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火的种子
34279800000009

第9章 南下

南下

“清兵来了,清兵来了.....”一个从外表看约摸三十多岁的难民边跑边喊,长长的人群立即陷入恐慌,人们开始加快步伐,妄图不被清军发现,可是疲劳的身体、沉甸甸的行李,让他们难以比慌张前的速度快上多少。随着马蹄声的渐渐靠近,这些苦难的人陷入了绝望。不一会,一队骑兵就冲到了人群的前面,马蹄在干燥的土地上激起一片尘土,一名军官吐着一口蹩脚的汉话向人群喊道:“大家不要惊慌,本将奉英亲王之命,追击李闯匪军,有闯贼踪迹者速速报来”,话毕,这位军官与旁边的人叽里呱啦的低声交谈着,不过一会,在旁边随从的示意下,几十名士兵拔出刀向人群走去,刚才喊话的军官再次用蹩脚的汉语喊道:“大家不要怕,遵朝廷之命,凡事汉人必剃发易服,现本将就帮大家剃发”,军官的话音未落,人群中就传来了一个浓厚的声音,顺着声音寻去,我们看到一位面容沧桑、一身破乱的老者,他说的话是这样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毁之,大家伙,我们跟这些满贼拼了。”在我们看来如此“愚蠢”的话,在这时却有惊天动地的力量,难民们拿起所有能够伤人的物件,扁担、菜刀、木棍、锄头......在一声声“拼了”的呼喊声中,一百多名背井离乡的汉族难民与满洲最精锐的士兵,英亲王阿济格的军队拼杀起来,结果当然是毫无悬念的,一百多名老弱病残孕组成的“农民军”在给清军造成三死十四伤的损失后,全部倒在血泊中,一名失去家人的孤儿在尸体堆里嚎啕大哭,向上天诉说着人类自相残杀的罪恶,即使如此,清军也没有放过这位毫无战斗力的孩子,一把弯刀从孩子的后背落下,稚嫩的脖子被砍成两半,幼小的身体随着惯性趴在了地上,圆溜溜的头颅滚落了出去,消失在成堆的尸体里。鲜血随着动脉喷涌在地上.....整个道路变得鸦雀无声,士兵们收拾兵器随着领头的军官离开了,只剩下肉眼看不到的冤魂与那些为了留住头发而失去头颅的难民,包括那个未曾有过丝毫罪过的孩子,显然,此时此刻的上帝是不公平的,可是无论上帝如何,谁能有权利结束他人的生命呢!

清军走远了,可是有一队脚步声再一次的靠近,从他们凌乱而沉重的走路声音上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又是一群难民,当他们逐渐走到我们的眼前,也就是那会发生屠杀的地方,他们的身着打扮印证了我们的猜想不是完全正确的,这确实是难民,但是中间夹杂着十几名胸间标着“顺”字的农民军,还有几个身着大明军服的士兵,显然,在异族入侵的背景下,这些曾经为不同阵营效劳的人走到了一起,虽然汉族的精英阶层依然在党争中尔虞我诈,但是在这些最平凡的人身上,民族矛盾代替了曾经民族内部的利益矛盾,随后将要发生的事情将会坐实我们的这种看法。

惊愕的表情显现在这群士兵与难民组成的南下队伍里每一个人的脸上,对清兵的咒骂也在惊愕过后的不久出现并不绝于耳。一位身后跟着一名女子的僧人默默的念叨着,好像是在为死者超度,是的,他就是济空。一名明军将官打扮的人走到济空身旁,大师两个字还未说完,路旁的草堆里突然冲出了十个清兵,显然是前进行屠杀的军官故意埋伏下来截杀难民的,这十个士兵不由分说直接向人群冲去,似乎并没有把这群数倍与己的难民及汉军士兵组成的队伍放在眼里,他们不会想到,这群被激怒的人,没有被吓到,而是抄起刀枪棍锄和他们拼起命来。不过一会,清兵全部倒下了,倒在了刚刚被他们屠杀掉的苦难人的身旁,就在他们的旁边,前一会还在嚎啕大哭的孩子的眼睛睁得溜圆望着他们,好像代表上帝怒视这群刽子手。可是,这些士兵又有什么错呢,是的,他么也没有错,错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也不去研究,与政治家的研究相比,济空的一句话更加符合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许久的沉默后,众人收拾行囊开始往南走去,人群中不时有这样的声音,我们没能窥其全部,只能将断断续续听到的话语记录下来:“皇上.....岳飞......光复......”虽然只是一些断续的名词,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汉民族最底层的人们对于光复河山的信心与决心,但如果他们看到在南京城里的官员们的所作所为,一定会大失所望的。普通民众对驱除满清的决心是那些社会精英不能比的,这也为日后民族的火种留在市井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