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陋室疯语
34564100000106

第106章 《贯高忠义护主》

《贯高忠义护主》

作者:王泽仁

刘邦有个女婿名叫张敖,其父乃是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张耳死后,张敖袭爵,娶吕后所生女儿鲁元公主刘乐。古代皇亲国戚里面,最难做的就是驸马了,老丈人是天子,丈母娘是国母,老婆是公主,这三人,都是不能得罪的主,驸马再怎么牛,都牛不过他们仨,所以一般来说,驸马都比较低声下气,懦弱无能。

张敖也是这么一个人,每天夹着尾巴,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且自己又身为异姓王,已成刘邦的眼中钉。一日,刘邦路过赵地,顺便就在赵王府家吃饭,张敖亲自下厨,端菜盛饭,俨然就是一餐厅服务员,满脸堆笑,细致入微,伺候周到,十分谦恭,简直就是好女婿的楷模。可老丈人刘邦却叉着个二郎腿,骂骂咧咧,颐指气使,甚为傲慢。在刘邦心里,自己就是张敖家的大恩人,没有我刘邦,你家屁都不是,封你们掌管赵地,那是我的施舍,把女儿嫁给你,那更是天恩浩荡了。赵王张敖毫无怨言,向老丈人点头哈腰,赔礼道歉。

赵国的一些老臣,国相贯高、赵午等,向来任侠使气,刚烈节义。见此情景,实在忍不下去了。赵王也太窝囊了,就这么被刘邦侮辱,竟一点反应都没有。好歹也是个王,怎么就硬生生的成了个王八呢!刘邦虽然贵为天子,可哪有一点天子的威仪,简直欺人太甚!

等刘邦一行离开,贯高等人就找张敖请愿,立誓定要杀了刘邦,以解胸中恶气,为赵王赢回尊严。哪知张敖当即拒绝,咬破手指,滴血明志,说道:“我家的一切皆为高祖所赐,泽惠子孙,都是高祖的恩德,此生绝无背叛之心,请诸位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贯高等人当即明白,赵王不愿做忘恩负义之事,只是我等心中不平,欲要讨回公道,遂十来人私下决议,找机会行刺刘邦,事成归赵王,事败则自己认罪,绝不连累赵王,以免玷污他的声名。

大概一年后,刘邦再次路过赵地,欲在柏人县(今邢台市隆尧县城西)驿馆下榻,贯高等人早就安排刺客,埋伏在宾馆的夹墙之内,准备行刺。刘邦正要入内,心口忽然疼了一下,如针刺一般,感觉不大对劲,遂问左右:“这是什么县?”左右回道:“柏人县。”刘邦大惊:“柏人,就是逼迫人的意思!”当即离开,没有留宿,躲过一劫。这件小事,足见刘邦超强的警觉性、天生的神秘预感力!天子嘛,自有上天护佑,哪能那么容易就被人给杀了呢!贯高等人,竹篮打水,行刺成空。

贯高性情刚直,得罪的人估计不在少数。果然,一年后,他的冤家向中央政府揭发行刺之事。刘邦大怒,下令立即逮捕赵王张敖、贯高等人,押回长安待审议罪。参与谋杀行动的十余人,听闻消息,争着自杀谢罪,贯高大骂道:“这件事情皆我等私下之谋,与赵王毫无瓜葛。假如我们都自杀,一了百了,谁来替赵王洗脱罪名呢?”遂安然坐上囚车,与赵王一起去长安受审。

刘邦下令,赵王的群臣宾客,未参与行刺之事的,原地待命,不许跟随进入长安,否则,诛灭全族。可这些张敖的忠臣部属,生死早已置之度外,纷纷剃光头发,套上铁圈,带着镣铐,以赵王家奴身份,跟随进京受罪,千里奔波,生死与共。由此可知,张敖是一位仁义主子,平日里施惠肯定不少,故患难时,部属们都始终相随、不离不弃。

审问时,贯高受尽酷刑,棒打鞭笞,锥刺铁烙,花样百出,不一而足。此时贯高已六十有余,万般折磨下,体无完肤,已无可用刑之处,惨不忍睹。但始终一口咬定,行刺之事乃是自己几人私下所为,赵王并不知情。

这时,吕后因张敖乃是自己的女婿,想来不会做出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加上为了女儿的幸福,歹毒无比的吕后,难得的露出了母性的柔软。她向丈夫刘邦求情,希望放了张敖。刘邦怎么会同意呢?作为帝王,最重要的是皇位神圣不可侵犯,必要时,须心狠手辣,大义灭亲。别说女婿,有时候,为了江山,老爸都可以不顾。当即大骂吕后:“假使张敖坐了天下,还缺你女儿这样的女子吗!”下令继续严加审问,务必牵出赵王谋反的实据。

就这么每日用刑,不见效果。审问官无计可施,且被贯高的硬骨头所折服,遂上报此事。刘邦听闻,无比感慨,六十多岁的人,连日受刑,依然不改初衷,天下竟有此等男儿,大呼壮士!刘邦深知,对于这种重名节、有持操、守信义之人,再继续审下去,也是白费力气。或许找一个他亲近之人,彼此信任,搞不好案情会有所突破。遂让贯高的老乡泄公出马,以慰问的名义去和贯高聊聊。

两人一见面,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相与闲谈,泄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关怀。贯高当然知道泄公此行的来意,当聊到行刺之事时,贯高说道:“人世间,没有人不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的。今日我三族论罪处死,难道我不想让他们活着吗?可我总不能以命换命,去诬告赵王吧?那样做,我还是个人吗?赵王确实没有谋反之心,并未参与行刺之事,全是我等私下所为。”泄公感佩,据实上奏。

刘邦或许想要借此事,铲除张敖这个异姓王,巩固自己的统治。现在看来,目的无法彻底实现,遂赦免了张敖,剥夺王位,降爵为侯。刘邦对贯高这种信义之士非常赞赏,决定将其一并赦免。令泄公再次前往探视,传达赵王获批释放的消息,并带去喜讯:天子钦慕贯高的为人,不计前愆,饶恕其罪,一并释放。

贯高得知赵王无恙,长舒一口气,说道:“我之所以不死,忍受酷刑,就是为了替赵王洗脱罪名。今日赵王出狱,我的职责业已完成,死无所憾了。作为臣子,怀有弑君篡逆之名,哪还有颜面立于天地之间呢?更别谈继续不知廉耻的去侍奉君王了!纵使陛下不杀我,我难道能够于心无愧、苟活于世吗?”说完,断颈自杀,气绝而亡。当此之时,名闻天下!

泽仁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此言不虚也。高祖之轻慢侮人,致使贯高激愤,此高祖之过也!然贯高谋逆犯上,虽忠其主,却有违大义,此其罪也!吾慕其守信重节,忠贞不屈,辨主清白,后获释而自杀,谢罪天下,此其亦明君臣之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