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英雄志
34447500000165

第165章 两虎相争

异语2

某人生前一事无成,愤恨不已,想着下辈子一定要惊天地,动鬼神,成为大能。死后,忽然发现自己穿越,长的仙风道骨,点石成金,腾云驾雾,撒豆成兵,心胸顿觉开阔。

正在暗自得意,忽然听到身后传来一句:道友请留步。

——————————————————————————————《故事新编》

公元前240年,秦庄襄王的生母夏姬去世。这位母亲身份低下,本身不受宠爱,生了儿子异人,希望他能与总不同。异人被派往赵国做人质,她痛苦不已,后来异人回来担任秦王,她很欣慰,尽管异人改名子楚,认了华阳夫人当母亲。

夏姬很识趣,只要异人过得好就行,她没说要求什么名分,儿子是秦王,华阳夫人是太后,自己甘愿只当绿叶。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异人回国六年,当了秦王,又当了三年秦王便离世了。夏姬默默忍受这一切,再没有了指望。

她是一个妇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才智,但是她把许多事都看在心里。吕不韦留宿宫中,赵姬宠爱嫪毐,并为他生子,甚至嬴政并非自己的亲孙子。

夏姬是妇人,喜欢看人外貌,秦始皇的外貌据大臣尉缭说,是高鼻子,长眼睛,身材魁梧,声似豺狼,这样的一个孩子,夏姬着实找不到和异人的相同点。

在宫廷生活过,夏姬不会说什么,自儿子死后,那些人愿意怎么闹就怎么闹吧,都跟自己无关了。

夏姬死后,无法和安国君合葬,因为她不是太后,只能单独葬在一处。安国君冷落了她这么长时间,她也不想跟那个男人再在一起了,过惯了一个人的日子,还是那样自在些。

她生前选坟墓的时候说,向东可以看见我儿子,向西可以看见我丈夫,真是个好所在啊,百年之后,此地一定是个万户的大城。

生如夏草,逝如秋露,一个人的一生不外如是。

嬴政周岁十八岁了,男子二十岁加冠,表示成年了,可以亲政了。嬴政一直在等待,朝政之事,他会说,一切听由仲父的意思。母亲的请求,嬴政也不拒绝,想去陪都雍城养病,那就去吧,想封嫪毐,那就长信侯吧,雍城事宜可由嫪毐做主。

顺从的背后,是可怕的冷漠。

都说一个人的性格是他经历的事决定的,从这点上看,我很理解嬴政为何有这样的性格。

异人离开赵国的时候,嬴政才三岁,跟随母亲赵姬住在邯郸姥爷家里,邯郸算是他的故乡了。

异人到了秦国成为子楚,又是安国君的嗣子,地位尊贵。赵王也就越想找到嬴政,因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人质,未来的秦王。

嬴政和母亲据说在邯郸经常受人欺负,自小养成孤僻的性格,他的童年记忆算是有阴影的。其实不难想象,赵姬的美貌和身份,在邯郸又没有依靠,委屈求全的时候恐怕不少。

等子楚将赵姬和嬴政接回来的时候,嬴政已经9岁了,忽然到了天堂,再也没人欺负自己了,于是放下仇恨,拥抱未来。

燕太子丹也在邯郸做人质,同样不受人待见,于是跟嬴政同病相怜,玩的很好。后来嬴政做了秦王,太子丹到咸阳做人质,很开心,又能见到童时的玩伴了,以为会受到礼遇。

可是十六岁的嬴政对太子丹极为冷落,让太子丹大为恼火。别说小孩了,张仪被苏秦冷落的时候,也是羞愤难忍,别人对我如此,是他们跟我没感情,不了解我,你我同窗之谊,亲如兄弟,忘了当初我给你带饭的恩情了吗?

