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特风谍云
33947400000001

第1章 序幕

在D3国道附近的一个岔路口,出租车右拐驶进了一条县级道路,前行了大概1公里后,那位身着黄色体恤、游客打扮的人出现在了路边,不停地对他们招手,示意停车。

司机缓缓在他面前停下车,拉开了车窗,抛去疑问的眼神。

“你好!”他向司机打招呼,“附近很难拦到出租车,或者是租到汽车了,能否搭载我一程到前面的县城去,我想,到了那里,应该会有车的。”

“是的,前面县城可以租到汽车。可是,”司机似乎有点为难,“我的车已经被后面这位先生包了,或许你应该问问他。”

他走到后面拉开车门,很有礼貌的再次请求了一遍,那位先生很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他表示感谢后将行李放进了后备箱,然后坐在了前面副驾驶的位置。

车子一路疾驶,但并没有经过或者说是到达那个所谓的县城,不过那里确实有一个200万人口左右的小县城,而是在离县城2公里左右时,驶进了一条乡间泊油路,开往国家安全局大本营——马古村。而车上那三位,除了新任国家安全局局长程旭东,还有开车的东半球处处长王建国,和游客打扮的西半球处处长程兴国。还有一年那位上了年纪的副局长也该到了退休年龄,而他们二人是最有希望出任副局长职位的候选人,局长是由国家主席亲自任命的,所以这将是他们职业生涯的巅峰。而这次即将到来的追悼会或许就是他们俩在这个掌握他们生涯的新局长面前最好的表现机会了。

马古村是国家安全局的真正基地,外表与普通农村没有任何区别,有垂暮之年的老人,有活泼可爱的孩子,有臂膀黝黑的男人,也有勤劳朴实的女人,还有牛羊猪鸡等各种随处可见的家禽,路道两边绿油油的白杨树和田地里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其发展程度严格与我国城镇化进程相统一。整个马古村,上面是生活的闲适乡村,下面却是发达的训练基地,这是一个真正的特工村。

基地中心从他们进入D3国道起,就一直用卫星实施监控,直到那辆绿色出租车开进马古村。

“陈局,他们到了!”年轻的科长看着电子屏幕上的荧光斑点对坐在一旁的那位老人轻声说道,从他的语气可以猜测他或许还想更进一步发展,毕竟不到30岁就荣升为情报处分析科B科科长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激励,因为局里从来不养废人,特别是在基地。

“好!”陈国栋点了点头。

还有一年就可以退休了,到时候他就可以到地面上在马古村小学当个安安稳稳的老校长,在安闲舒适中度过晚年,当然这并不是他仅有的选择,他也可以选择到马古村以外的条件更好的大都市去,但他骨子里确实更喜欢做个孩子们口中的老爷爷,他喜欢那些孩子,无论他们是否是些孤儿。准确地说,他不喜欢用孤儿这个词来称呼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马古村是这些小天使的起点,他们将从这里走向外面,接受更高级的教育,并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职业,在成年后拥有一个真正稳定的生活和家庭。

他起身用那只枯瘦如柴的右手向上推了一下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镜片的厚度与他一般显得有点老态龙钟,但从里面投射出来的眼神却表示了他夕阳般未殆尽的余晖。

“给我接行动处A科!”他简短的命令道。

通讯科那位充满活力的小姑娘,在接到来自情报处分析科B科的请求后,立刻将一条保密路线接到了行动处,再由行动处通知了A科,A科又立即直接将电话通到了通讯科,经过加密最后通到了情报处分析科B科。

“我是陈国栋……”他简短的报出了名字,“好……按计划进行……如有情况立刻向我汇报!”他挂断了电话。

当出租车停在村中心时,天空似乎并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情报处、行动处、外事处、资源处、系统处以及北半球(发达国家)处和南半球(发展中国家)处等主要部门的负责人早已在村中心等候。副局长陈国栋在那位情报处分析科B科科长的携带下,坐在那辆150型号嘉陵摩托车后面缓缓来到了中心。在场人员全是农民装束,除了那位临时从县党委办公室借调的经常在各乡镇露脸的办事员。

游客打扮的西半球处处长程兴国率先推开车门下了车,他可不想让别人抢先一步替坐在后面的这位新局长拉开车门,并报之以微笑,尤其是坐在方向盘后面的这位东半球处处长王建国。然而他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快速下车拉开车门时,却看到那位东半球处处长王建国正将一束胸前白色礼花递给新局长,而且新局长似乎很满意他的行动,微笑着点头表示谢意。

