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西游迷雾
34086400000027

第27章 反常的观音菩萨

——贞观十六年秋——

孙悟空除掉了三力大仙,车迟国王贴榜请回了和尚们,唐僧师徒继续西行。这一天师徒四人走到通天河。他们入宿到陈家庄,发现陈家在做亡灵法事。唐僧师徒一打听才知道,陈家庄供奉一位灵感大王。这位灵感大王能保佑陈家庄风调雨顺,但他每年要吃一对童男童女。孙悟空决定为民除害。这才引出鲤鱼精设计抓唐僧,观音救难鱼篮观音图现世。

这一回的故事看似简单,其实是暗藏玄机!

首先这陈家庄就有几个疑点?

从唐僧一进陈家庄,就发现为陈家做法事都是和尚。

原文——

《却说那三个凶顽闯入厅房上,拴了马,丢下行李。那厅中原有几个和尚念经,八戒掬着长嘴喝道:“那和尚,念的是什么经?”那些和尚听见问了一声,忽然抬头——

观看外来人,嘴长耳朵大。身粗背膊宽,声响如雷咋。

行者与沙僧,容貌更丑陋。厅堂几众僧,无人不害怕。

这兄弟三人,见那些人跌跌爬爬,鼓着掌哈哈大笑。那些僧越加悚惧,磕头撞脑,各顾性命,通跑净了。》

陈家庄隶属车迟国元会县。

我们知道车迟国的国策是敬道轻佛的。那为什么陈家庄的法事,只有和尚没有道士呢?

有人认为经过唐僧铲除了道士,车迟国的国策已经变成敬佛轻道了。

但我说佛教并不敢对道教真下死手。三力大仙虽然代表的是道教,但孙悟空铲除他们时,他们名义上还是妖怪。孙悟空是打着除妖的名义下的黑手。孙悟空临走时曾嘱咐国王,既信佛,也敬道,还要养育人才,做到三教归一,可保他国家永固。

从后文我们发现,就算万僧不阻的寇员外,做法事都是和尚道士一块来。

原文——

《员外又见他师徒们渐生烦恼,再也不敢苦留,只叫:“老师不必吵闹,准于明早送行。”遂此出了经堂,吩咐书办,写了百十个简帖儿,邀请邻里亲戚,明早奉送唐朝老师西行;一壁厢又叫庖人安排饯行的筵宴;一壁厢又叫管办的做二十对彩旗,觅一班吹鼓手乐人,南来寺里请一班和尚,东岳观里请一班道士,限明日巳时,各项俱要整齐。众执事领命去讫。》

大家看到没有?

即便是在灵山脚下佛乡之地,佛教也没敢摒弃道教。车迟国的国策虽然变为敬佛轻道,但道教在车迟国肯定不能彻底灭绝。种种迹象都表明,陈家庄一带是个独立的王国。而且这里的百姓还只信奉佛教。

根据以往的了解,凡是降雨都必须由天庭决定。需要风雨雷电四部助威,龙王才能降雨。但我们发现在陈家庄,思雨这些规矩全没了。刮风下雨鲤鱼精一个人就能办,而且还是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

原文——

(1)《那两个老者一齐垂泪道:“老爷啊!那大王——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千里祐黎民。年年庄上施甘露,岁岁村中落庆云。行者道:“施甘雨,落庆云,也是好意思,你却这等伤情烦恼,何也?”》

(2)《此处属车迟国元会县所管,唤做陈家庄。这大王一年一次祭赛,要一个童男,一个童女,猪羊牲醴供献他。他一顿吃了,保我们风调雨顺;若不祭赛,就来降祸生灾。”》

上一回我们刚讲了呼风唤雨的规矩,这一回鲤鱼精将玉帝定的规矩全否掉了。这个鲤鱼精很不简单,在陈家庄能呼风唤雨。

那问题就来了?

为什么鲤鱼精要造福一方?

陈家庄的百姓为什么只信佛教?

为什么鲤鱼精要吃童男童女?

有人会认为,我提出的问题很弱智很幼稚!

大家认为鲤鱼精哪造福一方了?

吃童男童女还需要理由吗?

老百姓信佛信道就更不需要理由了。

下面我就这几个问题,给大家分析分析,事情是否真是这样简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陈家庄百姓的生活状况。唐僧师徒留在陈老汉家吃饭,猪八戒胡吃海塞,几乎把饭吃光了,陈二老却说,白日里也不怕,似这大肚子长老,也斋得起百十众。

我们都清楚猪八戒的饭量,他这样的吃法都能供养百十个,那得多大的产业啊!

