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31

第31章 晏子春秋

异语2

1911年,刘半农为了编一本“骂人专辑”,在《BJ晨报》上刊登了一则“粗话启事”,公开找骂!赵元任看到“粗话启事”后,来到刘半农的宿舍,用HNSCAH等地的各地方方言把刘半农骂了个狗血淋头。随后,周作人也来了,劈头盖脸地用绍兴土话把刘半农又大骂了一顿。几天后,当刘半农去教师上课时,竟又被GDGXHNHB等地的学生用方言骂了半天。

作者:明宇

——————————————————————————————————————————————————

晏婴为人如此,吴国当时被认为是不受教化的国家,却连吴国来的使者都非常仰慕他。有如此的臣子,齐景公自然爱若至宝。

齐景公提出要翻新晏子的住宅,被晏子拒绝了。但?等到晏子前往晋国,景公便更新他的住宅。他回国时,已经完成了。

晏子拜谢以后,回来就拆毁了它,重新修建邻居的房屋,都像原来的一样,随即让原来的住户返回来住。

当然他也有自己的理由,我的邻居都是占卜之后显示非常吉利的邻居,我当然不能赶他们走了!

晏子每顿饭不超过四个菜,穿的也很简朴。

齐景公派遣使者到晏婴家,正巧晏婴在吃饭。使者回去之后把这件事告知齐景公。

齐景公听后很自责,立即派人送去黄金和布匹。晏婴亲自到宫中自称无功不受禄,希望齐景公收回。

齐景公很不高兴,对晏婴说,“当年桓公在的时候,给管仲赏赐管仲从没有推辞过。管仲后来过的日子比桓公还潇洒,却没有人认为管仲豪奢。如今你家里不富裕,我好心给你赏赐,你为何你接受呢?”

齐景公在此将晏婴比作了管仲,可见他内心对晏婴的看重,他相信自己在晏婴的辅佐下也能带领齐国走向巅峰。

晏婴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就是管仲的疏忽之处吧”

而晏婴终究不是管仲,但确比管仲留下的传说多得多。

齐景公问晏婴什么是为臣之道。

晏婴说,“有利于国家的就去做,不计较个人的好处;为国君举荐贤才,却不想着只为自己博得名声;根据自己能力谋求合适的官职、俸禄。不为自己谋求田产,不让德才兼备的人做自己的家臣,而不举荐给国君;君主采纳他的意见,百姓得到了好处了,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劳。这就是为臣之道。”

他是如此说的,也是如此做的。

齐景公所养的爱马暴病而死,齐景公很生气,令卫士拿起刀要把马夫肢解。

晏婴制止了卫士,对齐景公说,“尧舜肢解人的时候,从身体哪里开始?”

尧舜哪有肢解人的,齐景公听后很惶恐的说,“从寡人始!”于是下令不要直接,要把马夫交给狱吏论罪。

晏婴说,“马夫还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让我给他说说。”

齐景公同意了。

然后晏婴对马夫怒道,“你有三条死罪:马因你而死,这是第一条死罪;死的又是国君最喜欢的马,这是第二条死罪;你让国君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了,必定会觉得国君重马而轻人;诸侯听说了,定然会请示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死罪。”

齐桓公连声说道,“大夫放了他吧,大夫放了他啊!不要因他败坏我的名声。”

认为有利于国家,就去做,这是晏婴的第一条准则。

晏婴当齐相的时候,他的马夫驾着四匹马,得意洋洋。马夫回家之后,马夫的妻子要回娘家,不再回来。马夫很吃惊,毕竟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自己是宰相的马车夫。孔子就把驾车列为君子六艺之一,算起来自己也算成功人士了。

马夫的妻子说,“晏婴身高不过六尺,却是齐国的相国,诸侯都知道他的名声。他身虽不高,却志向远大,虚怀若谷。而你身高八尺,担任人家的马夫就这么自得。想来不过如此,因此我要走。”

晏婴身材短下,六尺,按照一尺23.1厘米算,才一米四左右;马夫身高在一米八五左右,即便今天也算得上高个。

马夫听后很惭愧,从此变得谦虚起来。晏婴很奇怪的问他怎么最近变化这么大,马夫据实回复。晏婴非常欣赏他,向齐景公举荐他为大夫。

不让有德行的人当自己的家臣,而是举荐给君王。难怪司马迁都很羡慕的说,自己只要在晏婴手下当一个马夫就心满意足了。

而我却独愿意有一个车夫妻子的女人,我觉得后者更可贵。

晏婴出使鲁国,回来的时候得知齐景公正正修筑高台。当时正是隆冬,到处都有挨冻受饿的人,都盼望着晏婴回来劝诫君王。

晏婴回来之后,回禀完一路的行程之后,齐景公赐给他酒。

晏婴举起酒杯说,“君赐我美酒,让我以歌相和!”于是便唱道,“百姓都说,“冻水洗我,若之何?国君靡散,若之何?”说完之后,喟然长叹,眼泪流了下来。

齐景公放下杯子,劝慰道,“先生为何如此伤心,若是为了修筑高台的缘故,我即刻停下便是。”

晏婴拜别了国君之后,不再言语,直奔高台之下,用鞭子抽打那些在旁休息的人,骂道,“国君不过要修建一个台子,花费了这么长时间还没修好,你们是怎么干活的?”

百姓听后都指责晏婴助纣为虐。

晏婴待了一会儿,便离开了,还没到家,立即停止修筑高台的命令便传来了。

刘邦谈到萧何的时候,曾经感慨的说,“李斯把所有的功劳都推给秦始皇,把所有的罪过都揽到自己头上。”言下之意,颇为羡慕秦始皇有李斯,而萧何不及李斯。

可见君王喜欢的都是晏婴这样的臣子。

而晏婴也实践了他的为臣之道:君主采纳他的意见,百姓得到了好处了,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我曾经看过很多描写明末的小说,谈到东林党的时候,对他们的评价千篇一律的都是邀名犯上,所谓的直言敢谏,为的就是受到惩戒后再史书上留下自己刚正不屈的名声罢了。当皇帝的难度太高,想要留名,那就只能走魏征的路子。

然而当魏征死后,却被李世民削去爵禄,为的就是他想把自己当年的指责李世民的上书公布出去。李世民大怒,你把自己说的那么清高,岂不是衬托我多么昏庸。其实大唐盛世于我看来,文有房谋杜断,武有李靖足矣,魏征的功劳又在哪里?

功劳是做出来的,那里是说出来的。我想这就是我看过的明末小说里面,讽刺东林党的真意。先做事后求利,先举荐贤臣,后考虑自己的名声,真想世上多一些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