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雄魂——周易,我最浅显的感受
34661300000037

第37章 守江山

打江山,难。守江山,难上加难。谁来守江山?当然是长子!可是长子不贤,那就要找到一个能够承担得起长子角色的贤子。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可守江山。守江山,就是消除帝国之患,主要是帝国的隐患。明患都看得见,既然是选贤任能的国君,处理不好明患,还算什么贤能。关键是隐患,因为不容易发现,又是致命的,防不胜防。非常刚恶的帝国之患,隐藏在万丈深渊,就像万丈深渊的巨大恶兽,在时机成熟以后,会突然撞出来,给这个世界带来噩运。能够守护宗庙的君王,不会骗自己,心怀天下,随机应变。能够见微知著,把很小的隐患,看成是惊天巨雷。因为君王是知道,隐患将来会毁灭这个帝国。君王在成长的路上,面对这惊天巨雷般的隐患会恐惧,因为会恐惧,所以就会积极应对,结果往往是亨通的。随着越来越成熟,当有一天面对暗藏杀机的灾患,就会变得轻松愉快,因为这才能激起自己的斗志,是胸有成竹的表现。直到有一天,君王面对这些刚恶的隐患,表现的无动于衷,那是因为君王随手就能拂去隐藏在万丈深渊的巨大恶兽。君王不会因为这万丈深渊中的巨大恶兽随时的作恶,而坏了自己对宗庙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面对列祖列宗,面对高高在上的神明,心怀天下,不骗自己。因为这个天下就是你们家的,也是全天下的,是列祖列宗流血流汗为子孙后代争得的,也是为全天下人挣得的,这个王朝和整个天下是一体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震撼心灵,才能有足够的动力。否者是消极怠工,抵抗的去做。君王的政令就像惊天春雷一样,震动每一个角落,让天下人敬畏;让天下人警醒;让天下人振奋;让人天下生命力旺盛。天下人去跟随惊天春雷的脚步,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天下人生活美好,整个国家就生活美好。万丈深渊潜伏的恶兽,突然蹦出来,横行整个王朝,哪有天下人的美好生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知敬畏,才可长久。守江山,长兄为,除隐患,知敬畏,拂去凶险,守宗庙。守宗庙,守的是一份真诚;守的是一份对天下苍生仁慈;守的是列祖列宗的鲜血和泪水;守的是一份对后辈子孙的激励,甚至是羞辱。

康熙除鳌拜后,把削三藩、治漕运、收台湾三项大事写在眼前,时时警醒自己,时时为这三件大事而做准备。唐明皇李隆基看见一个士兵把盛在碗里的饭倒在地上,立即下令斩杀了这名士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何等英雄!消除帝国那些巨大的隐患,为自己的孙子朱允炆扫清了障碍。扶立了朱允炆为皇帝。最后被处于劣势的燕王朱棣夺了皇位。这就说明,朱允炆远远不如自己的叔叔朱棣。朱元璋何等的血腥,可是对老百姓真是好。勤政爱民,当之无愧!这个活阎王,也是知敬畏的。当时又有多少血水洗出来的骄兵悍将和精悍文臣,蔑视皇权,胡作非为。朱元璋完全视其为无物,但是心里是警醒的,因为知道这是帝国巨大的隐患。所以瞅准时机,便“拂去”这些帝国的“尘埃”。不管这些巨大的灾患是如何的凶猛,朱元璋都是勤政爱民的好皇帝。燕王朱棣登基称帝后,为寻建文帝朱允炆,以绝后患。造就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之所以能成为壮举,就是最终的意义远大于初衷。