说到陈家的产业,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原文——

(1)《二老者躬身道:“不瞒老爷说,白日里倒也不怕,似这大肚子长老,也斋得起百十众;只是晚了,收了残斋,只蒸得一石面饭、五斗米饭与几桌素食,要请几个亲邻与众僧们散福。不期你列位来,唬得众僧跑了,连亲邻也不曾敢请,尽数都供奉了列位。如不饱,再教蒸去。”》

(2)《老公公,你府上有多大家当?”二老道:“颇有些儿,水田有四五十顷,旱田有六七十顷,草场有八九十处,水黄牛有二三百头,驴马有三二十匹,猪羊鸡鹅无数。舍下也有吃不着的陈粮,穿不了的衣服。家财产业,也尽得数。”》

从以上的描述可以看出,陈家庄是非常富裕的村庄。唐僧一路西行以来,如这样富裕的村庄几乎没有。有些地方穷的只能吃野菜,说的上富裕的陀罗庄才勉强算一个。

那陈家庄为什么能如此的富裕呢?

当然是鲤鱼精的功劳。

原文——

(1)《那两个老者一齐垂泪道:“老爷啊!那大王——

感应一方兴庙宇,威灵千里祐黎民。年年庄上施甘露,岁岁村中落庆云。行者道:“施甘雨,落庆云,也是好意思,你却这等伤情烦恼,何也?”》

(2)《此处属车迟国元会县所管,唤做陈家庄。这大王一年一次祭赛,要一个童男,一个童女,猪羊牲醴供献他。他一顿吃了,保我们风调雨顺;若不祭赛,就来降祸生灾。”》

二老的话能证明鲤鱼精确实是造福一方。鲤鱼精千里方圆降庆云,施风雨,佑百姓,才使得陈家庄家家富裕、户户存粮。就连猪八戒这样的吃货都能斋起百十个,陈家庄的确是相当的富裕。

既然鲤鱼精如此的护佑百姓,那他为什么还要吃童男童女呢?

难道他真是爱吃这一口?

当然不是!

大家想啊!

如果你是鲤鱼精,你会辛苦的为百姓行风降雨、布云遮阴,花费一年的劳苦劳作换一对童男童女吃吗?

肯定不会!

用黄袍怪的话说,要想吃人,哪不能捞几个吃?

原文——

《那怪道:“浑家,你却多心呐!什么打紧之事。我要吃人,那里不捞几个吃吃?这个把和尚,到得那里,放他去罢。”》

我们看狮驼岭那一回就能明白,妖精要想吃人是非常容易的。

原文——

《却说孙大圣进于洞口,两边观看。只见——

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翙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东边小妖,将活人拿了剐肉;西下泼魔,把人肉鲜煮鲜烹。若非美猴王如此英雄胆,第二个凡夫也进不得他门。》

人的尸体堆成山、枯骨挂成林,死人的头发都能卷成毛毡,这一段简直将狮驼岭描写成人间地狱。

原文——

《小钻风道:“我大大王与二大王久住在狮驼岭狮驼洞。三大王不在这里住,他原住处离此西下有四百里远近。那厢有座城,唤做狮驼国。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

小钻风说,大鹏鸟将狮驼城满城的男女老幼都吃光了。

大家看到没有?

妖精们要想吃人,根本用不着那么费事。鲤鱼精根本犯不着,为百姓劳作一年来换取童男女吃。所以我才说,他吃童男童女的动机就有问题。

如果他真好这一口,一年吃一次还不得馋死。靠广施恩惠,在逼迫百姓献童男童女,这本身就说不通。

鲤鱼精不光要吃童男童女,而且还必须是百姓自家的亲生儿女。

原文——

《行者道:“既有这家私,怎么舍得亲生儿女祭赛?拚了五十两银子,可买一个童男;拚了一百两银子,可买一个童女,连绞缠不过二百两之数,可就留下自己儿女后代,却不是好?”二老滴泪道:“老爷!你不知道,那大王甚是灵感,常来我们人家行走。”行者道:“他来行走,你们看见他是什么嘴脸?有几多长短?”二老道:“不见其形,只闻得一阵香风,就知是大王爷爷来了,即忙满斗焚香,老少望风下拜。他把我们这人家,匙大碗小之事,他都知道,老幼生时年月,他都记得。只要亲生儿女,他方受用。不要说二三百两没处买,就是几千万两,也没处买这般一模一样同年同月的儿女。”》

鲤鱼精有事没事还巡查百姓,百姓家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偷听。而且他只吃百姓家亲生的小孩。

那问题来了?

