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文墨飘香
32742500001052

第1052章 我的老师

皱纹成壑,灰衣裹身,乍一看有些木讷,双目间偶尔闪过几丝亮光,方证明她确实有些过人之处。

想了很久,脑海中反反复复都是这样的词汇,想挑点时鲜的,但搜索枯肠,空空如也,陡然间有些痛心,因为这全不是一个老师应有的形容。

她姓肖,是我的启蒙老师,儿时的记忆,约莫365天里她从无一日闲暇,除了两个学期负责教书之外,总能看她挎着篮子,扛着锄头往返于田间地角,与其称她老师,还不如称她为地地道道的庄稼人。

有人说她落伍了,学识浅薄难当大任;有人说她颓废了,穿着很土不合时宜;也有人干脆熟视无睹,或冷眼置之,或暗处腹谤,流言,于她来说并不陌生。不过,对于外界的评价她浑不在意,完全按照既定的模式一板一眼,度过了十七、八个春秋,当然,这还是从我上学那会儿算起,她教书的时间更为久远,恐怕只有我的父辈才能说清。

几十年的教书生涯,她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有的早已为人父、为人母了,而她依然雷打不动,风吹不倒,像一棵大树扎根在泥土中,撑开巨大的枝桠,拥抱每一个蹒跚而来的孩子。那些制造流言的人,好大一部分都是她的学生,甚至他们的孩子也是她的学生,作为老师,她的身上没有半点光环,得不到哪怕一点点的首肯和尊重。她总是土里土气,引人发笑。

去年回家,因为农业劳作的需要,我有机会和她面对面接触,刚开始的几天,当我在父母跟前说起“肖老师”三个字的时候,父母总要冥神苦思回忆半天,这还不够,最后他们还忍不住问道:“是哪个肖老师?”

一时间我的心隐隐作痛,外面的谤讥似乎超过了我的想象,如洪水一般湮没了她瘦削的身躯,我不知道她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可以想见的艰辛令人窒息,每天呼吸着污浊的空气,为祖国的花朵修枝打岔,若非大毅力,又有什么理由加以解释呢?

曾几何时,当我的小伙伴没心没肺地诋毁她,当许多双带刺的眼睛在我的注视下瞄向她,当三三五五的议论夹带着怀疑和不屑攻向她,我的意识,我的躯壳全都在颤栗,她可是我们的老师啊,都说她所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什么轮到她的,却是漫无边际的暴风骤雨?

老师也是人,也需要吃饭穿衣,也需要生活买卖,同在农村,别人可以种地,可以养猪,可以打骂孩子,可以得到公平和尊重,为什么单单她不能拥有这一切呢?真是可悲,可叹,又可笑。

放眼一看,在中国广博的土地上,肖老师正和李老师、张老师、赵老师一样,享受着同等的待遇,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就算不能说声“老师,您辛苦了”,至少也应该用“人”的标准去给他们下个定义,总的说来,仁、义、礼、智、道德,乃是中华之根,民族之魂,不可一日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