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背着背包去支教
34250200000006

第6章 庙会上我遇到了她

孩子们玩了两天,再来上课,明显感觉有些精力不集中。记得我的小学老师说过“心似平原纵马,易放难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必须让他们收收心了。我想了考试奖励的办法,虽然是一个比较土的办法。看着这里的贫穷,我想我需要想想办法了。是不是像赵老师说的自力更生一下。

所谓的考试,也就是作业的小测验。我给他们出了5道题目,没想到学生都回答得不错。我买了一些文具,一些食品。条件虽然落后,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我慢慢适应了这里的教书匠生活,孩子们也越来越愿意上我的课了。赵老师的教学工作也轻松了许多,在那苍老的脸上也出现了笑容。赵老师的老婆在太原为女儿陪读,一般一个月回来一次。赵老师说:“我的梦想就是望女成凤。”这是多少父母一代的伟大梦想,他们一代没有完成的大学梦,让孩子去实现。

庙会的日子转眼就到了,我跟着三年级的海军、王大梅等几个学生一起去逛。第一次感受在黄土高原的寺庙里的娱乐活动,寺庙外边敲得震天的稷山高台架鼓。传说古人爱护耕牛,牛在耕地时,只敲打牛后面的簸箕,久而久之形成架鼓。听说这稷山高台架鼓在北京奥运会开幕时候热场过,还参加过春节联欢晚会。

一群身着彩色演出服的俊男靓女,挂着小鼓,挥舞鼓槌,时而攀爬,时而旋转。做着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如鹞子翻身,若凌空跃马,似水中捞月,像秋千荡虎。一个个演员身怀绝技,在高台上分层表演,每层都是用板凳搭建而成,他们倒挂在上面。看着这精湛的表演,不由得对她们产生敬佩。庙里的音乐声不断地在鼓点中向我袭来,孩子们说那是蒲剧,在这个地方每个人都会唱,像是秦腔又不是,像是晋剧又非晋剧。用当地方言吟唱的老者,拄着拐棍享受着戏曲的魅力。这里的唱戏不是规定的演员,是谁想唱,谁登台。在每一个小庙的门口都有自发聚集的演唱者,还有拉着胡琴等乐器的伴奏着。要不是有学生喊我:“老师!”,我仿佛已经进入了古代社会。庙是古代的,蒲剧是古代的,树是古代的,而我却是现代的。

这时候,海军说:“我姐姐来了。”我仔细一看,孙老师也来这里凑热闹了小小的山区,人们没有什么地方去娱乐,这个龙王庙会,是当地最大的娱乐场所了,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这里玩了。我跟孙老师带着孩子们开始逛这个庙会,孙老师陕西师范大学专科毕业后,在中心校教了两年书,就进入了教委。她家就是水塔小学这个村庄的,说白了也是赵老师的学生。

农村出一个大学生,非常不容易。没想到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又回到了老家,现在在镇上。她的话语里透露出,工作在这贫瘠的黄土地里有些不甘心。我没有去反驳她:“嗯,为家乡贡献力量也不错。”庙会上有卖兔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他们围观者不肯离去。孙老师不耐烦地说:“赶紧走,有什么好看的,把你卖了都不值这个兔子钱。”我问:“多少钱一只兔子啊?”“10元”我最后讲了价格,花了80元买了十只兔子。

在我小的时候,就自己养兔子来填充空虚的童年生活。孙老师嘴上虽然说不喜欢,但买了以后,她说要一只去养,我送给她一对。白色的毛,红色的眼睛,在笼子里跳来蹦去,可爱极了。也许没有人知道我为什么买那么多兔子,也许他们不知道我的用意。

我陪着孙老师来到菩萨像前,她闭着眼睛嘴里念着什么,然后跪在了垫子上。不知道她在许什么愿望,记得我大学时候,曾在小泰山许下了保佑我不要挂科的幼稚的不能再幼稚的愿望。“王老师,你也拜一拜吧。”我说,我虽然不信佛,但在美女面前我要拜一下了。学生们都笑了,虽然他们不懂我的意思。两个年轻人,一群孩子,在庙里游来游去,不免有些旅游者把我们当成情侣了,我非常愿意别人这样说,我现在需要的就是一个与我相伴的女人。

孙老师说有些累了,我们坐在了庙里的石凳上。这种感觉我好像在哪里感受过,我没有去多想,我们跟孩子们聊着,许诺给孩子买石子饼,石子饼顾名思义实在装满石子的锅里利用石子的温度烘焙而成。孙老师掏钱给孩子们买石子饼,我本想自己去付。她说:“我现在有工资,你还是省点吧。”我们聊了很多,从大学聊到人生,从儿时梦想聊到以后的打算。吃饭的时候,孙老师为我夹了菜,我感受到了一个女孩的温柔体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