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侠隐于市
32785800000075

第75章 三人务农

“唉,对了,我其实一直有个疑问想问你们城里长大的孩子,想当初小学里,你们学那首‘锄禾日当午’的时候到底能不能理解啊?我小时候吧,家里其实也一般般,我爸妈也都在单位里上班,农忙的时候才会下田干点农活,我们小学的时候,还经常有‘忙假’可以放,因为老师也都要回家农忙,而年龄大一点的学生回家也都会帮家里干活,但是也没有觉得有多辛苦啊。我觉得吧,我们这一代,连我们这样的农村人都没有那种设身处地的感受去理解那首诗,你们城里人应该更理解不了吧?”杨建笑着问刘丹。

刘丹想了想说:“其实吧,诗词就是一种意境,你干嘛非得去实际化?我们只要能知道它想表达‘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不要浪费!’就行了。其实说真的,我连水稻和小麦都分不清,只知道这些都叫禾。”

“不是,禾是水稻,不是小麦,我们叫水稻苗叫禾苗,小麦苗就叫小麦苗。禾就是水稻。”杨建纠正道。

“什么呀,禾是谷物的统称,所有谷物都叫禾。你怎么考上大学的啊?连这个都不知道,还说自己是农村的呢。”刘丹有点奇怪地看着杨建,这家伙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啊?

“晓红姐,你说,禾是水稻还是谷物的统称?”杨建问陈晓红。

“我们小时候老师也是这么教的啊,禾就是水稻。刘丹,你们城里的老师是不是不懂啊?”陈晓红也觉得杨建说的没错。

“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肯定是你们城里老师瞎说的。”杨建得意洋洋的样子看着刘丹说。

“不对,禾就是所有谷物的统称,刘丹没说错。我们小时候老师可是讲得很清楚的,所有谷物都属于禾,不光有小麦,水稻,还有玉米、大麦、高粱等。”刘燕这时候也开口说起来,她认为刘丹说得是对的。

“不会是你们这里主要只种水稻,你们老师为了让你们好理解,才那么说的吧?或者是你们老师也只是一知半解而已。”刘丹听见刘燕说的跟自己一样的,刚刚有点疑惑的心又开始坚定起来,毕竟自己是城里长大的,对这些农作物还真不是很了解。

“不对,我们老师说了,只有用‘禾’这个做偏旁的字,又是表示农作物的的才是禾,你看粮食里面就水稻是有禾的,所以禾就是水稻。”杨建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

“好了,别争了,回去查查字典不就行了?”刘丹觉得这样争下去也没意义,等字典一查就出来了。

“行行行,到时让你心服口服。”杨建却是不服输,自己记性这么好,怎么可能会记错呢?

刘丹三人却不理他,径直往山下走去,本来山坡就不高,没一会就来到山下,过了一条马路,就到了田边。这里的灌溉系统修得很好,每一条水渠都是用石头和水泥堆积砌成,渠水清澈见底。因为现在不是丰水期,水流不是很急,在一些水深一点的地方,都能看到小鱼在游泳,在一些石头较多的地方,还能看到螃蟹和小虾子。

稻田被这些水渠分割成整齐的一块块,有长方形,有正方形,也有一些三角形,人站在这些稻田中央的水渠岸上,感觉自己就在一片金色的海洋中。

在稻田里,还有零星几个人在干着农活,有拔草的,有打药水的,还有查看水稻长势的。

“以前我们小时候,哪有什么空出来玩啊,都是放假了就帮家里干活,还要带弟弟,我爸妈以前务农,不像你们这里农村的还有单位里上班的,我们那很少的,都是务农养活一家人。”刘燕想起小时候,想起去世的父母,又不由一阵伤感。

“是啊,听我爸妈说他们小时候,一家人都要去挣工分,也不知道这个工分是干嘛用的。反正听说是整个小队里的人有活一起干,有饭一起吃。听说小孩去捡稻穗啥的还能换工分呢。”杨建也回忆着小时候听爸妈讲的事情。

“刘丹你小时候听你爸妈说过他们小时候的事情吗?城里应该没有什么工分吧?”陈晓红问刘丹。

“不是很清楚,我爸妈做生意忙,陪我的时间很少。”刘丹淡淡地说。

“唉,你们看,那边还有个小孩也在帮着他们家大人在田里干活呢!”杨建眼尖,老远就看到了最边缘的一块田里,一家三口在干活。

只见在那块靠着溪流的稻田里,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正在田里拔稗草,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在不停地把两个大人拔出来的稗草拿到田边水渠岸上。