让人心灵震撼的凶险,人们才会全力以赴。当有了经验以后,遇上类似的事情,将不再惊慌,而是胸有成竹,沉稳应对。但是如果不能沉着应对的话,将会大意失荆州。讲道理是不会传神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悟性高的人,见微知著,举一反三,能领悟够多没有亲历的道理。所以说,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往往会把它当空气。当突如其来的凶险降临到自己的身上以后,保命要紧!要躲避凶险之实,攻击凶险之虚。为了保命可以失去一切身外之物,失去就失去了,当你回过神来以后,也不要去夺回来,因为那样会使你更为麻烦。那我们怎么办?第一、根据实际情况,做恰当的事情。这是救急,也是以后为人之道,凡事要做的适宜实际情况。第二、避免自己被邪念控制。当人们遭遇很大突如其来的麻烦的时候,总是要往邪路上想,觉得这样就是捷径。其实捷径是啥?以前讲过,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往邪路上走,那样将会越来越糟糕。如果自己地位是很硬的,但是自己的为人是柔弱的,面对凶险,还是谨慎处理,不可逞强。强人自有强人之法,弱人自有弱人之法。都是天性使然,只要和实际环境相适宜,都是对的。强悍的地位上面坐着个弱鸡,容易瞎冲动,给自己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强悍的人,没有强悍的地位,面对凶险,就好像自己掉到淤泥里一样,虽然自己有信心脱离险境,但是会弄得自己很恶心。韩信不强悍吗?谁敢说韩信不强悍!吃饭都没着落的时候,受尽了羞辱。能咋样?还得理智应对,从淤泥里一点一点地出来。不过面对自己所向往的生存状态,韩信所受的屈辱,将微不足道。危险就在面前,结果可能已经不可改变,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希望,丧失希望,才是真的绝境。危险的力量太过强大,我们只能谨慎,尽量做恰当的事情,一心向善,绝对不可以恶念蹦发,转机就在这里。如果把凶险比作地震的话,那么地震这个时候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附近的人很惨,人们震惊到极点,我们不要乱跑,那些很惨的人就是我们的参照,保护好自己。如果你活了下来了,会有人埋怨你不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在情急之下,这都是你本能的反应,实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只能先保护好自己。你是恰当的,有人对你的微言,是自私的。这种自私也是可以理解的。虽然不是你的错;虽然不是你的责任;虽然每一个人都会无奈。可是我们以后还要生活,还要重建美好的生活!所以不要忘记,“和”是我们最大的利益。别人的悲惨教训,就是自己的悲惨教训!该躲则躲,该显则显,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守江山,就是守着巨大的财富。守江山,就是守着巨大的灾祸。守江山,就是守着无数人的身家性命。守江山,就是要做天下人忠实的看门狗。守江山,不再是为你活着,而是为天下人活着。守江山,要守得有声威,声威就在民心。国有国威,民有民威,民威来源于国威。守江山,就是为国为民不断地去除艰险,这个艰险是常人不可承受的。这个艰险可能是常人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但是守江山者经常能够遇到。

帝国隐患,暗藏杀机,防不胜防。君王要有把隐患视作惊天巨雷的素质,也就是容易发现隐患,并能发出适宜的政令,政令畅通到每一个角落,最终消除隐患。当政令不在适宜实际情况的时候,该止则止。停止于适宜,关于这个论调,以前说过,在这里不做赘述。历史上有一个朝代,造就了一代代人的民族自豪感,国家荣誉感。从那个时候,我们的民族有了新的名称,一直流传至今,就是汉!那是雄才伟略的汉武大帝造就的。曾经汉高祖被匈奴大军围困于白登山,险些全军覆灭。边关连年受到匈奴人的血洗,整个帝国受到长期的屈辱。经过几代帝王的经营,汉武大帝最终灭掉了匈奴,国威扬于世界。但是在汉武大帝晚年的时候,有一些后悔自己用武过度。因为在国家无上荣光之下,是生活窘迫的臣民。该止则止,改进则进。在符合实际状况的前提下,找准时机。齐桓公欲图楚国,国相管仲认为,战争消耗太大,就想出一条疲楚之计。楚国盛产野鹿,而且价格便宜。管仲命齐国商人在楚国大大地宣传齐国国君喜好鹿皮。很多齐国商人在楚国收购鹿皮,鹿皮的价格一路飙升。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楚国的臣民放弃一切生产劳动,加入猎鹿大军,楚国的钱财堆积如山,可是生产荒废。这个时候,齐国和别的国家串通一气,不与楚国进行贸易活动。楚国大乱,齐国开始攻打楚国。发展经济,当然是好的,可是因为挣钱,使整个帝国被拖累,几近崩溃,那是多么的危险!还有一个类似的计策。当年秦始皇嬴政还是秦王嬴政的时候,韩国想出一条疲秦之计。韩国派一个叫郑国的水利专家去给秦国修水利,以达到拖垮秦国的目的。郑国在秦国修了一段时间水利以后,秦国有人回过味来,拆穿这个诡计。秦王嬴政质问郑国,郑国说,才开始是这个目的,但是如果沟渠修好以后,那将会出现千万亩良田。虽然在现在国家消耗很大,但是秦国是能扛得住的。秦王嬴政听了郑国的话以后,决定继续兴修水利,最后修好的渠被命名为郑国渠。不光没有拖垮秦国,而且还使秦国更强大。所以一切决定,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然后再瞅准时机出击。这样走路,才能越走越顺,前途才能越来越光明。停止,是需要缓冲的。就像开车,在速度快的时候,突然刹车,会翻车的。所以要连续的点刹车,平稳地靠边停车。源源不断的利益涌向我们,但是会带来巨大的隐患,是需要铁腕停止接受这些利益的。不是心所想,可是必须停止。欲望是无穷的,为人要有所不为。心静,自然不会有冒失的举动。凡事毛毛躁躁的人,心都不静。当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时候,就会狂妄的认不得自己!不能约束自己,进而做出有失大体的事情。这样的人,去了别人家的院子里乱说乱做,别人家的人马上会出来揍他!那是不能正常交往的人,和别人交往是会出问题的。稳重的人才能很好低该止则止,改进则进。稳重是一种心境。有的人看起来稳重,其实在稳重的外表下,藏着一颗毛毛躁躁的心,这样的人不是稳重的人,只不过是内向而已。贤能者的谋划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这样才会步步为营,稳打稳上。好大喜功,轻敌冒进,谋划不量力,那是在自掘坟墓。

