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育儿经
33664500000008

第8章 出国前为女儿有好的教育进行的奔波

让女儿从小就接受好的教育是我的教育理念之一。咸海路幼儿园是个好学校。现在女儿已经面临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问题。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应该把她送入一个好小学。那时,自己正好忙于做准备留学的工作。但是,自己的事再大也大不过女儿接受好的教育。教育关系到人的前途。教育事关人的一生啊!

目标是早就有了,即一师附小。但这个学校离开我们家有三站公交车路程。我们家不符合教育局就近入学的原则。

当时,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搞清楚一师附小的招生范围,和进入一师附小的方法。我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就搞清楚了这两个问题。一师附小的招生范围很小。如果以一师附小为中心,则南北东西各1/2站公交车的路程。进入一师附小的方法就两种。一种是住在一师附小的招生范围之内,另一种是通过一师附小的选拔考试。

和妻子一商量,我们共同认为,一师附小的选拔考试要到他们大批招生结束后即每年的6、7月份才进行。我们没有必要等到那个时候。当时我们可以做的就是,把女儿的户口迁入一师附小的招生范围之内。

这是孩子的教育,理所应当地是我的工作范畴。下面就是我在研究生毕业后的半年时间里,为女儿有好的教育进行的奔波。

为了女儿进入一师附小,我们通关系、走后门

知道有高中的同学住在一师附小附近,虽然多年没有来往,也拜访上门,请他们帮忙。说明我们毫无霸占房产的想法,而只是为了孩子进入一师附小读书的来意。那时,一个户口是大问题。它涉及住房分配、粮食供应、就读和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所以,无论他们是同意还是拒绝,我们都是懂得感恩的。

第一次求助以失败告终。但我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我知道,我还有一个高中同学在一师附小附近的服装店当经理。于是乎,我到处打听他的店名,求他帮忙。他肯帮忙,但他要求我们自己有一个可以申报女儿户口的地方。对于我这个读书人来说,要找到这样的一个落脚点并非易事。

此时,峰回路转,一个初中的同学朱歩丹告知我,我们的初中校长现在是JA区教育局局长,而一师附小正是他所管辖的。妻子上大学时的一个辅导员的孩子正是通过他进入一师附小的。于是,妻子的那个辅导员陪着我们去那位局长的家里。(因为那位辅导员的丈夫和那位局长的弟弟是同学,所以很熟,熟到可以串门。)也是不客气地说明来意,请局长大人帮忙,因为我在一、两年内要出国留学了。希望女儿在国内受到好的教育。另外,说什么我还是他的入室弟子嘛。

又转弯抹角地找到初中时的王家藩老师,请他老人家出山。写了封信给那位局长大人,意思是请其帮忙。因为,我知道,王老师是这位局长大人当校长时一手提拔起来的,王老师在这位当时的校长手下升任学校的教导主任。我又请我初中的同班同学朱歩丹带着我去教育局局长的办公室亲自送交了王家藩老师的那封信。我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万无一失了。但在退出JA区教育局局长办公室听我同学说起王老师在**********中率领造反派贴这位局长的大字报的历史时,我顿时凉了半截。我的心暗暗叫苦,知道这件事要好事多磨了,全黄了。

我没有一点责怪的意思。对于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和他们的名字,我是没齿不忘他们的友情。即使事隔几十年后,我还能清晰地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和叫出他们的名字。女儿啊!请记住这些曾经帮助过我和你的人的名字,并在有机会时,报答一下我们的恩人吧。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我另打锣鼓重开张。我抓紧时间,开始走动迁女儿户口的事。这时,又传来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当时是SH市公安局的办公室主任。老着脸皮,打电话请求帮助。结果是,以那位办公室主任给我上了一课作为我请求的结束。反正,死马当成活马医。只要有缝,我和妻子就钉上去。只要发现路子,我们就走。脸皮问题,我们已经抛开不管了。人们常说,船到桥头自会直。而当时的我们,像是无头苍蝇似的,只要是遇到桥头就不管直不直,和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就想飞过去。

还是妻子的路子。她的一个同学G女士,当时在SH中医学大学当老师。她的婆家在一师附小附近。一得到这个消息,妻子和我立即和G女士进行了联系。想不到的是,G女士对于我们的求助是一口的应承。她的丈夫为此特地到我家进行了核实。我和我妻子以一口的感恩戴德,表示我们的谢意。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联系,由我的同学通过派出所帮忙,把女儿的户口报入我妻子同学的婆婆户口所在地。现在,已到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当然,这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是自己的感觉而已,你很快就会知道我说这话的原因了。

