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021

第21章 求才于外

异语3

西凉马超追杀曹操,传令长胡子的是曹操,搞得曹操颇为狼狈,逃跑的时候连自己的胡子都被自己下手割掉了,回到军营之后痛哭。

属下问道,“丞相当初在赤壁华容道之时,身遭大难,尚且三次大笑,今日为何大哭?”

曹操说,“我想念关羽罢了!”

属下惭愧道,“我辈无能,若是关公在此,凭他武艺定能保丞相无虞。”

曹操说,“不是。我是想关公是美髯,他若是在,那么大家就不会追着我一个人砍了。”

———某历史学家

——————————————————————————————————————————

想起管仲,春秋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

人才在哪里都是稀缺资源,何况这里穷乡僻壤,外面游牧民族又多,都是你来我往刀枪剑影,着实没有读书人的基因和环境,想要自力更生、自产自销着实不易,那就只有外招了。

可是这里穷的要死,谁家的人才会来这里呢,秦穆公犯愁了,好的人才不愿意来,自己也没什么选择余地,只能千方百计打听哪里有不得志的人才,坑蒙拐骗的拉过来。

当时,秦国周边的大国是晋国。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絷(zhi)(秦穆公的弟弟)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娶了晋太子申生的姊姊穆姬为王后。

在他看来这是件好事,毕竟穆姬的母亲齐姜是齐桓公的女儿,自己既是晋献公的女婿,又是齐桓公的外孙女婿,一下子拉到了两个强国,齐国、晋国还都是侯爵,自己还算是高攀了。

当年晋献公灭虞国,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百里奚是虞国的大夫,才名远播。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于是有个大臣(怀疑是秦穆公买通的间谍)对晋献公说:“百里奚不愿做官,就让他做个陪嫁的奴仆吧。”

晋献公竟然答应了。

百里奚在陪嫁的路上,偷偷溜走了。

秦穆公和晋献公的大女儿结婚后,在陪嫁奴仆的名单中发现少了百里奚,就追问公子絷。

公子絷说:“一个奴仆逃走了,没什么了不起。”

他却不知道,这人是秦穆公花了大价钱引进的,可能是学习小白从鲁国讨回管仲的做法,故意没跟弟弟说,没想到弟弟也不关心,就这么走漏了一个大人才。

当时秦国有个从晋国过来游历的落魄贵族公孙枝(后来带军护送夷吾回国),因为见闻广博,秦穆公很佩服,就把他当做老师。

公孙枝在晋国的时候,听说过百里奚,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贤才。于是,秦穆公一心想找到百里奚。

此时百里奚逃到了楚国的边境线上(要跨越曹国,宋国,郑国),被楚兵当作奸细抓了起来。

百里奚说:“我是虞国人,有钱人家看牛的,国家灭亡了,只好出来逃难。”

楚兵见他都已经六七十岁了,清朝的时候还说人生七十古来稀,何况那时候。于是楚人就把他留下来,还给了他找了一份工作——放牛。有本事的人就是不一样,丝毫不费力气,养牛都养得都很肥壮。这样看来,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十分之靠谱,要考验一个官员是否是人才,可以考虑先让他去放牛。

这下楚人深信不疑,而且,他养牛的名声传遍楚国,大家都知道有个养牛养的非常好的老人。

楚国的君主楚成王也听说了,觉得如此人才养牛可惜了,就叫他到南海去放马。应该说,弼马温在当时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他养的应该是战马,很可能管理的还是楚王自己的数百匹马,手下还会有几个学徒跟班之类的人,生活很滋润。

人怕出名猪怕壮,很快秦穆公也听说了,算了算时间,觉得跑到楚国的弼马温肯定就是百里奚(毕竟60多岁的老头很少)。秦穆公就备了一份厚礼,准备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国来。

这时候公孙枝说:“这可万万不可。楚国让百里奚看马,是因为不识货。如果你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换他回来,不就等于告诉楚王,你想重用百里奚吗?那楚王还肯放他走吗?”

老师不愧是老师,看的就是远。

秦穆公一想也是,可是这么个人才不要了实在可惜,问道,“如之奈何?”

公孙枝答道:“应该按照现在一般奴仆的价钱,花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

应该说,看到这里就会想起当初管仲的故事,不过百里奚的处境比管仲好得多,无论是楚国重用还是秦国重用,他都是受益人。

秦穆公一位使者奉命去见楚成王,说:“我们有个奴隶叫百里奚,他犯了法,躲到贵国来了,请让我们把他赎回去办罪。”

楚成王应该跟秦穆公的关系不错,毕竟都是异姓诸侯,且都分到偏远地方,爵位也都不高,虽然百里奚还可以,但是为了两国的传统友谊,就把百里奚装上囚车,遣送回去。

他也不想想,真要是一个奴隶,犯得着派使者来回吗?秦穆公也无奈,虽然这样冒险,但是不派遣使者,又怕楚成王不放人,于是赌了一把,没想到赌赢了。

耐人寻味的是,百里奚没有说话。他可能跟管仲一样,知道了自己即将重用,于是闭口不言。

到了之后,秦穆公亲自召见百里奚,一看,原来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一阵风都能刮倒,不觉脱口而出道:“可惜啊,年纪太大了。”

百里奚说:“姜子牙七十岁辅佐周朝,我比他还小十岁呢!”

曾经我觉得这句话很霸气,不卑不亢,有理有节。

后来慢慢读的东西多了,我开始好奇这句话的真实性。这样说来,百里奚应该是一个老骥伏枥,壮志不已的人物,竟然会逃走,在楚国安安生生的牧马放牛。如果是想借秦国的力量报复晋国,根据以后的表现又不像,实在耐人寻味。

后来,我读到了另一段故事,一个更为合理的故事。

秦穆公要跟他谈论国家大事。

百里奚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您来询问?(我觉得非常切合故事背景,不是那么急迫的想要做一番事)”

秦穆公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国了。这不是您的罪过。”

就这样谈了三天,秦穆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

百里奚谦让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jiǎn)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没有人知道。我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在齐国,向秌(zhì,)地的人讨饭吃(晋文公也向人讨过饭),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希望你还记的,他死后齐桓公即位),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过了齐国发生政变的那场灾难,于是到了周朝。周王子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求取禄位,周天子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才没有跟周天子一起被杀;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

于是秦穆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

当初管仲给鲍叔牙出主意,鲍叔牙过得更惨,鲍叔牙却依旧相信管仲的才能。如此看来,鲍叔牙应该比百里奚更睿智一些。历史很相似,秦国也凑齐了一对黄金搭档。而且,蹇叔料事如神,善于决断;百里奚擅长谋略,绝佳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