鲤鱼精为什么非吃百姓的亲生子女?难道本地的小孩比外地小孩好吃些?

我认为鲤鱼精的这一做法,并不是本地小孩好吃,而是怕吃小孩的消息外传。

一个妖精吃个小孩还怕传到外面,这件事本身就有问题!

如果鲤鱼精吃童男童女是另有原因。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要解开这个谜团,必须得说到一个人。她就是鲤鱼精的主人观音菩萨。

我们以前一直在说,观音菩萨有很多谜团。现在解开观音菩萨的谜团,鲤鱼精的谜团将不解自开。

这一回不光鲤鱼精的行为反常,就连观音菩萨的行为也都很反常。

那观音菩萨有哪些反常的表现呢?

唐僧被鲤鱼精设计抓走,孙悟空去求见观音菩萨。一到珞珈山就发现众神等候在紫竹林外。原来观音菩萨知道孙悟空要来,吩咐众神等候他。孙悟空等的久了就闯进紫竹林,发现菩萨只穿着肚兜,头也没梳洗,光着脚坐在那削竹子编花篮呢。

原文——

《行者性急,那里等得,急纵身往里便走。噫——这个美猴王,性急能鹊薄。诸天留不住,要往里边狖。拽步入深林,睁眼偷觑着。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

行者见了,忍不住厉声高叫道:“菩萨,弟子孙悟空志心朝礼。”菩萨教:“外面俟候。”行者叩头道:“菩萨,我师父有难,特来拜问通天河妖怪根源。”菩萨道:“你且出去,待我出来。”行者不敢强,只得走出竹林,对众诸天道:“菩萨今日又重置家事哩,怎么不坐莲台,不妆饰,不喜欢,在林里削篾做甚?”》

等编好了花篮,菩萨连衣服都没换,直接与孙悟空去了通天河。

原文——

《不多时,只见菩萨手提一个紫竹篮儿出林道:“悟空,我与你救唐僧去来。”行者慌忙跪下道:“弟子不敢催促,且请菩萨着衣登座。”菩萨道:“不消着衣,就此去也。”那菩萨撇下诸天,纵祥云腾空而去,孙大圣只得相随。》

作者在此处写观音菩萨时,用了一个“撇下”。

这个撇下有什么含义呢?

这词是表明观音急促的心理。

从南海到通天河,观音菩萨的动作显得非常的急促。

大家看到没有?

出发时是观音菩萨先走的,孙悟空在后跟随的。

这样的情节是表明观音菩萨心急如焚的状态。

我们接着往下看。

等到了通天河,菩萨二话不说,直接将花篮扔进河里,口念咒语把鲤鱼精捉上来。

原文——

《菩萨即解下一根束袄的丝绦,将篮儿拴定,提着丝绦,半踏云彩,抛在河中,往上溜头扯着,口念颂子道:“死的去,活的住,死的去,活的住!”念了七遍,提起篮儿,但见那篮里亮灼灼一尾金鱼,还斩眼动鳞。》

自从鲤鱼精抓走了唐僧,观音菩萨的表现不仅急促还很慌乱。她头也不梳、脸也不洗、光着胳膊、赤着脚丫在编花篮。等去通天河时,她也是同样的穿戴。而且她捉鲤鱼精时,既不用孙悟空去引怪,也不用孙悟空介绍情况。而是直接扔花篮入水,口念咒语,而且一念就是七遍,结果是除了鲤鱼精,一洞的水怪鱼精尽皆死烂,一个活口都没留。

原文——

《八戒与沙僧,分开水道,径往那水鼋之第找寻师父。原来那里边水怪鱼精,尽皆死烂。却入后宫,揭开石匣,驮着唐僧,出离波津,与众相见。》

按照西游记以往的记载,孙悟空请来神仙降妖,神仙都是只抓大妖,小妖留给孙悟空自己处理。

连小妖都除掉的情节西游记只出现这一次。观音菩萨这样做属于斩草除根不留活口。

那问题来了?

观音菩萨为什么表现的如此慌乱?

她既然是为鲤鱼精来的,为什么还亲手将小妖都灭掉了?

我认为观音菩萨除掉小妖是怕秘密泄露出去。

那观音菩萨有什么秘密呢?

当然是关于童男童女的秘密。

这个秘密一旦解开,西游记的很多谜团都会跟着解开。

那童男童女有什么秘密呢?

这个秘密我们下一回在说。

想要知道这个秘密?

请看下回《童男童女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