其实不是太子丹的问题,嬴政本能的会拒绝想小时候在邯郸的事,那真是噩梦,小时候对有些情节还不理解,可如今再想起来,一些小细节,比如自己刚要吃别人给的糖,母亲果断的抢过来扔下地下,脸上惊恐地表情,真是步步惊心。

太子丹的到来自然忍不住说一些小时候的事,可嬴政并不想听,甚至不想见他,也是情有可原,算是一种选择性失忆症。

曾经看过一个图片,觉得里面内容蛮有意思的:

教师:你的儿子在学校长期欺凌同学,导致这些孩子因恐惧而拒绝道学校上课。

受害者代表:请向我儿子以及在座的所有受害者们道歉。真诚地,一个一个地道歉。

父亲:收起你这些套话吧。这本来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我儿子所做的这些,是给你们打一个预防针,疫苗懂吗?你们这些废物,想着以后怎么躲开我儿子吧。我敢打赌,这个孩子,在经历这一切之后,会在他30岁的时候,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父亲:十年后,当我的儿子穿上工作服,在路边扫垃圾的时候,你儿子可能在医学院里学习治疗癌症,并且享受性生活。你们不用感谢我,

儿子:那如果我也想学医呢?

父亲:你还是想一想等你进了监狱之后,怎么样才能不被狱友传染上性病吧。以上都是我的真心话。

受害者们:……

教师:……

受欺凌者心态处于压抑状态,沉默内敛,长期的话,性格会变得坚忍和极端。

我所在高中曾发生过一件事:

长期受欺凌者和施暴者住在同一宿舍,该人忍无可忍,买了刀,写了遗书,趁着施暴者睡觉用刀砍其面部。

施暴者被送医院,性命无碍,一个月后归来就学,面部遍是刀痕,独自一人吃饭,性格变得孤僻起来。

嬴政后来攻克邯郸,将有仇的全部诛杀,因此杀了一万多人。我们会想,这些人罪不至死,嬴政真是暴君。

可那些人能让嬴政如此记恨,想来不乏欺凌时肆无忌惮的存在,想来嬴政早就立誓要干掉他们了。

尉缭说嬴政此人,不得志的特别谦虚恭敬,一旦得势便要吃人。

他的过往,没有能力的受欺负,只能沉默,想着有能力就报复,其实将他变成这样的,也是当初罪不至死的那些人。

电影《无名女尸》讲诉的就是,一漂亮女人被认为有巫术,会引诱男子变坏。于是人们割掉女巫的舌头,以防她摇唇鼓舌,捣毁她的阴部,让男人们死心,折断她的手腕脚腕,防止她逃走。

历经痛楚的女巫成了另一种所在,几百年后,埋葬了发掘她的一家人,然后被送到了世代传承的验尸官哪里。父子解剖尸体,被她当作了伤害。收音机传来了“你们哪也走不了”之后,一系列诡异的事件发生。

父子两人抽丝剥茧,打开女士头颅,取了一些细胞,在显微镜下惊异的发现,细胞竟然是活的,他们解剖的竟然是活的,不能再称作人的生物。

儿子惊恐地说,人们制造了他们害怕的东西。

儿子问自己的父亲,她为何找上我们?

父亲说,为什么,因为我们碰巧挡在了她的路上,就这么简单。

你无法对女尸说,他们不是伤害你的人,只是例行做自己的本职工作而已。

他们划开我的胸膛,掰开我的肋骨,称量我的心肺,揭开我的皮肤,打开我的头颅,我就要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报复。

何况,女鬼吸取书生的精血,女尸也通过这种报复变得完美,将之前的伤痕治愈,完成真正意义的复活。

《大唐双龙传》里,跋锋寒说我自小就在马贼中长大,只知道谁的刀快就不用受欺负,谁够狠就能活下来。此性格养成的跋锋寒,冷酷无情,不把别人在武林中的地位看在眼里,只认手上的功夫,生平所愿就是不断地决斗磨砺自己的剑法、眼界,挑战突厥宗师毕玄,成为第一高手,平日里以杀人养活自己,后来杀马贼得取报酬。

