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外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3369100000079

第79章 骨筋膜室综合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以小腿、前臂和掌侧为好发部位。缺血12小时以上恢复血流供应者将遗留肌肉挛缩和神经麻痹,甚至发生坏疽,危及生命。

[问诊要点]1.询问患者的受伤情况和治疗情况,本病患肢多有严重的局部挤压,创伤后有敷料包扎、夹板固定过紧,止血带使用不当的病史。

2.患肢有无输血输液外渗或局部使用刺激性药品史。

3.患肢有无剧烈的进行性灼痛和感觉异常。

4.军人、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应了解发病前有无剧烈运动,本病可发生在长途奔跑、负重和剧烈运动后。

[体检要点]1.局部表现为5个“P”

(1)由疼痛转为无痛(Pain—Painless)持续进行性深部胀痛或刀割、针刺、烧灼痛,止痛药难以缓解。被动牵拉痛为早期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晚期因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可无痛。

(2)受累区皮肤苍白(Pallor)、发绀呈大理石花纹样皮肤菲薄光亮,有张力性水疱,局部皮温下降。患肢肿胀,无弹性。

(3)感觉异常(Paresthesia)受累区早期局部麻木感,可产生痛觉减退或过敏,两点分辨觉异常。晚期感觉消失。

(4)无脉(Pulselessness)早期远侧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晚期血管搏动消失。但脉搏存在并不意味着肌肉和神经不缺血。因压力达一定程度(前臂65mmHg,小腿55mmHg)即可使肌肉的供血小动脉关闭,如此时因压力尚不足以使主干动脉关闭,则脉搏可稍减弱甚至正常。

(5)肌肉瘫痪(Paralysis)患肢主动活动障碍。

2.全身表现晚期可出现烦躁不安,脉率增快,血压下降。

[辅助检查]1.彩色超声多普勒及血管造影显示局部的血供减少,甚至中断。

2.白细胞数升高,血沉增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严重者出现肾功能衰竭。

3.组织压测定:(1)Whitesides法测定前臂和小腿分别为9mmHg和15mmHg。超过20—30mmHg须密切观察。组织压与舒张压之差只有10—20 mmHg时或静止状态下组织压超过30mmHg即有手术指征。(2)Matsen法认为组织压超过65mmHg时有手术指征。

[诊断要点]1.患肢有受挤压、剧烈活动、创伤等病史。

2.肢体广泛肿胀伴剧痛。

3.有神经干功能障碍,感觉障碍早于运动障碍。

4.排除以下疾病:

(1)深静脉血栓形成突发一侧下肢肿胀和疼痛,肿胀累及肢体远端,沿股静脉行径深压痛。彩色超声多普勒及血管造影可发现血栓。

(2)急性动脉栓塞突发剧痛,始于阻塞平面,渐延及远端。栓塞部位明显压痛点。患肢皮肤苍白,栓塞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彩色超声多普勒及血管造影可发现血栓。

临床具备上述第2、3、4三项者即可确诊。切不能以肢体远端血运正常和触及动脉搏动而延误此征的早期诊治。

[病历记录要点]1.记录肢体肿痛发生的原因。

2.记录肿痛的部位和持续时间、演变情况和肢体感觉障碍情况。

3.记录皮肤的色泽,有无张力性水疱;区域感觉和血管搏动情况;肢体运动和全身情况。

4.记录血白细胞数、血沉值、尿肌球蛋白、血尿酸和肌酐等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1.诊断明确者应立即住院,果断切开深筋膜,切除坏死肌肉和抗感染治疗。手术操作忌用止血带。

2.患肢平置,以免使局部血流灌注降低,缺血加重。

3.减压后警惕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观察全身及患肢变化,对肌肉已坏死的肢体,一旦出现早期肾衰征象,应果断截肢;注意防治失水、酸中毒、高血钾、肾功能衰竭、心律失常、休克、败血症等致命性并发症。

4.患肢手术切开筋膜减压后10天左右行皮肤II期缝合或植皮。

5.术后,患肢置于功能位,防止肌肉缺血挛缩出现肢体畸形。

对缺血挛缩病例,应观察半年,待自身修复停顿后视情况再行手术矫治。

(徐耀增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