申请选拔招生成了我唯一的救命稻草

很快,一师附小公开张榜新生名单。我们女儿却名落孙山了。一问原因,才知,你有妙计,学校有锦囊对策。一师附小以粮油关系为准,录取新生,因为,学校认为这能更正确地反映学生真正的生活中心所在。一师附小告诉我,他们已经把我女儿的名字划到华山路第四小学了。

真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自以为做得天衣无缝,却经不起人家轻轻地一击。这时,我是置之死地,不计其它了,我告诉负责一师附小招生的L老师,我自己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又是SH交通大学的研究生,现在SH财经学院任教。明年,我就要出国留学了。我是慕名而来,送女儿到一师附小读书的。我们不是乞丐。不是说,你们一师附小有个别招生吗?我女儿会十位数和十位数的乘法心算,我们是否可以报考?

不知是L老师的那一根神经被我的话触动了,或者说她是被我的话感动了的好人。她只说了一句话,那好,请等一下,让我去和肖老师商量一下后给你一个答复。她别转屁股就下楼去了。一会儿,她上来和我说,请在今天下午一点准时把你的女儿带到这里来进行测试。

时间已经是中午11点30分。没有一分钟是可以浪费的。我犹如得到军令状似的,翻身骑车,飞似地向女儿的幼儿园驰去。到幼儿园时,女儿已经午睡。把情况和老师一说,老师表现得非常通情达理。现在是孩子幼儿园毕业和报考好小学的时候,家长们个个磨拳擦掌各显神通地在积极活动。她立即唤醒女儿,让她跟我回家。

把女儿接到家中,换过衣服,我们就匆匆地到一师附小测试去了。没有一分钟的准备,靠的是平时的积累。

到一师附小后不久,女儿被一个带着眼鏡的中年女老师领走了。过了一会儿,女儿又跟着那个女老师出来了。只听得那个女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唔,看得出来,这孩子是教过的。她把女儿还给了我。

在一师附小,我问女儿他们考了她些什么?女儿说,他们让她背诵一首幼儿园教她的儿歌。然后,他们说了一首儿歌,让她复述。他们还给她做了道十位数加个位数的心算加法。她说,做完这些,他们就领着她出来了。

我心里有了底。我放心了。把她送回幼儿园,我自己去图书馆看书。

Zh老师的偏爱

在女儿从幼儿园毕业以前,女儿所在班的班主任Zh老师领着她和另一个姓刘的同学到自己家里住了一晚上。还让她们俩个睡在床上,Zh老师和自己的儿子及女儿睡在地板上。我们对这一点丝毫不知情。因为女儿压根儿就没有和我们说这事。这还是后来我们听Zh老师说的。

Zh老师说,在女儿从幼儿园毕业的前一天晚上,她把女儿和刘某领回家睡觉了。为了让她们俩人睡得好些,让她们睡在床上,而自己带着孩子睡在地板上。哪里知道,女儿由于睡相不好,那天晚上从床上翻滚到地板上。Zh老师真担心那天女儿摔坏了。

又过了12年。一天,妻子回家进门后说的第一句话是,今天中午女儿幼儿园的Zh老师打了个电话给她。由于是中午休息时间,她正好不在。结果,是康正祥(曙光医院分工负责科研的副院长)接到的。Zh老师问康正祥,女儿考上了什么大学?康正祥和她说,女儿好象是跳了级,已经读了两年大学了。

妻子接着说,Zh老师现在在JA区教育局工作。我说,象Zh老师这样的有学历(SH幼儿师范大专毕业生)和有资历的幼教工作者在SH还能找出几个?

女儿不是搞体育的料

人的天赋是多方面的。有人的天赋表现在体育上。有人的天赋表现在音乐上。有人的天赋表现在写作上。有人的天赋表现在逻辑思维能力上。反正,可以统称这些天赋为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年的暑假,女儿还被选为SH市的游泳后备人材。虽然我们心知肚明女儿不是那块料,幼儿园的老师也认为她不是那块料。但人家是科学选材的。人家是用数据说话的。另外,我们也怕埋没掉女儿的天赋,所以每天由我送她去位于新成游泳馆的游泳学校,和接她回家。几天下来,她就不行了。一下水,她就一脸苦相。不要说蛟龙戏水了,就是蛟龙喜水的感觉也没有。一离游泳池,她就有说有笑,活泼有加。

