵呵,李壮志同志理解的很好,可以这么说,但也不完全正确,它不仅仅是记录,它还涉及到很多的当时朝廷政府对南海管理的方针政策。”窦连长说道

“那,连长,除了这些古书,还有其他的什么有记录的书吗?”国威继续问道。

“有,除了咱们那时候朝廷出的书之外,咱们渔民自己手里还有很多的《更路薄》,也叫《南海更路经》,详细记录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向、距离和岛礁特征,是千百年来海南渔民在南海航行的经验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现在咱们渔民手中保存《更路薄》,最早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里面详细记录着咱们海南岛的渔民一直沿用的南海群岛的各个岛、礁、砂条。咱们这个《南海更路经》由于是民间渔民自己抄录的,所以记载的内容也不完全一样,记载的内容不一样那名称也就不完全一样,哎,根据记录内容的不同,分别叫《南海水路经》、《南海定时经针位》、《西南沙更簿》、《顺风得利》、《注明东、北海更路簿》、《去西、南沙的水路簿》等名称。”窦连长详细的给战士们说道。

“那,连长,你见过《更路簿》吗?”大壮问道。

“见过啊,又一次咱们的渔民打渔的时候遇到了大风浪,来咱们这里避风,那个船老大就有一本更路簿,使用麻布写的,都已经发黄了,但是字和海图却都还非常清楚的,他们还在一直用着《更路簿》作为海图,因为那上面不光画着海图,还记着那里什么时候鱼多,什么时候风浪大,《更路簿》可是他们的宝贝嘞。”窦连长说道。

“那,连长,我觉得吧,现在咱们印书这么容易了,可以给他们印更清楚的海图和打渔指南,而这些《更路簿》可都是文物,而且是重要的证据,应该收藏起来,您说对不对啊?”国威说出了他的观点。

“哈哈,不错,杨国威同志的头脑就是灵活,哎,咱们国家早就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一些历史学家也已经开始收集存在于民间的《更路簿》了。不过,同志们以后大家遇到什么事情,一定要像杨国威同志这样开动脑筋,多思考思考,啊!哈哈哈”窦连长非常满意的说道。

《更路簿》,一本本泛黄的册子,是海南渔民代代相传的无价之宝;一本本简陋的册子,记载着浩渺深邃的南中国海的丰富信息;一本本无言的册子,发出了一片海域主权归属的响亮回声。”《更路簿》不仅是海南渔民在南海海域及诸岛礁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三沙主权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

在目前已知的海南渔民《更路簿》中,共收录南海诸岛由渔民命名的地方98处,其中西沙群岛有22处,南沙群岛有76处。在1984年中国地名委员会公布的《南海诸岛标准地名表》的287个标准地名中,采用古代渔民《更路簿》上的地名就达44处。渔民们在长期航海和捕鱼作业中,将岛屿和岛礁作了不同的标识,岛有岛名,礁有礁号,还根据岛屿和礁盘的大小与形状分别给它们起了名字。如称西沙群岛的永兴岛为把注、东岛为把兴、珊瑚岛为老粗、琛航岛为三脚、中建岛为半路,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为黄山马、南威岛为鸟仔屿等。每个岛屿的名称都有一定的含义,做到易记和易识。

除岛屿外,《更路簿》还将南海海域诸多礁盘做了记录,以圈(筐)、门(孔)、屿(峙)、线、郎、塘分别将礁盘、暗礁、暗沙、暗滩作了标识。

“那,连长,咱们除了这些历史的书籍之外,对南海开发利用的活动还有那些啊!”侯志新问道。

“还有那些,那可多了去了,最著名的就是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同志们有没有人知道郑和下西洋啊?”窦连长问道。

“报告连长,这个我知道,我知道郑和下西洋。”国威举手回答道。

“那好,杨国威同志跟战友们说说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吧!啊。”窦连长说道。

“嗯,好,兄弟们,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咱们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可不是下了一回,郑和下西洋去了七次呢。”国威神采飞扬的讲道。

“哇,郑和下西洋就下了七次啊,他可真厉害啊,你快说,快说。”娄国顺惊叹道。

“光是下西洋七次还不算厉害,你们知道郑和下西洋的时候,那最大的船有多大吗?告诉你们吧,当时郑和率领的船队最大的宝船有150多米长,60多米宽,好几层楼高,比咱们刚刚坐着来的琼沙1号还要大嘞。”国威自豪的讲道。

“哎哟,俺的娘哎,那时候咱们的老祖宗就能造那么大的船啊,咱们的老祖宗可真厉害啊!”大壮惊叹着说道。

“那可不咋地,当时啊,郑和率领着200多艘大船的船队,2万7000多人,从太仓的刘家港出发,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了非洲跟红海。那时候,郑和带着船队走的就是咱们的南海,哎,还给咱们南沙群岛,西沙群岛的很多岛屿都起了名字了,是不是啊,连长。”国威问道。

“对,杨国威同志说的很好,郑和下西洋不光繁荣了到访国家的经济,挣了不少的银子,关键是对咱们南海的很多岛屿进行了命名,这是很重要的历史证据啊!”窦连长严肃的说道。

“那连长,除了这些书的记录,咱们的老祖宗上岛上来,就没在岛上留下点啥证据吗?”李传豪问道。

“那当然有了,现在咱们南海里面南沙群岛,还有西沙群岛,中沙群岛上种的这些树,还有挖的这些井,可都是咱们渔民的祖先种的,挖的,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啊!还有这小庙,也是咱们的渔民的祖先盖的,这也是证据,铁证如山啊!咱们的老祖宗给咱们留下了这么大的一片海,咱们一定要好好的守住,要是有敌人敢来侵犯我们,就是豁上命也要守住,同志们有没有信心啊?”窦连长坚定的说道。

“有,有,有,保家卫国,不怕牺牲,保家卫国,不怕牺牲。”战士们全都齐刷刷一个旱地拔葱站了起来,挺胸抬头的呐喊着,洪亮的呐喊直冲云霄,震得那些百年的椰子树也纷纷的跟着颤抖,似乎是在给战士们加油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