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雄魂——周易,我最浅显的感受
34661300000018

第18章 值得失去

以前说过,曾经我们被列强豪夺,不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弱,是因为我们当时清政府的腐朽和科技弱。我们折腾了那么多年,后来好不容易国家稳定了,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大力的发展科技,这样经济才有后劲儿。不信问问六零后和七零后,问问他们是不是当时有一种观念,就是学习文科的人没出息,都在以学习理科而自豪。国家太需要那些科技人才了,因为我们的科技太过于落后。这就造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出现了断层。我们有办法吗?我们毫无办法!因为就是我们的实际情况。不向这样的方向发展,我们能怎么办?我们实在是没办法,只能适应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只能顺应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我们只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让我们和制度有一个恰当的接点。现在谁还会说学习文科没出息?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被提到一个很高的高度,大力地提倡,继承和发扬。早就有人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出现了很多文化明星,造就了传统文化的热潮。我也发现,有很多的年轻人在关注和学习传统文化。因为丢掉传统,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主动地趋向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开启和濡养的是中国智慧,中国智慧最终是让我们幸福的,所以中国文化可以驾驭一切让人类利益最大化。

说到文化传承,不得不说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都说老师要和学生做朋友,这句话你要理解正确,不是真的要老师和学生做朋友。指的是老师和学生要关系融洽。就好像朋友一样,但又不是朋友。亦师亦友,老师是在前面的,朋友是在后面的。为啥不说“亦友亦师”呢?自我完善是仁义,自我完善的用意就是要关系融洽,关系融洽的用意是万事圆满。孔子经常和学生开玩笑,他们之间是融洽的,是有分寸的。孔子经常教导和做榜样,孔子的弟子们也是非常尊敬老师的。老师不老师,学生不学生,也就失去了礼仪。为人师表,这就是师德的宗旨。尊师重道,这是学生的宗旨。在为人师表和尊师重道两者之间,是需要有交接的地方的。因为两者是一个整体,任何一方孤立是不能够生存下去的。学生不尊敬老师,难道都是学生的错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各有各的问题。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至于对方咋样做,是对方的事情。管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德。德,就是自律。德,不是去纪律别人的。因为适宜实际情况的自律,自己会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益,而没有麻烦和灾祸,让自己越来越顺,这就是“德”。一个人拿上道德去指责别人,本身就是德行欠缺的表现。德,是针对自己的。以德,就是自律,上边自律,下边自然而然就会自律。自律应该是非常爽的,因为自律能让自己精神得到利益最大化,肉体也能够得到利益最大化。如果身体自律了,心里没有自律,那是非常痛苦的。自律的心是平和的心,一个心理激烈的人,肯定不是一个自律的人。干什么看什么,都是一个激烈的心理,那是多么痛苦呀!一个人的身体和心脏,哪能承受得了这些个激烈,所以短命。心广体胖(广读如盘),就是告诉大家,心胸开阔,才能身体安泰。如果心胸广阔,身体要发胖的话,那不是容易生病?心胸广阔,就是能容得下事情,这个谁都知道。但是一个人往往要求自己宽松,要求别人严格。这也可以算是无德吧。总结一下,自律让自己躲过了灾祸,化解了麻烦,让自己越来越顺,得到最大化的利益,这就是“德”。自律当然也要失去很多,但是值得失去!

说到老师和学生,就不得不说家长和孩子。有的书上说,或者有这样一种观念就是,父母和孩子做朋友。很多家长真的和孩子做朋友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出现了种种问题。孩子在家里没大没小,上了社会也是没大没小,他不吃苦头,谁去吃苦头?怎么还能顺风顺水呢?他觉得他就是对的,错的全是别人。上下尊卑就是礼。都是平等的,啥也不分,就是没有礼貌。我们一边喊着老师要和学生做朋友,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一边有指责别人没有礼貌。有礼貌的话,会去指责别人吗?谁也不比谁清高多少,谁也有犯浑的时候,谁也有见不得光的事情。能够不断地正心就好,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常会有提升就好。自己提升了,自然而然别人就会受到你的影响,那你就不知不觉功德无量了。这就是“亲(我读新)民”

说到家长和孩子,不得不说医患关系,因为学校和医院是家长和孩子最常去的。医生非常辛苦,患者和家人也非常辛苦。不管哪个群体,都会有那些出格的人。以前因为医疗条件差,求医困难,少数医护养成一种高高在上的心气。对于少数医护来说,“医乃仁术”有些淡化了。我们这里有一家非常有名的医院,技术绝对不含糊,但是医生到护士,大部分都是态度恶劣,这个是全市人民公认的事情。所以这家医院名声不好,医生和护士都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后来一直出事,从高层的院长一直到普通的职工,大多数百姓都会猜测医院态度的原因,因为大多数人,都被这家医院恶劣的态度伤害过。没有一个人说这家医院无辜。后来换了新领导,也因为普通职工出的事情,这家医院的整体态度才好一点。每个人不可能整天心情就很好,总有发脾气的时候,总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是你从一开始就处于居高临下的心境,好心情也会变坏事。怕来事情,本来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现在闲着,一来工作,自己就嫌烦。对于患者来说,以前我们一直处于医疗条件差的原因,对医生总有一份敬畏,现在医疗条件提高了很多。我们老百姓的各种情况好了很多,胆子也大了起来,总体上还是对医生护士挺尊敬的,但是对于自己的行为,在一些情况下也不加约束。任性地让事态发展。可是少数医生还是停留在老百姓对他敬畏的心理状态,这样心态的不合时宜就出现了,导致了矛盾激化。医生这个职业,如果让人敬畏,那就是悲哀。医生这个职业应该是让人敬仰的。可是有啥办法?总有一个过渡的阶段。医护有个医护的样子,患者有个患者的样子。医乃仁术,患者可以性命相托,医患关系就会融洽。

人生总有为了得到而失去的时候,要得到的多而且重,失去的少而且轻,那才是值得。“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就是气量小的人,不是君子。没有谋略和果敢的人,不是响当当的男子汉。但是很多情况下,都理解错了。往往干坏事的时候,就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让自己下决心干坏事。别人在激将你的时候,也会说这句话。要知道,他在害你。用那些传承的至理名言误导你。我们往往把“量小”,理解为“毒”的量。把“毒”理解为坏坏地狠辣。其实这个“毒”是果敢的谋略。如果是在仁义的心境下去做,就是谋略和果敢。如果暗藏祸心,那就是阴狠毒辣。做的事情一样,但是利益的群体不一样。

也有的地方记载这句话,其中的“毒”,应该是“度”,是策略、计划。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毒”。也有的地方记载,原本就是“毒”,只是后来改成了“度”,又因为“毒”,深入人心。所以就是“毒”了。所以当你想要干坏事的时候,想起一句古话,或者是别人那古话来劝你干坏事,那都是在害你。传承千年的宝贵文化,都是让你幸福的,不要错误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古语,最后自己害了自己,还在埋怨文化害了你。没有谁害了谁,只有自己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