通过实践,我们也知道了她的强项和弱项。至少,我们知道了,女儿不是一块搞体育的料。

暮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欄柵处

在一师附小录取我女儿以前,我每周去一师附小探听消息一次。那个带眼镜的女老师已经认得我了,看见我后,总是笑着说,你怎么又来了。不是让你回家等消息吗?我也总是笑着说,没有得到你们肯定的答复,心里怎么踏实得了!当然,我也知道了,这位带眼镜的女老师就是那位L老师与之商量的肖老师,是一师附小的教导主任。

由于,明年就要出国学习了,下星期我将和妻子带着女儿去ZJ普陀山玩。我还有一个任务是辅导宁波的大侄女温习功课,准备明年的高考。在去普陀山前,我照例去了一师附小,我告诉肖老师,下星期我不能来了。因为我们全家去ZJ玩了。肖老师依旧是笑容满面地和我打招呼,只是这次她让我放开地玩个痛快。我知道,这是她让我吃的一个定心丸。她得遵守她的纪律。有了这颗定心丸,我高高兴兴地走了。

在普陀山玩得很痛快。二嫂全程陪着我们。我们一起观看了海洋日出。我还让女儿向寺院的和尚们讨教了有关的佛学问题。我告诉她,佛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问。中国的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中国的大作家及大学问家鲁迅先生都曾潜心研究过佛学。当然,我的目的只是鼓励女儿勇于探索她未知的领域而已。

由于我还有别的任务,因此,妻子带着女儿先回SH第二天,大侄女从肖山回到宁波。她断然地告诉我,她不想复习再考大学了。于是,我把大侄女的想法告诉我的哥哥和嫂子。我告诉他们,读书是孩子们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自己不想读,别人是没有办法的。我二哥哥和嫂子很开明。第二天,我带着大侄女就登上了去肖山的火车,北上了。

肖山是我大哥的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大哥的二女儿生病了。我去看望一下。

从肖山回到SH后,一个星期还不到,女儿就接到一师附小的录取通知书,这时距一师附小的开学只有一天时间了。接到一师附小的录取通知后的那天晚上,我去一师附小开家长会。这时,我才松了口气。真可谓,暮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欄柵处。早知如此,则何必当初呢?

当然,说管说,我还是为女儿依靠自己的实力进入一师附小而高兴。

初尝早期教育的成功

女儿通过选拔进入一师附小,和一师附小负责测试的肖老师的话,唔,看得出来,这孩子是教过的,使我初尝早期教育成功的甜头。

初试牛刀,即获得成功。我心里的那份高兴劲就甭提了。尽管那时还不知道是女儿的聪明还是对她的早期教育在起作用,但是肖老师的话明确肯定的是教育。还有,就是我母亲聪明却是个睁眼瞎,和自己聪明但淘气得不接受教育,多读一年书和考不上大学的亲身经历,都在告诉我,教育是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送自己的孩子到一师附小读书,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送女儿到一师附小读书又是我几经波折,最后靠女儿的实力才办成的事情。这些都使我认为,是早期教育的成功才使得女儿进入一师附小的。

甜头加上一师附小的认同,我更努力地对女儿实施早期教育。我坚持用心算的方法训练女儿的脑子。我上新华书店购买用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能力的书(记得那时还没有小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等参考书)。我努力摸索女儿真实的智力水平。在早期教育的过程中,我觉得,用心算训练脑子,和到新华书店购买相关水平的数学书藉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事情。最难的是第三点,即摸索孩子真实的智力水平。

一师附小的第一个期中考试,女儿数学免考

一师附小是以成绩闻名于SH的小学。正是这一点符合了中国古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趋之者若骛。我也是冲着这去的。

女儿是聪明的。关于这一点,我自己教过,我自己当然知道。而且,不是癩痢头儿子自己好的那种。但是。女儿倒底聪明到什么程度,说实话,我心里没底。

女儿在一师附小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数学免考使我感到有些惊喜,但我深藏不露。因为,自己在清华的经历告诉我,这只是小学,只是人生起步而已。

我告诫自己,如果现在就下结论,为时方早。可能要等到进入大学时方可知道,女儿是否是社会精英?当然,我是幸运的。我可能只等了九年左右就可以说,经国家级取士考试,证明女儿是聪明的。或者说,在三年后,在从美国归来时,我们已经比同龄的孩子多掌握一门英文时。

女儿在一师附小获记忆力好的奖励

女儿还给我看一种奖品。因为在SH交通大学读研究生时接触过美国教授和美国的教育方法,知道一些对于孩子应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因此,对于女儿给我看的奖品,我对之表示赞赏。

