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景电之父:李培福
3464100000005

第5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

有人暗地里说,李培福用的人大多是“走资派”、“臭老九”、“阶级敌人”。还有人公然说:“李培福收拢了一批‘牛鬼蛇神’,动机不纯。”

1968年12月,省委、省革委决定正式立项,开发景泰川,定名为“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并成立筹备领导小组,任命李培福为组长。

三年以来,李培福觉得闲得慌,空虚得无聊,好像对不起党给他每月发的二百多元的工资,似乎是白吃了三年人民的“冤枉”。此时身为筹备组长,觉得浑身是劲。

筹备什么?首先是筹备人马。

那个年代,调人容易要人难,难就难在有用的人大都有思想问题、历史问题,没问题的人大都没用。而工程的建设必须得能人,得有用的人。要这些人,必然会牵动十分敏感的革命立场这根神经,会牵动阶级觉悟这根神经,会牵动敌我界限这根神经,搞不好,工程还没开工,领导人已进了牛棚。

好在李培福有一把“尚方宝剑”,那就是毛主席的亲笔题词“面向群众”,不管哪个对立派、哪个造反派、哪个“司令部”是不敢动他李培福的。所以,凭着“尚方宝剑”,本着干实事的信念,李培福决定:敢冒风险,大胆用人。

当时,水利部西北勘测设计院在“斗、批、改”中已名存实亡,大批科研人员被打成“封、资、修”,或关了牛棚,或等待关牛棚。其成员有家庭成分不适合的,有牵扯海外关系的,还有牵扯台湾关系的,一个个都是“危险分子”。但这些“危险分子”正是水利工程最需要的人才,是搞景电工程的宝贝疙瘩。如果点兵点将,自然有“一小撮”之嫌,所以,李培福决定眉毛胡子一把抓:整建制调入。报告打上去后,省委、省革委一口答应,并明确表态:用人方面他李培福说了算,要什么人给什么人。

这就好办。自1969年1月起,从河西建委、农建十一师、地质部水文地质三大队、刘家峡工程局、甘工大等单位整建制调入、抽调、借调技术人员,不到一周时间,组建了800多人的技术工作大队,分期分批奔赴景泰川现场,开展先期工作。

当勘测、设计、规划、钻探工作全面展开的时候,筹备小组里传出了风言风语,有人暗地里说,李培福用的人大多是“走资派”、“臭老九”、“阶级敌人”。还有人公然说:“李培福收拢了一批‘牛鬼蛇神’,动机不纯。”这些别有用心的言论传到了省委、省革委,也传到了李培福的耳朵里。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嘴长在别人脸上,说什么随他的便,只要是工程上有用的人,只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都要,没有这些人,你、我、他,能把黄河水引上草窝滩吗?”

有一位女大夫,名叫乌兰高娃,原单位在北京地坛医院,下放到河西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此时,也调到了景泰川。但有人说她是“苏修特务”,硬是让她跟着钻探队抡大镐。在钻探刀楞山时,有位民工,名叫张福子,干活不惜力,镐抡得很欢实,有一次,一镐下去,不小心镐尖刨在了自己的脚面上,穿透了脚面,五分钱大的血洞里直往外冒血,在场的人员都吓呆了。乌兰高娃闻讯疾步过来,没有消毒设施,没有止血药物,她毫不犹豫地趴在地上,嘴对血洞,吮吸脏物,一边吸,一边吐,完了,解下自己脖子上的白丝围巾,麻利地包扎好了伤口,成功地止住了血。

乌兰高娃,那么纤弱、那么清丽的一个女子,趴在地上,吮吸张福子满是垢甲的脚面,有些人在旁边看,都忍不住连连作呕,而她,却做得那么自然,这是何等的品格。要知道,那种情况下,若不是天性使然,要表现,是不会那样表现出来的。一条白丝围巾,让当地姑娘们多么羡慕,她却毫不吝惜地包扎在了张福子的脚上,那个经济无比困难的年代,要假装也是假装不出来的。

事后,李培福知道了这件事,亲自找乌兰高娃了解情况,才知道她跟“苏修”一点关系都没有,只因她的名字叫乌兰高娃,有人开玩笑说她是苏修特务,有人就当真她是苏修特务。李培福听后,拐棍在地上捣得笃笃笃响,气愤地说:“滑天下之大稽,叫乌兰高娃就是苏修特务,那么姓蒋的人都是台湾特务了?”当即把她调入了筹备组医疗队。

1969年9月,先期筹备工作结束。在这半年时间里,通过勘测设计人员的艰辛努力,完成了灌溉100万亩良田的“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总体规划”,李培福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了这个规划的可行性,但考虑到当时的财力、物力、电力情况,提出了分期搞工程的意见,认为一期水上景泰,二期水上古浪,有可能的话,还可以搞三期。这个意见报请省委、省革委审查,结果,省委、省革委同意了分期建设的意见。并指示,当前先建设一期工程,要尽快上马,决定撤销筹备领导小组,成立“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指挥部”,李培福兼任总指挥(时任甘肃省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副主任)。

工程上马,还得靠人,在当时的条件下,搞这样宏大的工程,人力是最主要的因素。李培福深知个中就里,决定组建三路大军,上马开工。

一路大军是工程团,除原有技术工作队外,又从水利厅建工部、甘南、昌马等地整建制调入一批技术人员,组建团机关,下属地勘连、测量连、设计连、机械连、土建连、安装连、预制厂,共九个单位,梁兆鹏任团长。

二路大军是农建十一师景电(一期)现场指挥所(即军垦团或十六团),下属一、二、四、五连(三连到景泰后,因人员问题撤销建制,划归其他各连),主要人员由来自天津、上海等大城市的知识青年组成,团长是梁仲奎。

三路大军是民工团,下设景泰县七个公社的七个民工营,是工程建设劳动力资源的主力军,团长是洪镒、张保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