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奇幻重生洪荒之逍遥道君
34205000000028

第28章 轩辕退位,五帝出世

却说人皇轩辕平定蚩尤叛乱,偶有兵戈,不成气候,百年过后,人教教主老子法旨,敕封人皇,隐于火云洞,享万世清净,成无上正果。在轩辕退位之时诸多圣人都未至,只有火云洞中的伏羲与神农驾驭九龙辇车前来恭贺轩辕功德圆满,天空中凝聚了功德金光不过由于常年征战导致轩辕的功德远没有前两位人皇多。在昆仑山上的广成子见轩辕功成圆满后喜滋滋的欲接受天上功德,没有想到分到的功德居然还不够其修为晋升,原来是因为广元子在帮助轩辕之时滥杀了许多无辜的人族百姓,没有天劫找他就算万幸了,得到这些功德居然还不满足。轩辕退位以后将人皇之位传给颛顼,听闻颛顼出生之前颛顼的母亲女枢一次梦见一条直贯日月的长虹飞入腹中,由此怀孕而生颛顼,颛顼生下时头戴干戈,并有“圣德”字样。在颛顼接替人皇之位的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主管水利。传说他是人首蛇身,长着满头的赤发,他的坐骑是两条龙。共工手下有两个恶名昭彰的神:一个是长着九个脑袋的相柳,它也是人面蛇身,全身青色,性情残酷贪婪,专以杀戮为乐;另一个是长的凶神恶煞一般的浮游,也是一个作恶多端的家伙。

公共氏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那个时候,人类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水的利用是至关重要的。共工氏是神农氏以后,又一个为发展农业生产做出过贡献的人。

共工有个儿子叫薛土,对农业也很精通。他们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把水利的事办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由于这些原因,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共工氏制订了一个计划,把土地的高处的土运去垫高低地,认为洼地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共工氏的人说话好听的很,但做起事来邪僻,表面上恭敬,实际上无法无天。共工氏的头子叫康回,生的髦身朱发,铁臂虬筋,身高一丈有余,力大无穷。康回为人表面恭敬但内心狡诈,阴谋百出,只是碍于轩辕的威势而暂时隐忍为上。轩辕离去后,颛顼接位人族共主之位,让康回心有不甘康回因此嫉恨,倚仗自己封地的地势高险,决滔天洪水危害人族其余部落,致使人族地间一片汪洋。

共工氏部落为了自己一己之利修筑西岸河堤,将大水引至东部河堤。大水冲毁东岸河堤,殃及下流颛顼部落联盟。两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在中原地区展开大战。颛顼大帝以共工违反天意为由发动群众,讨伐共工。双方大战于澶渊,最终共工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颛顼统一华夏。敌人虽然解决了,但康回所造成的滔天洪水颛顼却对此无计可施。急忙之下到处寻找能人异士对抗水灾,在无计可施之下只好暂时将人族往高处迁移。随着时间的流逝颛顼已经年迈,在临死之前退位将人族共主之位传给帝喾。

帝喾因为母亲踏巨人足迹而生。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德行高尚,聪明能干,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岁时,被堂叔父帝颛顼选为助手,有功,被封于辛。

帝喾在位之时迁都于亳,民生上使得人民免于洪水之患。因为这里十分的土地,山区占去四分,丘陵占去四分,剩下的两分是平原。一旦洪水暴发,人民可以转移到山上去。政治上便于彻底解决不安分的共工氏余部。共工氏余部的反抗不停息,一直从黄河中上游跑到长江中上游发展。建都于亳,便于将军队迅速投放到前线战场。击退外敌游牧民族——犬戎之后,并没有趁机穷追猛打,为的是将风险最小化。后将精力转向内政,处理民族问题。

帝喾以仁爱治国,生活俭朴;他平常神色庄重静穆,品德崇高如山。他广施恩惠、仁爱、讲究信誉。他了解民间的疾苦,对天下人都一律平等。他绝不违背自然规律,又恭敬地祭祀天地鬼神,祈求神灵降福万民。由于他德行崇高,因此深受百姓的爱戴。在他的治理下,社会富足,人民安居乐业。帝喾亦能知人善任。羿的射箭技术天下无双,帝喾选拔他担任射官,赐给他彤弓和蒿矢。羿也不负帝喾深望,当白难反叛时,他一举将其平定。咸黑、柞卜长于音乐和制作乐器,帝喾命他们为乐官,终于创作出《九招》之乐和鼙鼓、笭、管、埙、帘等新乐器。

岁月匆匆流逝,帝喾年迈遂传位与尧,传说尧由龙所化,对灵气特为敏感。受滴水潭灵气所吸引,将大家带至此地安居,并借此地灵气发展农业,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为感谢上苍,并祈福未来,尧会精选出最好的粮食,并用滴水潭水浸泡,用特殊手法去除所有杂质,淬取出精华合酿祈福之水,此水清澈纯净、清香幽长,以敬上苍,并分发于百姓,共庆安康。

百姓为感恩于尧,将祈福之水取名曰“华尧”。

尧当政后生活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在简陋的宫门前设了一张“欲谏之鼓”,谁要是对他或国家提什么意见或建议,随时可以击打这面鼓,尧听到鼓声,立刻接见,认真听取来人的意见。为方便民众找到朝廷,他还让人在交通要道设立“诽谤之木”,即埋上一根木柱,木柱旁有人看守,民众有意见,可以向看守人陈述,如来人愿去朝廷,看守人会给予指引。由于能及时听到民众的意见,尧对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史载尧之功臣九人,或说十一人,可谓人才济济。但他唯恐埋没人才,野有遗贤。所以他还常常深入穷乡僻壤,到山野之间去寻查细访,求贤问道,察访政治得失,选用贤才。

虽然在尧的治理之下百姓安居乐业,但是还是无法解决河水泛滥的问题,为此尧伤透了脑经。时间慢慢流逝,而此时在人族的某个部落有一大贤名为舜,他在历山耕田,当地人不再争田界,互相很谦让。人们都愿意靠近他居住,两三年即聚集成一个村落。当时部落联盟领袖帝尧年事已高,欲选继承人,四岳一致推举舜,于是,尧分别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观其德;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其能。皆治,乃命舜摄行政务。

舜执政后,传说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动,一派励精图治的气象。他重新修订历法,又举行祭祀上天、祭祀天地四时,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还把诸侯的信圭收集起来,再择定吉日,召见各地诸侯君长,举行隆重的典礼,重新颁发信圭。他即位的当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还规定以后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诸侯的改绩,明定赏罚,可见舜注意与地方的联系,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

舜为了完成尧要治水的使命四处寻访大贤,遂派鲧去治理水患,可是还是无果。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夏朝第一任君王,鲧治水失败被处死在羽山后,舜命令禹继续治理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