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45

第45章 最后的荣光

异语4

第一

章章太炎有一次又想到了康有为,于是把康有为的名字拆开,作了一副联送给他。

他说:有为嘛!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左传》: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论语》:老而不死是为贼。)

给康圣人气得那个好看。

第二

1905年,慈溪太后七十大寿,章太炎先生也送了一副联给她祝寿:

上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下联: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每次看到每逢万寿祝疆无还是会笑2333333

第三

有一次,章太炎先生对月读书,忽然窗前下起黄色细雨,他好奇之下探出头去望,结果看到的不是乌云,是庞大的**,黄侃先生正在楼上小解呢,于是两人开始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又用文言文对骂,然后各自叹了一句,兄弟你这文言文不错,于是就互认师徒了。

作者:明宇

————————————————————————————————————————————————

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鲍氏杀死齐悼公。夫差闻说,在军门外痛哭三日,乃从海上运兵攻齐。齐人打败吴军,夫差才领兵回国。

我想到伍子胥把子孙托付给鲍氏,伍子胥的眼光真不差啊!

齐悼公死后,齐简公上位,任用田常理政。

田常掌握了齐国的国政,心中也很担忧。要知道,齐国的百姓与如今也差不多,一行人凑在一起肯定会找话题,除了天气便是齐国和各国的奇闻轶事。田常作为上位者,还有鲍叔牙的鲍氏、晏婴的晏氏虎视眈眈,就想找个自己的疏忽,对自己下死手。

不能再这样了。田常想,必须拿出点手段,让齐国百姓崇拜自己,让那些士族大家畏惧自己。思前想后,田常打算打仗,挑的对手就是鲁国。联想起齐桓公就是打鲁国起的家,是时候刷副本了!

齐简公很高兴,命他训练三军,以备伐鲁。这很容易理解,鲁国是小国,齐简公刚登基,这种提高自己威望的好事怎么能不做。反正做不好有田常顶着,做好了也是自己领导的好,何乐而不为。

然而孔子知道了。

孔子召集诸弟子商议:“鲁国是我们的父母之邦,田常打算攻打鲁国,不可不救。我想以救鲁国,你们谁能够前去游说田常?”

子路为首的一群弟子自告奋勇,却被孔子拒绝了。

子贡入见孔子,请命出使齐国,孔子答应了。

子贡善于经商,家资巨万,每每坐着四匹马并辔前行的马车去拜访诸侯,拿玉帛作为见面礼。那些君王接见子贡,行宾主之礼。史书上说“分庭抗礼”,可见子贡的威风。

子贡拜见田常。

田常不敢怠慢,急忙请进,但是也心知肚明他的来意,干脆把事情挑明,说:“先生此次前来,是要阻止我伐鲁吗?”

田常心意已决,若是子贡说自己就是阻止你伐鲁,反倒有些自讨没趣。按照史书上的一般说法,说客这时候就应该哈哈一笑,而后说,“我是见你快要死了,特意前来慰问的”,然后那人大惊,连忙说,“先生救我……”。

联想到之前的烛之武,不难想象,子贡肯定会大约如此。

子贡说:“我随孔子已经离开鲁国多年,鲁国的事与我无关。我只是想告知你,你率军攻打鲁国,想取得成功实在太难,但征讨吴国而建功立业却比较容易。”

田常心想果不其然,没好气的说:“大家说容易的(攻鲁)先生偏说难,大家说难得(攻吴)先生偏说容易,莫不是消遣我来了?”

吴国当时打败越国,打败楚国,打败过齐国,算是天下第一强国,田常倒是有些好奇子贡如何自圆其说。

子贡说,“现在大臣不听你的,若是打败了鲁国,鲍氏、晏氏更加骄横,你的国君也更有信心,到时候你就危险了!反不如攻打吴国,打败了,国君肯定惶恐无地,百姓也会找强者依附,齐国你最强大,他们不听你的听谁的。”

田常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齐国依靠管仲打败鲁国,成就的却是齐桓公的威名,齐桓公也日渐骄横,他只想自己独揽威名,于是询问道,“你说得不错,不过我先派去的兵车已经快到鲁境了,不能改道,这该怎么办?”

子贡一副好人做到底的样子,说:“这也不难,将军可下令缓进,我去向吴国求救,请吴军攻齐以救鲁,将军可移兵与吴军交战。”

田常答应了。

子贡于是南行至吴,入朝向夫差奏道:“王者不灭国(这也是吴国不灭越国的原因)。现在齐国打算攻打鲁国,战胜后便可与吴国争霸!大王不如援救鲁国,联合鲁国抵抗齐国,赢了之后天下都会臣服于吴国的。”

夫差很赞同,此时伍子胥已经死了,夫差却时时想起伍子胥,他并非刻薄寡恩的人,何况伍子胥立有大功。他开始认真的审视伍子胥的话,心中对越国有了警惕,有了担忧,于是说:“先生说的再对不过了!不过勾践养士教民,必将趁机攻打吴国。须待我先消灭越国,再移兵伐齐以救鲁。”

子贡说:“我替大王说服越国。”

子贡在姑苏雇船,从水道赴越,却不能直达越都。走到半路,他舍舟登陆,雇车来到越都,在城外馆舍稍作休息。馆人入朝报告勾践。

勾践确实一直在兑现自己的诺言,但凡有名士来越国,自己都要躬身拜见,何况是诸侯间有盛名的子贡。

勾践驾车出城,入馆迎候,请子贡上车,并亲自为他驾车(据说周文王也曾为姜子牙驾车),直抵朝门下车,越王请子贡入朝,以上宾之礼接待。

宾主落座,勾践问子贡:“大夫辱临蛮夷小国,不知有何见教?”

说实在的,听到勾践没问子贡如何打败吴国,我真是松口气。

子贡说,“我要把吴国献给你!”

勾践大惊。

子贡说,“吴国要发兵就鲁国,怕的就是越国在后面偷袭。你派几千士兵,在提供粮食给吴国,夫差就会放心了。等吴国兵马在外边,越国偷袭吴国,岂不是一举两得。纵使不偷袭吴国,让吴国跟齐国打一仗,吴国的精兵必有损伤。”

勾践一点就透,与范蠡、文种商量好之后,派了几千越兵,还送了很多粮食过去。

疾风知劲草。夫差感动了,他接纳了越国的士兵和粮草,义无反顾的率军北上。吴国和鲁国合力击败齐国。

吴国威名大盛,鲁国得以保存,而最复杂的还是齐国。

此役过后,按理说田常当政,齐国人应该骂他,可是偏偏把持住了齐国的政权,后来杀了齐简公,又杀了鲍氏、晏氏。

吴国的威名彻底打出来了,应该说是含金量最高的。

无论是齐桓公、晋文公或是楚庄王,他们的成名之战都有些莫名其妙,大多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是国家强大,所以各国望而生畏,成为了霸主。而吴国,地不算大,国不算富,偏偏依靠战无不胜,打下了赫赫威名,着实不易。

然而,即便是古代,打仗多是赔本买卖。何况是吴国这样赔本赚吆喝的,底子不厚,又偏偏硬要花大价钱在外面赢得仁义的美名,但又不能指责夫差,毕竟他的偶像就是齐桓公、晋文公,他确实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