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西游迷雾
34086400000001

第1章 作品的由来

近年来掀起了解读西游记热潮,有吴闲云的煮酒论西游,也有用周易卦象解读西游记的,老梁甚至在观世界中也有解读西游记的系列。

说实话本人是受了吴闲云先生的影响,才决定书写这部学术作品的。

《西游迷雾》这部书是2014年开始写的,当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老梁在电视上解读西游记,后来上网查看发现吴闲云也解读过西游记。阅读了吴先生的作品,虽然对其观点不十分认同,但也从中获得很多灵感和启发。

当时看到吴先生对唐僧肉是这样解读的——

玉帝为了消灭地界的神仙,设计了孙悟空偷蟠桃,使得地界的神仙没有蟠桃吃而自生自灭,金蝉子为了佛教的生存,自愿被菩萨们一次次的吃掉,所以西游记中才出现一个“十世修行的好人”。

吴先生的解读既让我感到匪夷所思,又觉得不太可能。所以我又把西游记重新看过。这一看才从中发现西游记的点点奥秘。

开始写小说的时候的确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就连标点符号我都弄不清,有一度想放弃的想法。后来上网发现有人说,网络时代写小说不必重视文采,只要将想的内容写明白就行了。看了这一段我深受鼓舞,这才坚持写完这部小说。

......

关于唐僧肉的解读是前后矛盾的。说实话,本人非常认同老梁对唐僧肉的解读,但吃过人参果的唐僧,是否能长生不老还真不好说。

先不说这个话题,以后我会在书中详细解读这个问题。

吴闲云有部分解读还是贴切真相的,比如他对菩提老祖和真假美猴王的解读就基本正确。本书经过多次的论证,也确定了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是同一个人。

......

解读类小说非常难写,就算你把事实真相推理出来,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也是不敢妄下论言。

本人在解读个别事件时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比如在解读唐僧生父的问题中,本书就只给出了真相而没有举出证据。虽然我认为所推测结果最贴近真相,但没有证据的解读也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

小说的名字能直接影响到读者的第一感官。

本作品设定书名时也遇到了难题。刚开始取名为《争天》,因为在此之前,本人已经完成了一部电影剧本,名字就为《争天》。

《争天》是根据西游记改编的电影剧本作品,其中的大部分情节都是《西游迷雾》解读的成果。

电影剧本《争天》的主要内容是天庭的四次争斗。第一次是杨戬劈山救母,第二次是牛魔王与玉罗公主,第三次是火烧蟠桃园,第四次才是大闹天宫。

当然了!

天庭还有第五次争斗。甚至在这四次争斗之前,天庭还有一次争斗。但那一次争斗并不明显,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们还会说到那一次。

设定书名时,我总觉《争天》这名一点也不像解读类小说,又改名拨开迷雾,后来觉得不妥当,觉得本作品的目的既然是解谜,干脆把它改成《西游迷雾》。

有人可能认为不可思议!

为什么解读的成果已经有了,那解读的过程却迟迟完成不了呢?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因为解读类的作品难就难在证据,难在过程。

我们可以先设定一个结果,在从中找出证据。

这个结果很容易得出,但证据却不一定找出来,如果给出的结果是错误的,那你找出的证据也是牵强的,经不起仔细推敲的。

比如在解读唐僧父母的真相中,我就是先设定的结果。

有些学者认为唐僧的生父是刘洪,并列举了很多证据。

比如——

唐僧的母亲殷温娇抛绣球是因为怀孕了,而且殷温娇怀孕时间过短等等证据。

我认为学者们的解读并不合理。

所以我先设定唐僧的生父是陈光蕊,然后在找出相关的证据。

证据有那些呢?

比如——

唐僧与陈光蕊的相貌一样。

唐僧一直承认自己姓陈和祖籍家乡。

还有殷温娇帮助唐僧报仇等等细节。

经过层层的剥丝抽茧,终于将唐僧父母的真相还原。

......

西游记对数字5408特别推崇,比如唐僧取经的总日数是5408日,也是一藏之数。

唐僧的法号叫三藏,它的含义不只是西天有经三藏,也暗指人的寿命最高只有三藏之数。

另外西天取经的路途是十万八千里,其实是两藏之数。还有孙悟空的跟头云也是十万八千里,就连西游记开篇的天地初创,年数也用是5400这个数字。

......

本来这部作品在2015年末就能完成,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静下心写完。

二零一六年六月,单位停产放假,终于有时间静下心写作了,经过一个月的艰苦努力,在二零一六年七月一日这一天,本书终于得以完成。

本作品虽然姗姗来但也有一定好处,因为二零一六年我对西游记的理解更深刻了,比如黄花观和黄眉怪等谜团,都是在这一年才解读完成的。

......

当我们遇到坎坷磨难时,是埋怨命运的不公?还是哀叹自己时运不济?

一想到孙悟空我们就该释然了,就连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都被统治者们耍的团团转,那我们这些小人物还能怎样?还是接受命运安排苟且的活着吧!

作者是想通过唐僧取经展示人性的一面,这说明西游记的作者是底层的人物。

也许只有社会最底层的人,才能了解世界的不公平,也更容易认知这个世界的本质。

显然作者的意图还没有人发现,作为知情人,我觉得有必要把西游记秘密公布天下,让全世界从新认识西游记!让这个世界重新认识作者吴承恩。

......

西游记依然还有部分谜团至今没有解开。

比如——

唐僧肉究竟能不能长生不老?

唐僧取经明明只用了9年,但佛祖与唐僧为什么非说是14年呢?

还有——

贞观十三年,明明是已亥年,但作者为什么要写成已巳年?

我个人认为,这些谜团只能在机缘巧合下才能解开,有些谜团甚至会一直存在下去。

......

为了让大家读懂本作品,下面先简要的介绍一下本人书写的特点。

比如书中讲的“这一回”其实代表的是西游记的一个大章节,或者是一个整体故事。

打个比方!

原著中蜘蛛精与黄花观的章节就分好几个回合,故事情节又是连续连贯的,在本作品中只把它当做一个故事,我会在书中写成“这一回”或者是“那一回”。

另外在每一回的开头,我会先讲上一段叙事内容,目的是让大家明白我所解读是哪一段故事,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还有,为了让大家更直观、更透彻的了解事件真相,本人会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解读。

如果大家觉的别扭,就先忍耐一下。我保证等大家彻底读完本书,您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您会认为自己的忍耐是值得的!也是庆幸的!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西游记,我先郑重提醒一下。西游记中的神仙系统与封神榜根本扯不上关系。别把西游记中的神仙来历,生搬硬套在封神榜中。

最好也别拿封神榜做参考。因为西游记中的故事只和一些特定的“神话传说”能挂上钩。

本书从头到尾秉承着这一理念,希望大家引起注意。

再次郑重提醒一下读者们,西游记原著并没有什么笔误,也没有版本流传出现错误的章节。原著的每一个句子,乃至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含义。有些看似低级的错误是另有玄机,其实是作者故意做的谜团。

另外本作品也秉承了西游记的理念。需要读者反复阅读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有时甚至需要读者反复揣摩原著才能恍然大悟。

切记!切记!

我的意思是读《西游迷雾》最少要看三遍。

理由一,是我这个作者水平不高,你看一遍未必能看懂。

理由二,本作品也秉承了西游记布置谜团的手法,有些谜团的证据分散在各个章节。需要读者用心体会每一段话。

......

《西游迷雾》写的很仓促,肯定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碍于本人的文笔有限,学历又低,书中有词语不通顺的地方,还望大家谅解和指正。

预知后事如何?

请看下回《西游记最隐秘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