人本身是无善无恶的,出生在不同的家庭,经历不同的事情,再根据人自带的天资,便成就了不同的性格。人生而平等,便是这种体现,性格思想都是后天而成。

同样是玉,刻成观音被供奉,做成玉佩随身携带。玉佩和观音都是玉,观音玉被人参拜而觉得高高在上,比玉佩高一等,并不知道高一等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象征意义。

嬴政能做秦王,因为秦国是他名义上的先祖所夺,夺取者拥有所属权,传给子嗣,并非嬴政本人的缘故。

美国大学对黑人有分数优待,印度人假称黑人得到名校录取,而如果以印度人的身份,则要更高的分数,这是有历史传统的优势。黑人在美国几百年,后来多次游行努力,取得了社会对本人及后代的优待,而印度人则没有类似的努力,自然无法继承遗产。

公平公正,不是说来的,而是争取来的。

经常有人说,华人在美国受歧视,然后有人回复,想要在美国争取权益,最主要的是靠你手中的选票,先去投票,自然会有政客来为你的权益奔走,以此博取你的选票。

差异始终存在的,中国的自主招生,地方命题,城镇户口与农业户口,以至于同命不同价。同一辆车中出了事故,户籍的不同,所得赔偿也相差很多。

绝对公平很难追求得到。部落里得到了一件貂裘,需要裁成多块,每家每户分一块,这种公平不要也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真要按照这个做法,其实也蛮可怕的。

嬴政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为的是百姓不会追求精神享受,不想着造反而安于苦哈哈的日子,被历代批判的不行。而历朝历代,其实也是追求安稳,直到清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我们的国门,才恍然发觉我们和外面差距这么大了。

黄飞鸿电影中一直强调一句话,强国之道不在身体强壮,而在于启发民智,让百姓思考。世界很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味的求安求均容易故步自封,要培养国民的竞争意识。

