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盛开在青春路上的记忆
34494500000053

第53章 泸 定 桥 赋

西南有一山,名曰二郎山,山下有一城,名曰泸定城;城中有一河,名曰大渡河,河上有一桥,名曰泸定桥。

清康熙四十四年春,始建泸定桥,历时一年余,终成此桥,桥长三百余,腰宽九尺,全身皆有铁索十三,九为底,四分二作扶,共约一万二千余铁环相扣而成,重二十余吨。桥面铺木板作道。东西桥头台内各有一落井,内埋铁制地龙桩,其与桥身齐,其与铁索锣锅绊。台上各有一桥亭,东立清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述建桥始末:自清以来,此桥为川藏军事要律。

时二十世纪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五,长征红军强渡大渡河后,欲挫***军前后夹击之企图,于二十七日凌晨,经两昼夜强行三百余里,二十九日占其桥西头,是日酉时,发起飞夺泸定桥,而此时桥面木板均被拆其,尽余悬空铁锁,二十二名红军战士手抓脚铐,冒枪林弹雨,缘铁锁匍匐而进,穿火墙,终毙敌人,夺其桥城,粉碎南追北堵之梦,实现会师,建陕北根据地。

时至今日,因工农红军长征途径于此而闻名中外,故立“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建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提其碑铭,聂荣臻撰其碑文。其馆内,陈文物古迹,列英雄事概,书伟大史诗。集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一体。

今亲临桥上,虽已远去激战硝烟,消闲游人于眼帘,桥边林立楼群,桥面已坦途,但汹汹大渡河水依旧滔滔冲过。手扶铁索寒气逼人,漫步桥上仍气闭神眩,滚滚河水仍使人不敢定视!恍惚思绪仍摇摆于那场壮举!

长征远去,精神永存!于数十万红军用生命与鲜血书写的英雄史诗中,每一字都闪烁着震撼灵魂之光辉,每一诗行都有一股力量在我们民族血液中渊源之流长。

二〇一〇年四月四日书于泸定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