“现在这样一个社会,农民都不需要靠务农就能养活一家人,这孩子的父母还能带着孩子来田里干活,真的很少了。”刘燕看着那一家子其乐融融地在田里干活不由感叹一声。

杨建听了她的一句话,忽然灵光一闪,好想抓到了什么东西,“农民,务农,一家三口,这个不就是三人务农吗?那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杨建想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问问她们呢?说不定有什么东西是我不知道的呢?就跟刚刚那个禾字的意思,这么简单的一个字的意思,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我给你们猜个迷,怎么样?”杨建对三位美女说。

“你说。”三人也正好找点乐子,便不约而同地答应下来。

“就是那个。”杨建一指那一家三口在干农活的场景,“三人务农。”

“猜什么呢?打一物?打一字?还是什么?”刘丹一边飞快地转动着脑袋,一边问杨建。

“这个我也不知道,你们想到什么说什么,我也没有标准答案,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可能是一个人的名字吧。”杨建实话实说,他也的确是不知道这个答案是什么东西。

“额。。。。那你这个谜语哪里来的?不会是胡扯,没有答案的吧?那我们瞎猜也没意思啊。”刘燕说。

“这个还真不是我瞎编的,这个只是其中的一段,它还有下文,但是刚刚看到这个场景,我才想到这么一句。他的完整的是:三人务农为王,诸葛孔明为臣,前山后水,侠隐于市。”杨建也不怕他们会把这个泄露出去,都是他信得过的人。

“这个应该是一个地名,前三后水,这个最简单,应该是说前面两句话里,前一句是一座山,后面一句是一条河,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个湖泊,反正就是跟水有关的。最后一句是说有侠客隐居于市井之中?”刘丹是真的聪明,一听到这话,就思路明晰地讲解开来。

“嗯嗯。。。接着说,老婆。”杨建一听刘丹说的很有道理,虽然最后一句跟杨三爷给自己的答案不一样,但是也是一种解释嘛,现在不求答案正确,只求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这样才能不会错过正确答案,因为自己根本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确答案。

“那现在就是要解开‘三人务农为王,诸葛孔明为臣’的意思,这个看着有点像是三国里面的人物,刘关张去务农,他们比较有名的跟农有关的就是桃园三结义了,那是说桃园山?有这个地方吗?桃山?花果山?美猴王?好像有点扯得远。呵呵。。。”刘丹提出一种想法,但是似乎又不对。不过她的思维还是挺活跃挺开放的。

“诸葛孔明不是卧龙先生吗?我们这里不就是卧龙山和卧龙湖吗?唉,你们说第二句是不是说的卧龙湖啊?”这时陈晓红突然说道。

“卧龙湖?不会这么巧吧?”杨建有点不敢相信地说。

“不对啊?我也感觉不会这么简单。”陈晓红看杨建没有肯定自己的说法,不由有点失望地说。

“不是,我只是感觉不会这么简单。主要是前面一句太难了,实在想不明白,那个三人务农为王是什么意思。眼前一家三口在务农,但是实在看不出来有什么意思啊。”杨建看着前面的稻田疑惑地说。

“那会不会是猜字谜呢?三人务农为王是个什么字呢?”刘燕皱着眉头也在绞尽脑汁地思考。

杨建三人听到刘燕这么一说,觉得有这个可能,赶紧在地上拿起石头比划起来。刘燕见他们三个在地上比划,她也赶紧蹲在地上比划起来。

四人写了好一阵,实在没有一个字是用这几个字拼凑起来的,蹲在地上半天,腿都酸了。

“唉,杨建,你怎么今天老跟务农较劲啊,之前跟我们争论禾是什么东西,现在又让我们猜务农,还是三人务农,呐,三人在水稻田里务农,你也看到了,真的没什么意思,你这破谜语哪里来的啊?”刘丹想不出来答案便有点泄气道。

“三人在水稻田里务农?唉,你们说,他们务农是在做什么呢?”杨建好像想起什么似的,又问。

“能干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刘燕也是没好气地说。当然了,她绝对没有那方面的意思,因为这两句诗在这个时候还是很纯洁的。

“不猜了,不猜了。没劲,我们去那边溪边玩玩吧,听声音好像挺大一条溪流。”刘丹好像发现什么新鲜事一样,很开心地往稻田边缘跑过去。

杨建看着刘丹风一般地往那边跑去,无奈地摇摇头,但是心中还是在思考着自己刚刚好像抓到的一丝灵光。这可是关系到娇娇的身体能否治好的密语,一定要把它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