她告诉我,这是她利用数学期中考试免考时参加记忆力测试得到的奖品。我对于这份奖品的重视胜过她的数学期中考试免考。因为,免考的有几个,而记忆力奖表示的是对她的记忆力的认可。记忆力是天赋和聪明的标志之一,和获得记忆力奖的就她一个。但我也只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唔了一声,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欣喜。原因和前面说的相同。自己越读越好的学习经历也在悄无声息地告诉我,这只是小学,只是人生起步而已。别让自己的骨头轻得飘起来。但,朦胧中,我自此有了,女儿可能是聪明的,是块可造就之材的想法。

女儿啊女儿,你要知道这深藏不露隐藏着做爸爸的一片苦心。爸爸就一个女儿。只是希望女儿成为国家栋梁之材,绝无妒嫉女儿贤能之心。爸爸此心可比日月之光。天地可鉴,人心可鉴。

女儿也不是搞音乐的料

在一师附小读一年级时,JA区少年宫手风琴班招生。那时,只要有教艺术的班招生,我想,只要在经济上能够承受,我都会送女儿去的。因为。送去学艺术的目的只是提高她的素质。因此,我和妻子商量送女儿去考JA区少年宫手风琴班的事宜和我的目的。在妻子同意及JA区少年宫手风琴班录取女儿后,妻子在第二天就去南京西路乐器商店购买了百乐牌手风琴,并把它带回家了。

尽管,送女儿去JA区少年宫手风琴班的目的只是提高她的素质。但心里总还有着挖掘出女儿潜在的天赋的想法。因此,在辅导女儿拉手风琴时还夹杂着发现她是否爱好音乐的想法。另外,由于听说五线谱是学艺术人的基础,五线谱没有简谱的升降调问题,自己又在一段时间里恶补了五线谱知识。我明白,一个自己没有知识的人是没有办法对一个有知识的人进行全面辅导的。更何况自己还有着发现女儿潜在的天赋的想法。

当去手风琴班上完第一堂课,和拿回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后,知道了老师也是根据中国的国情,即在刚开始时,用简谱教育学生。几次下来,根据女儿的表现,我就知道,女儿也不是搞音乐的料。理由是她不爱好。她可以机械地拉得很准。但她对拉的音乐毫无感情,或毫无感悟力或理解力。作曲家就一个,但演奏这一曲目的人却成千上万,和有几千几百万听各种演奏的人。为什么?说到底,是各人用各自的理解去创造和演奏的。各人又是带着各自的理解去听演奏的。另外,她不自觉。

女儿哭着告诉我,她数学测验不及格

下面这一节,是我要告诉的,即培养孩子成材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哪种认为可以一马平川地培养出孩子的人,最好是不要做那件事。

当女儿在一师附小读两年级时,我到学校门口去接她。一个令人吃惊的场面出现了。女儿向我奔过来,哭着说,她数学测验不及格。

对于女儿的聪明,特别是她有数学天赋,我了解。但是,当我千真万确地听明白,她数学测验不及格的话后,我不是当众批评她,而是争分夺秒地鼓励了她。我懂得,女儿这时候哭着奔向我是她的一种找到可以倾诉的亲人的感觉,是她最需要亲人对她进行安慰的时候,也是对我最大的爱。我告诉她,爸爸相信她是聪明的。一次测绘不及格不说明你存在什么问题?问题完全可能出在负责对你教育的我的身上!能否告诉爸爸,你这次测验得了几分?和测验不及格的原因吗?

女儿不假思索地说,老师说过,一师附小是所好学校。在一师附小读书,数学测验成绩八十几分,就算是不及格!这次数学测验只得了八十几分。其中,有两道题目是完全不会做。可是,小朋友们说,测验的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

原来如此。我庆幸自己没有一股脑儿地批评女儿,连数学测验也会不及格。而是采取父母对我的教育方法—鼓励和循循善诱。另外,八十几分和五十几分也有天壤之别。根据我在清华大学大三上学过的场论知道梯度,在我这里,也即增加难度的陡度,的概念,和一师附小是所名校,它肯定知道增加测验难度的方法。如果,我的猜想是真的,则十几分的差距可能只涉及一道题目或一个概念。只要小补即可解决问题。而五十几分就是不同。几乎一半是理解错的,或不会做的,或做错的,则非对数学进行彻底地推倒重来,大动干戈不行。

还联想到的是,女儿因感冒发烧有两天没有去上学。会不会是这个原因造成女儿完全不会做两道题目。尽管,原因是多得数不胜数,而我的教训却只有两个:一是,通过补习,补回因病休息在家而脱掉的课;二是,重拾因忙于留学准备停止的早期的逻辑思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