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奇幻山海经传奇之决战昆仑
33449100000019

第19章 神农尝百草,神农架野人之谜

神农氏是中国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他传授人类如何种植五谷、豢养家畜,把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社会从采集、渔猎、游牧时代带进到农业生产初始阶段,缓解了当时的饥荒问题,他所带领的部落渐渐演变成以农业为主的部落,因此他的部落在后世被称为神农部落。中华大地经过三皇的辛勤努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人们的生活依然非常艰难。

以神农命名的地区有著名的SNJL区,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曾在这里遍尝百草为民除病,由于崖高壁陡,珍稀药草不容易采摘到,神农氏就伐木搭架而上,因此后人称这里为“神农架”,神农架野人的传说也是流传甚广,是真是假,不得而知。

以前曾经提及远古人类是有不少修行人,有些人会根据根器的不同而修成不同的神通,或者说特异功能。神农尝百草是中国人熟知的故事,神农氏亲尝百草,来分辨哪些植物能食用、哪些不能食用、哪些可做药草,普通人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的,后世传言神农是玲珑玉体,能看见自己的五脏六腑,化解植物毒性。《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晋干宝《搜神记》卷一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神农氏应是一位外星神的后裔,或是一位修炼了内观的拥有神通的半神半人,可以内视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运化情况,能辨别出哪些植物有毒,哪些植物没有毒,哪些植物吃了会有治疗疾病的效果,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早期的著作《神农本草经》。

吃草治病并不是人类才有的行为,许多动物都有吃草给自己治病的本能现象,人类社会初期,最开始是在树林、山河中采摘果实、捕捉鱼类野兽等猎物食用,出于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产生种植果树、谷物的需要,人们在尝试食用植物的同时会更加注意了解植物的特性,不仅注意是否有毒、能不能吃,更会注意不同植物的种类、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以及口感,比如酸、甜、苦、辣,还包括记录哪些植物食用之后可以缓解、治愈疾病,从而产生药草的概念,积累了许多草药知识,开始了早期的医学探索,在神农尝百草、分五谷之前,必然有许多人类因食用有毒植物而不幸死亡,而神农的出现则大大降低了人类因误食有毒动植物而大量死亡的悲剧,加快了人类的繁衍速度,同时也奠定了中医药草的雏形。

在黄帝与岐伯对中医做了简单的介绍之后,因为神农氏与草药也有些渊源。神农氏也接到女娲娘娘的通知,要给远古昆仑山天门中的孩子们传授农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关系到未来人类的野外生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神农氏开始讲述一些重要的农业知识。

要大量种植农作物,就要先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培养,首先神农从众多植物中选择了五谷:稻、黍、稷、麦、菽;

其次,为了方便种植,发明制作了早期的农具,比如耒耜,《周易?系辞下第八》;“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所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再次要摸索什么时间种植才能存活,什么时间才能收割,后来的二十四节气农时就是人类在漫长历史中对种植作物而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

早期人类肚子饿了通常是去现采现吃,还没有贮藏食物的习惯,经历了寒冷的冬天、没有现成野果可以采摘的痛苦经历,才产生贮藏食物过冬以备不时之需的观念,伴随着便于贮藏食物的陶器的发明,储藏种子、食物的习惯开始普遍养成,而种植的葫芦则成为当时重要的饮水、灌溉工具,《逸周书》就记载了这一段历史:“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种之;作陶治斤斧,为耒耜徂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与助,百果藏实“。

在神农氏讲述完一些重要的农业知识之后,他就带领昆仑山天门的孩子们去一处粮仓辨识这五种谷物:稻、黍、稷、麦、菽。

在神农的众多事迹中,最为人们所称赞和熟悉的事迹是尝百草、种五谷、制耒耜,这也是神农氏被称为“神农”的原因,而“神农”一词中的“农/農”字甲骨文金文就包含了在丛林中开辟出一块土地用于农作物种植的含义。

根据许多古籍的记载分析,神农氏是农业的开创、发明者,神农尝百草之后,开始有了医药,尊称他是中华民族之祖、农业之祖等。

“尽识葠无毒,明知堇有灾。安知尝试者,百死百生来”,因他对中华文明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后世尊为“三皇”之一。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一章“神化的凤凰:落水的凤凰就是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