然而令王建国没有想到的时,具备高度专业素养的程兴国很快就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用右手接过那束礼花时,程旭东的左手插进了左边的口袋,显然这位新局长是有备而来的,而且从他的微笑程度可以断定,这位新局长其实并不是很喜欢这种奉承和献媚。

下车后,副局长陈国栋向程旭东一一作了介绍,并将有关葬礼仪式的大致情况作了汇报后,一行人冒雨步行前往了那位逝者的“家”。

葬礼严格按照农村的风俗举行。木质大门左右两边贴着白色挽联,院子中央靠近北边房屋的位置竖着五根十来米高的幡,用五颜六色的彩纸糊成,上面是做法事的阴阳先生用笔书写的梵文。东边房屋是厨房,是整个葬礼的后勤处,几个“农妇”在里面忙活着。逝者的遗体停放在西边房屋里,旁边是那口由行动处昨天晚上紧急调运过来的棺材,屋前的庭院位置摆放着一口火盆,逝者的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正在往里面投递纸钱,三个“儿媳妇”和五个“孙子”跪坐在稍后一点的位置,头部和腰部都束着一尺白布,以示对死者的悼念。阴阳先生正坐在屋里的火炕上做法事,锣鼓手坐在左边,唢呐手坐在右边,先生盯着摆在炕桌上的那本梵文经书念念有词,念完一个章节便会举起左手的梵铃摇上几下,而这时罗鼓手和唢呐手便会配合他吹敲出有节奏的旋律。

趁着先生的经书还没有念完,程旭东和办事员上前在那口火盆中递进了些许纸钱,然后起身朝屋里深深鞠了三躬。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除了小孩子,凡是马古村的都已然明白他是上面派来的。然后是王建国和程兴国,为掩人耳目,二人按照当地人的风俗朝屋里三叩首,说一声:“叔,黄泉路上您老人家走好!”

等先生的经书告一段落,整个庭院稍微安静下来后,陈国栋出场了,以村中老人和这次葬礼主事人的身份。

“乡亲们,大家都静一静,静一静,”见人群都围了过来,他继续说,“这两位是我们县党委办公室的同志,今天特地代表党组织来表示慰问的。”

办事员麻利的从包里掏出一张纸,开始照本宣读。

“讣告,马古村党委,今痛闻马古村党委书记覃风同志病逝,县党委特此表示沉痛的哀悼和对其家人的深切慰问。覃风同志是我党……县党委办公室……”

讣告结束后,县党委的“两位”同志对其“家人”一一进行了慰问,然后便在主事人陈国栋老人的相送下离开了。只不过一个驾车去了县城,直到雷达屏幕上的那个荧光斑点在县城的位置熄灭;而另一个则在行动处处长余洋的护送下去了基地中心。

第二天凌晨4点左右,那具遗体连同那口鲜艳的棺材被小伙子们趁着夜色运到了村东头那座山脉,深深地埋进了由阴阳先生亲自指导,并且昨天下午才挖好的墓坑,也埋葬了那位逝者的一生,留下一个小土堆。

当一切工作完成时,那位新来的局长带领着副局长和各位处长及主要科室的科长出现在了,他们西装革履,仪表庄重,胸前佩戴者白色礼花,局长和副局长在最前面,中间是各位处长,后面一排是各位科长,随着一声“敬礼!”在场所有人朝着墓碑行起了标准而又庄严的军礼,而后秘密消失在了黑夜中。

当黎明来临,太阳升起时马古村又恢复了以往的生活,只不过在村东头多了一堆土,竖着一块墓碑,上面没有照片,也没有颂词,只有四个大字“覃风之墓”,底下是两个数字,分别是1915和2015。

基地中心的正式追悼会是在那天上午8点准时举行的,由新任局长程旭东亲自主持,地点是在位于三层的那间英烈室。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已逝的民族英雄,我们敬爱的前局长覃风同志。覃风同志生于1915年,1937年加入党组织,在抗日战争中秉承着“一条有价值的情报抵得上千军万马”的遵旨,用生命搏击在情报第一线,完成了无数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示意下他接手国家安全局的工作,带领我们全体人员在打击敌特、间谍等活动,保卫新中国的胜利果实、维护祖国的稳定和繁荣昌盛上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祖国更不会忘记他,他是我们永远的民族英雄!”

他停顿了一下,“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回忆历史这种特殊的方式,怀着骄傲和自豪的心情,来一起哀悼我们的英雄!”

众人的目光都渐渐转向了站在旁边默默注视着遗像的那位老人——陈国栋。

老人抬起手推了推那架厚重的眼镜,没有回头。

许久,才缓缓开口:“故事还得从1938年的那次长江渔船事件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