有停止的意愿,要立马去实施,平稳停止。不能犹豫,要坚持中正。才开始的时候,是有些不忍停止的心思,所以不要有幻想,坚持中正,立马实施停止计划。这样才不会在开始的时候,就注定麻烦缠身。万事开头难,头一仗要打好,以后的路才好走。

万事开头难,不是想停止就能停止的,很多利益的纠葛,其中很可能也涉及自己的利益,自己很容易动摇。可是如果不停止,对大局不利。不要忘记,自己是谁,自己守着这个江山。自己最最大的利益,就是大局的利益。如果自己动摇的内心,被停止住了,那将不会有很么问题的。坚持正道,利益永远属于你。汉高祖刘邦刚攻进大秦帝国的都城,看见帝王享受的一切,便赖着不走,想享用大秦皇帝宫殿和美女,最后刘邦被大臣说了一通,他才忍痛割爱,秋毫无犯,还军灞上。在该止则止的时候,自己骗自己,浸醉眼前利益当中,不想止。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骗自己,要心正,自然就会停止自己的一些不利于大局的行为。速度太快了,会有惯性的。就像开的很快的汽车,突然刹车的话,会翻车的。你想停止,但是惯性很大,为了把伤害降到最低,只能随着对方,慢慢停止。自己内心当然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有什么办法?!因为你没有对方力量大。如果对方只是一支羽毛,这只羽毛正飞着,你一把就会抓住它,而它不会把你带到天上去。项羽的亚父范增多次让项羽停止一些危险行为,但是项羽不干,范增也是固执,最后项羽和范增分裂,范增郁郁而终。如果自己的力量强大,用强权停止该停止的事情,这样恐怕会众叛亲离。这个时候十分危险,自己的心就像大火烤着一样。商鞅变法阻断一些权贵的利益,秦孝公一死,商鞅没了靠山,新秦王便车裂了商鞅。新秦王是秦惠王。商鞅在权贵中怨恨太大,秦惠王也是没有办法才车裂商鞅的,车裂商鞅以后,商君之法还是坚决执行下去了。卫国人吴起是军事大家,原先效力于魏国,功绩很大,但是后来得罪了新君。吴起去了楚国。这个时候正是楚王急需改变楚国困境而伤感没有人才的时候,楚王得到吴起这样的人才后,大喜!用最高规格接待了吴起。吴起也是不负楚王,在楚王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实行了自己的计划。后来楚王死了,吴起没有了靠山,那些贵族追杀吴起,最后吴起爬在楚王的尸体上以后,被那些贵族射死。但是有的箭也射在楚王的尸体上了,这一伙人最后被灭了族。要想停止,之前应该做一些准备,准备充分以后,看准时机停止,这样才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为让大家容易知晓的是所说的话,谨记祸从口出。不管停止什么,首先闭口不说。如果说,就要谨守中正之道,说的恰当,就不会有后悔的事情发生。踏踏实实,稳稳当当,约束自己,福气就会来临。权力很大,资源很丰富,欲望有是无穷尽的。不知道约束自己,就是对江山没有敬畏之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能够震撼到自己的心灵,自然会适可而止。

使命需要自己勇往无前,如果心里装着天下,自己自然会勇往无前。使命需要自己停止一些举措,如果对天下敬畏,自己自然会割舍一切。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不也是忍着剧痛,出嫁闺女到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