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56

第56章 夫子若在

异语1

孔祥熙是孔子的75代世孙,党、国要员,开会的时候有人抨击他贪污腐化,孔祥熙会上大声疾呼:我是孔子后人,我不会贪污。

——————————————————————————————————————

2016年11月28日上海,8~13°,多云,微风,空气良(58)

宜:竖柱、纳采、纳财、开市、交易、立券、纳财

忌:开仓、造屋、造桥、祭祀

孔子出生在山东曲阜(fu),子姓。他是殷商的后人,先祖从宋国迁到了鲁国。孔子要比同时代人幸运的多,我写英雄志以来,大多没有出生日期,能有死亡时间已经很有一番作为了,孔子不同,记载中他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死于公元前478年4月11日,可见一般。

先祖显赫,孔子却享受不到什么,他的父亲叔梁纥生他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他母亲只有二十多岁,只是个妾,地位很低。他名仲尼,伯仲叔季,是家中的次子,在族中没什么地位,三岁时父亲还去世。

父亲的正妻不愿意养活闲人,将孔子母子三人赶出家门,三人相依为命,吃了很多苦。

他要吃饭,要减轻母亲的负担,很早很早,孔子就出来干活了,干过很多活,弟子颜回曾夸师父多才多艺,孔子听后叹口气,说,你以为我想啊!

大约得不到的东西更让人珍惜,小时候的孔子见伙伴们都有父亲,衣食无忧,却把时间用在了玩上,他感到十分可惜,他很聪明,也很孝顺,可是上天不给他同等的机会,自怨自艾外,他很珍惜每一个机会。

别人的书都是买的,他只能借,也许借来了囊萤也好,照壁偷光、映雪读书也罢,他如饥似渴,他回忆说自己十五志于学,十五岁,初二吧,开始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他把自己的志向立为学习,如果说他有偶像的话,管仲、孙叔敖、百里奚这些人就是他的偶像。

古代读书人不多,孔子聪明又勤奋,办事干净利落,成为了鲁国大族季氏的家臣,有了正式的工作,固定的收入,成为了士族。周天子的爵位公侯伯子男,均是国君,国君也有卿和大夫帮自己打理产业,卿大夫也有自己的手下,既是士族,分为上中下三等,孔子的地位大致相当于公务员里的科员,士族的下等。

十七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孔子很伤心,子欲养而亲不待,何其悲也!同年,主公季氏开宴会,士一级的都来捧场,孔子自然也来,不过却没能进门,阳虎拦着他不让他进去。

阳虎也是季氏家臣,他入门早地位高,为人也很有能力,麾下有一帮死忠,据说他和孔子长的有些相像,可能心中不服气,摆明就是看不起你。人微言轻,受了莫大屈辱孔子还能怎样,只能回来,除了一个跟自己一样无依无靠的哥哥,他什么都没有。

落后就要挨打,弱小也要挨打。

势单力孤受尽屈辱的孔子要找回场子,起码不让人欺负,在异国他乡的孔子想起了宋国,我本是商朝的后裔啊,沦落异乡才落得如此地步,十九岁的他通过自己奋斗,娶了亓官氏的女儿。

所谓亓官氏,其实是一个官职,负责笄礼。自周代起,贵族女子在订婚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亓官氏旺夫益子,第二年给孔子生了一个儿子,孔子也是士族的一员,敏而好学,鲁昭公听后赐给他一条鲤鱼,孔子于是给儿子起名孔鲤。同年孔子被季氏委任管理仓库,算是升了官,孔子勤勤恳恳,做得不错,季氏又委任他管理牲畜。

那时候,牲畜和车辆都是财富的象征,孔子也成为高等士族,有了一定职权。此时的他不在为一饭一食担忧,目光终于开阔,晋国稳占中原的霸主,楚灵王衰落,齐国晏婴贤名远播,此外便是连年战争,很多国家被吞并。

二十一岁的孔子读书多了起来,也有了自己的朋友,聊起天来,大家都说如今真是乱世,哪比得上周武王平定殷商,分封天下,马放南山时的安宁,年轻人慷慨激昂,孔子许下了心怀天下的志向,想着该如何才能回复太平盛世,还天下一个安宁。

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国,周公旦制定周礼,鲁国传承最多,而且鲁国也有自己的史官,记详尽的记录了很多历史,孔子孜孜不倦的看着竹简上的历史。后世的人向往尧舜禹汤,孔子羡慕的是周公制定的礼仪,各司其职,那就不会有纷争了,孔子自以为找到了治世良药。

孔子二十七岁的时候,郯国国君郯子(子爵)来到鲁国拜会鲁昭公。郯国传承自黄帝时代,孔子于是请教郯国古代官制,颇有心得,此时的他在鲁国已经很有名气了,大家都知道有一个知识很渊博的贤人,很尊敬他,向他请教。

孔子学的东西大致是《诗经》、《周礼》,博通周代以来的历史,此外会射箭、驾车、击剑,不一而足,那时候贵族家里都是家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士兵突击》里有一段,老A选拔中,吴哲对许三多说,这地方烂到根子里了,人也不善良,不适合你们。

成才说,我们付出很大代价才来的。

吴哲说,在这儿,最大的代价就是自己也变得不善良。

许三多说,不会的。我们现在都挺着,就是知道放弃是不对的。我们也知道教官是不对的,知道不对为什么还要去坐错呢!

吴哲说,我真是佩服你的天真啊,不过这次是好话。

孔子想起了如饥似渴求学的自己,自己走到如今,吃过很多苦,他不会认为别人也该如此吃这些苦,他也不认为是别人欠他的,如同他想安定天下一样,他想的是让更多的人得到幸福,这是他的理想。

理想,曾经是一个高尚的词,怀揣着理想的人,在世人眼中不合时宜,起码,很幼稚。

许三多说自己骨子里是笨人,他认准了什么便坚持下去,改变他的是他的眼界;孔子是聪明人,他认准了什么也坚持下去,支持他的是理想。

他决定给年轻人一个更好的平台,有教无类,他接纳了很多学生,学费是五串肉干,百年后的孟子说自己的治国理想的时候说“五十者可以食肉矣”,学费也不能说少。

教然后知不足,孔子发现自己慢慢的不能应付手下的那帮学生,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局限,见习魔法师需要游历四方,增长阅历,他们心中有自己的圣地——学士塔,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魔法,对孔子而言,圣地是周朝藏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