过于追求公平,严重牺牲效率,是绝不可取的。欧洲高福利高税收,养病的人能够得到全部薪水,工作的却要交一半税,容易使人懒惰,不改变这种方式终究要被超越。

世界趋于一统之后,我想依旧会偏向走愚民政策,恐怕那时候就要等新的威胁出现了。

经历的事决定了嬴政的性格,而见闻决定了嬴政的见识。

嬴政是秦王,父亲早早去世,国事由仲父吕不韦把持,而且做的不错。母亲赵姬和吕不韦相处,又不是一次两次,嬴政未必不知道,不生气。

让嬴政做个选择,他肯定是选择做秦庄襄王的儿子。先祖可推溯到上古恶来,一辈辈一代代传承至今。自己继承先祖荣耀,成为第一强国秦国的国君。

有理由相信,吕不韦和赵姬没有将真相告知嬴政,因为他还小。你忽然对他说,你叫了十六年的老爹不是你亲爹,吕不韦才是,对一个人的刺激可想而知。

身份上的落差,从名正言顺一下子成了窃人国家,一旦事发就有被杀之险,这不是一个孩子能承受的。

吕不韦选择了隐瞒,甚至打算瞒一辈子,有了实际就好。电视中,吕不韦临死前才对大权在握的嬴政吐露真相,剧情的安排是合理的。

嬴政对吕不韦选择了隐忍,心中却是痛恨。而后来了嫪毐,我想嬴政对自己的母亲一定失望透顶,他再也感受不到关爱了,甚至母亲都要用跟人私通生的儿子,取自己而代之。

郑庄公寐(mei)生的母亲不喜欢他,一心想让寐生的弟弟共叔段取代寐生,甚至愿意为小儿子做内应。郑庄公不动声色的满足母亲的要求,到弟弟叛乱后,果断出手,清理门户。

嬴政也在等着对方多行不义,并非坐以待毙。

嫪毐知道了吕不韦的最大秘密,大受启发,他能够如嚣张,吕不韦却袖手旁观,被人捏住把柄也是关键。

公元前238年,秦王加冠典礼如期而至,自此以后就名正言顺成为秦国的统治者,太后和文信侯成为过去时了,当然是名义上的。

据说嫪毐跟大臣聊天说,自己是秦王继父。有人将此事密告嬴政,嬴政大怒,派遣官员去调查嫪毐入宫净身的记录,并且调查太后私生子一事。

嫪毐如坠冰窟,知道自己成为秦王的目标,于是动用了自己庞大的关系,等着嬴政来加冠礼的时候搏一把。

计划很顺利,嫪毐成功的拿到了太后和秦王印绶,手下势力有县卒及卫卒、官骑、戎翟(zhai)君公、门客,想要攻打蕲(qi)年宫为乱。

而这时候,隐藏在秦国的第三股力量出现了——华阳太后为首的楚国势力。

自从宣太后芈(mi)月以来,秦国内的楚国势力压过了魏国势力,得以占据上风,穰侯、白起都是其中代表。

秦昭襄王重用范雎,对楚国势力来了一次重创,不过还是手下留情的。安国君当太子时,宠爱华阳夫人,并给与极大信任。华阳夫人无子,与异人达成政治协议,将异人过继过来,异人更名为子楚,算是楚国势力新的靠山,楚国势力得以抬头。

如今楚国势力的精神领袖是华阳夫人,下有弟弟阳泉君,还有亲戚昌平君和昌文君。

秦王的女儿嫁给了楚考烈王,生育了昌平君,此时昌平君四十多岁,地位尊崇,又是领兵之人,算是楚国势力中资格扛把子的。昌文君所知不详,也是秦军将领。

昌平君和昌文君率众和嫪毐等人斗了一场,连宦官都上了,可见嫪毐的叛乱的牵连之广。

嬴政下令,凡有战功的,晋爵一等,宦官参与作战的,也升一级爵位。

嫪毐兵败逃散。

嬴政再次下令,生擒嫪毐的赐钱百万,捉住死的赐钱五十万。嫪毐逃无可逃,被生擒,然后被车裂,夷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加冠礼过后的嬴政杀气大重,嫪毐党羽卫尉、内史、佐弋、中大夫令齐等二十人枭首:

卫尉,位列九卿,俸禄两千石,主管王宫安全的,算是失职。

内史,秦国掌管咸阳的官员,如清之九门提督,也算失职。

佐弋,掌管射箭的官员。弋射,是指在弓箭上挂着绳子,这样射中鸿雁还可以拉过来。我想这个用的是重弩机,箭簇也要比一般箭要大,犹如海中大船上射大鱼的箭一样,射中后还可以将鱼捞上来。弋射的进攻型极强,算得上百万军中取首级一类,以高临下尤其具备进攻性——我猜的。

中大夫令,掌管内容不详。

为求功名而追随嫪毐的宾客舍人,罪轻者为宗庙砍伐柴——鬼薪;罪重者四千余人,夺爵迁蜀,徙役三年。

嫪毐的两个儿子被杀,嬴政将母亲关在雍城王宫中,将所有的恨意一并发泄,和郑庄公一样不打算认这个母亲了。

事实俱在,旁人也无话可说。

第二年,嬴政将吕不韦一并控制,对他说,你对秦国有何大功,封为文信侯,让寡人叫你仲父。

嬴政对吕不韦的恨意不亚于嫪毐,原本想将他一并除去的,奈何吕不韦的人缘不错,做的也称职,何况当初把秦庄襄王捧上王位,确实功勋卓著,于是留下一命。吕不韦被罢相,而后流放到巴蜀。

吕不韦如此轻松被撂倒,我感觉是有意的放权,他意识到自己如果争下去,必有一伤,何必呢!为了让所有事都过去,吕不韦选择了喝毒酒自杀。

自此,嬴政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