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35

第35章 伍子胥出关

异语1

二战初期,德军攻占波兰而后迅速合围将四十万英法联军围至敦刻尔克,英法联军大撤退。

德军坦克在此大显威风,一个坦克指挥官大喜过望,开着坦克跑到海岸边去跟英国军舰对轰。

军舰380mm主炮教坦克88mm炮做人,将坦克轰成了零件。

————————————————————————————————————————————————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

楚国到了顶峰之后自然就开始走下坡路,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也还好,在位三十年,政治稳定。到了楚灵王(公元前541年—公元前529年),发生内乱,然后一番动作之后,楚平王即位,这是楚国的第一个低谷,因为一个人的报复。

楚平王(在位时间,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即位后,命伍奢(伍举的儿子)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

公元前527年,太子建15岁,楚平王为太子聘秦女孟嬴为夫人,命费无忌到秦国去迎亲。费无忌发现孟嬴貌美,当孟嬴到郢都后,费无忌劝平王自娶,于是太子妃就变成了王妃。

太子恨得牙痒痒,但是他毕竟只是太子,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是没想到第一个出手的会是费无忌。

公元前523年,平王采纳费无忌的建议,派太子建去镇守城父。

想想晋国太子申生,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费无忌接着说太子建与伍奢密谋以齐,晋为外援发动叛乱(可能是真的)。平王信以为真,召见伍奢(太子的老师),严加诘问。

伍奢自然一口否定,楚平王把伍奢关押起来,命令奋扬去杀死太子建。奋扬(太子党)暗中派人先去向太子建告密,自己不慌不忙上路。

申生那种等着你来杀的毕竟是少数,太子建逃到宋国(个人感觉应该去随国的),奋扬才赶到城父。

司马奋扬让城父大夫把自己押送郢都去待罪,楚平王自然不好糊弄,问奋扬,“命令出自我口,进到你的耳里,是谁泄漏给太子建的?”

奋扬说,“大王曾经嘱咐臣要像服侍大王一样服侍太子,臣按大王先前的嘱咐执行,不忍心按大王后来的命令执行(按优先级排列)。”

楚平王问,“既如此,你干嘛还要回来?”

奋扬说,“臣没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来,就是再次违命了,臣不敢。”

楚平王说,“算了,我不追究你了。”

这样一个君主,说他是昏君,偏听偏信费无忌,实在不靠谱。他子所以要如此做的原因,只可能是他确实不想太子即位。

太子跑了,楚平王决定凡是做绝,为了防止太子带着外国的联军回来,更怕内部权臣勾结太子,他决定先把内患清除。

自从楚庄王以来,伍举重用,伍氏成了楚国的大族,如今伍奢又是太傅,所以楚平王打算拿他开刀。

费无忌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才能,不杀了必定会给楚国带来祸患(猜对了),以他父亲为人质,不愁他们不来(猜对了一半)。”

楚平王派人对伍奢说,“你派人让两个儿子过来,就免你一死。”

我很无语,这么说分明是想赶紧杀绝嘛!

伍奢说,“伍尚仁义,必定来。伍子胥为人刚戾能忍,能干大事,知道来了必死,必定不来,他若不来,楚国就要大难临头了。”

楚平王听后知道伍奢知道自己必死,于是派人直接去伍氏封地,对他两个儿子说,“你们不来,就杀了你们父亲。”

伍子胥当时就说,“去了必死。”

伍尚说,“我当然知道,只是咱们兄弟俩都不过去,父亲被杀,别人该怎么看我们兄弟。你还是跑吧,将来唯有你能报仇,我跟他们过去就是。”

伍奢确实知道自己的儿子,伍尚并不傻,可是为了救父亲,他甘愿赴死。余固知謇謇之为患矣,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我一直在想,他这样的人,若是以身许国,那么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楚平王杀了这对父子。

自作孽,不可活。

伍子胥跑了了宋国,想跟太子建一起复国,然后报仇!

公元前521年,宋元公与华氏(大夫)由相恶而相攻。伍子胥跟太子跑到了郑国,郑国对他们很好。但是他们还是跑到了晋国,因为中原之争,只有晋国能帮他们。

晋顷公却说,“太子你跟郑国关系好,不如回郑国做我内应,我灭了郑国,把郑国封给你。”

太子很高兴,就又回到了郑国做内应,如此看来,这个太子还真算不上什么明主,恩将仇报不说,晋国难道真的能把郑国给你!

果然,太子的跟班看不过,告诉了郑定公。郑定公跟子产(孔子偶像)干掉了太子建(人如其名)。伍子胥拉着太子建的儿子胜跑到了韶关。

后面的人追个不停,恰好有一个渔翁路过,救了伍子胥。伍子胥很感激,把自己的佩剑(青铜剑)给渔夫说,“身上只有这把剑,价值百金。”

渔夫说,“楚国说,抓到伍子胥可以封爵,赐粟五万石(一石大约六十斤),何止百金。”

这个大家可以当故事看,毕竟伍子胥当时名不见经传,估计抓了也就百金那么多。何况,渔夫怎么可能认识伍子胥。

而另一则故事,更有寓意,在我看来,更真实。

伍子胥在韶关前,想到自己无法过去,伤心过度,一夜之间白了头发,后来被韶关的守门人抓到了。

伍子胥说,“楚王抓我,是因为我家里有一块宝壁,如果你抓我,我就说你把宝壁据为己有,到时候你看着办吧!”

守关人权衡半天,最后只当没看见伍子胥,让他过了关。

虽然过了关,但是逃难的伍子胥还带着公子胜,路上自己还生了病,最后一路乞讨到了吴国,那时吴国的君主是吴王僚,接纳了两位楚国逃难的人,在他看来,他们将是自己攻打楚国的带路党,可惜猜对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