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一如反掌
33025800000009

第9章 人性本恶

子张曾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丑恶的事物总是发生在自己身边,而美好的事物却远在海角?”稍微离得近自己一点的,触手可及的也许只有小时课本上学的“**的故事”,即便是发生的很久远了的事,至少他能双手触摸这故事的灵魂。至少能证明,人性本来就是恶的!

好人是多么稀少,但没有好人在世上还会有好事么?很多。虚情假意的人总比忘恩负义的混蛋好的多。

那时的他心里头老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夜夜失眠,他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个几年?为什么好人总是那么短命。为什么好人老是没有好报,不能安享晚年?

发生在一如身上的故事,真的值得大书特书。子张父亲也跟飞燕谈起,“做好人有屁用,像一如那样好,还是走那么早,所以说,做人还是要半好半坏的才能活长久”。

可是作为一个好人的一如这一生到头来到底换来了什么?莫非还是小学课本上说的那样:给予比享受更能使人快乐!

一如的一生帮助了那么多人,尽管人已经走了,村里人都会说句不痛不痒的话,“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村里有些常年出外打工的人,回来听说一如走了,她们还不相信这是真的。

可也有这么一些人,一些事,让子张家人有点不舒服,至少对子张来说,是痛恨的,无论是隔离邻舍还是所谓的亲人。都是一些忘恩负义的王八蛋,混账东西。

前面已经交代了棣贺这个人。或许他不敢当面说一如傻,但或许心里却乐得开怀,尤其是他的老婆——卿娣。

卿娣这个人,跟她老公简直是一丘之貉,难怪能成为夫妻。以前他们家穷时,每次过年回来,都要来一如家坐坐,谈谈心。2012年她还向一如“诉苦”,说出自己的苦恼:

他的儿子在大学念书期间,被两个女人喜欢上了,不知挑那个好?所以他就问她母亲怎么办。好吧。这次回家过年,顺便她就把一个“苦恼”事情讲给一如听。用意太明显了,反倒显得她笨得有理。

以前过年过节,村里要拜神、祭祖,都是一些琐碎事,那些礼仪繁琐的要命,什么祭祖时要盛几碗饭、桌上摆几杯酒,几盏茶……她有什么不懂的都来向一如请教。

好家伙,等到人有钱了,村里的风俗不闻不问了,还一脚踢开你。今年过年,一如见她不来找她谈心,还特意跑去她家,告诉她怎么做。回来时还领了一包潮湿的腰果拿回家。

这事被子张知道了,大骂那家人是什么意思,自己不吃,从厨房里偷东西来送人,好意思么?

一如阻止自己的儿子说太难听的话,免得被人家听见;还劝自己的儿子,“人家看得起你才送你,你不见她送其他人?再说了,这腰果是好东西来的。”

“谁TM稀罕!腰果潮湿了也能送人?什么人呢这是?她要是看得起你就不会这么做!混蛋东西。”

一如忙阻止子张继续说下去,“小点声,你大喊大叫的,难怪叫人家看不起。”

而就在去年,她还特意打电话给一如说自己在珠海贷款买别墅的事,用女方家的钱给首付。

子张一直想不明白,一如这么好的一个人,不单外人看不起,亲人也来参一脚欺凌起她来,也许好人并不受欢迎,所以世上好人才会那么少。反过来说所以社会才需要弘扬“好人好事”,因为人这一生太辛苦,活的太累了,成日面对丑恶的世界,不来点正能量怎么行?

可往往,丑陋的人总是见不得美好。

一如的细婶就是这样的人。她非但看不起一如这个人,还拿她当傻子看。前几年,她病倒了,还亲自打电话到一如家里来,说自己外面的田埂里的草长得茂盛。

那意思再简单不过了,但一如还是去做,念在妯娌关系,只可是,一如当她是亲人,她呢?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大家都笑一如傻。

但最让子张气愤的,是他的两个大姐小时帮她照看她的儿女。以前不论是插秧,还是割禾,一如一家都会去帮忙,一如的两个女儿不想去,也被她母亲劝做。

等到她三儿子结婚时,明知道一如的外甥一直在这里,她却不敢提前打声招呼说叫一如她们出来吃饭,不要在家煮饭了。

当然,这不是说一如是个贪图便宜的人,既然是亲人,理应她这么做,来不来是一如的事,叫不叫是你的责任。但她不闻不问,反倒是她显得自己小气,事实人也是!

子张奶奶病倒了,她从不敢过来照顾,到了晚上老是一如跟子张父亲照看。奶奶临走前,才知道细婶的为人,说,如果没有一如,她早就不在这里了。

奶奶开始后悔以前待一如那么差。一如却总是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份。所以,那天她的三儿子结婚,一如还是去忙着给她儿子张罗婚事,做完了就回自己家吃饭,晚上也没有去喝酒,等她过来叫,一如才叫自己几个外甥去。

子张痛恨自己是个没用的人,但也是一如最疼爱的一个孩子。在农村,乡下人“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非常浓厚,为的是能“传宗接代”。

是的,在农村,如果你没有一个儿子,是会被人瞧不起的,闲言闲语多的是。没有儿子,人老了,即便有女儿也没用,不单只你生前的土地会被充公——人走了,你的“神祗牌”会被人送进祠堂。

那么什么人会被送入祠堂?无子女的、有女无子的、一生没老婆/没嫁的(鳏寡孤独的)。

所以村里人,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要拼了老命生一个儿子出来。村里就有这么一位,生了十个都女儿,听说还死了两三个。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一如当时的病倒,吓到了全家人,大家全丢下手里的工作赶回来。但为什么一如偏要在她儿子挣到一点钱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女担忧,却不该分享她们的一点点快乐?

一如是带着很大的遗憾离去,生前的她是多渴望能抱一下自己的孙子,可这么小小的愿望老天都不能让她得愿以偿。

要知道她匆匆离去时才只有六十七岁呀!有那么一会,子张甚至对世界对所有人充满了仇恨和厌恶。

到头来,自怨自恨自:如果自己懂事,成熟稳重,也许她早就孙子抱了。自己活的艰难,不愿结婚生子,生怕这孩子一出来,自己累死累活的。可是,所有结婚生孩子的人不是这么过来的呢?为什么到了自己这里就行不通呢?

后来子张在史铁生的一篇题为“合欢树”的文章中看到:

“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溯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史铁生的这个解释也许太过于浪漫,自我解嘲。子张想,假如一如中风瘫倒后真能挺住,整天窝在病床上要人照顾,一如心里就真的好受?家里人也会不嫌弃么?

这个回答,任谁不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