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背着背包去支教
34250200000046

第46章 挨家挨户动员搬迁,要想富,先修路。

有些村民不愿意异地搬迁,他们顾虑重重。他们害怕搬迁之后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担心以后无法生存,会陷入更加贫穷的境地。我们这些支教老师和扶贫人员行走在这贫穷的山区村落间。我们去每家每户耐心劝说,也许他们知道老师们是见过世面的,竟然很好做工作。可是也遇到了一些棘手问题,我们难以解决。

低矮的竹棚里,住着一家老小。由于家里贫穷,娶老婆十分困难,学生刘海的爸爸在附近乡镇的大美寨做了上门女婿。他这一家子的户籍不在猫洞寨子里,新农村的规划住房按照政策他是分不到的,这是他们不愿意搬迁的主要问题。

面对这些从来没有思想准备的问题,一般人会知难而退。然而,扶贫办人员做了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最后决定让他们分房入住。深入调查发现这个家庭,其实是有故事的。

刘海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他上面有个姐姐叫刘星雨。他的妈妈生下刘海后,跟他的爸爸闹矛盾,在一时冲动下就离婚了。他的姐姐跟着外婆在大美寨,刘海跟着奶奶在猫洞苗寨,爸爸妈妈分居两地,长年在外边打工。原本和睦相处的两家人,因为离婚这件事情,瞬间变成了仇人,谁也不理谁。

远去的燕子,你留下了巢里的幼鸟,难道没有牵挂么?冲动的鸟儿,快快回来吧!

大美寨离这里不算远,这姐弟两个都在我们学校上学。每天早晨,外婆从大美寨,步行过来送刘星雨。而奶奶来送刘海上学。两个倔强的老太太偶尔碰面,她们仇视的眼睛瞥来瞥去,愤怒的模样可以杀死一头牛。她们都担心各自的孩子被对方抢走,所以都有自己的戒备心理。

老师们发现这个情况后,分别对老人进行了耐心说服。按照法律规定,离异的父母双方都有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不久之后,两个老人见面微笑了,那仇恨随着晨雾,渐渐消退,直至清晰。毕竟孩子是无辜的,仇恨是大人们的事情。他们疼爱两个孩子,把一碗水端平了,两个孩子一样对待。

山间的枫树,随风舞动着美丽的叶子。那么自然和谐,一棵棵娇弱的的油桐树挂满了鲜花,在清风里晃动着她那婀娜的身姿,看上去多么地惬意,多么地美丽。

在通往猫洞苗寨的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是一群群从早到晚行走的人们。他们也许认为世界上只有步行才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他们从小到大一直行走在这群山之中。

仔细看看,这种由许多突兀的碎石铺设的路面坎坷不平,十分狭窄,根本进不来汽车。对盖房子运输材料来说,十分不方便。郑老师十分佩服民族同胞,他感叹道:“他们是怎样把材料运到那么高的山顶?”

山里的主要运输方式是背篓背。我们很容易理解猫洞的房子是竹子做的了,他们就地取材十分方便。如果其他材料的房子,需要很多材料,没有的材料就靠人工肩扛和背,这是十分不方便的。

望着一个个即将淘汰的扶贫水窖,我想起了愚公移山。我们不仅要学习民族同胞的自强的精神,还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一条条高质量的水泥路,紧张有序地修建着,工人们热火朝天干劲十足。望着那一座座山连着一座座山,除了山还是山,人们提出了疑问:路怎么修?上面派来了山地公路专家,问题迎刃而解。

连江是一条古老的母亲河,她默默流淌在这片大山之中,她的河水清澈甘甜,孜孜不息。她用甘甜的**,哺育了生活在两岸的各族儿女。自从有了这条母亲河,两岸的各民族才得以聚集繁衍生息,有了这条母亲河,他们的生活才奔向繁荣富裕。

修建公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眼前的这条连江,站在高处俯看江面,水流淙淙潺潺不息,狭窄细长的浮桥在浪花里摇来晃去。公路专家说要建设一座连江大桥。很多人都看不好这件事情,他们觉得在这连行走都困难的地方,运送材料更是难上加难。

“党员带头!”村里的党支部呼喊着,大家踊跃参加连江大桥的建设。全体村民都参与,有老人,有妇女,有学生,有老师,他们都加入了这轰轰烈烈的连江大桥建设。

虽然大家采取了传统的肩挑背扛的运输方法,可是人多力量大,没有多久材料准备充足。一座宏伟壮观的跨江大桥,像美丽的七彩长虹一样,越过了滔滔连江,跃进了时代发展的洪流,给贫穷落后的山区带来了美好的希望。竣工那天,老师和站在桥上的娃娃们,一起欢呼,一起雀跃。苗族、布依族、侗族等等各族同胞和汉族兄弟姐妹举杯共同庆贺大桥竣工,他们欢歌起舞:感谢政府,感谢共产党,感谢......

一条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像一条条闪着金色的巨龙,满载奔向富裕的希望,蜿蜒曲折地向山里蔓延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