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末路王朝
32574900000292

第292章 ,未来规划

朝堂之上,应仲良看着下面一群官员,蔫嗒嗒的,全无生气。

“都怎么回事,一个个这副表情?”应仲良问道。

“郑府发生火灾,郑家上下几百口,全部葬身火海。”孔漱玉说道。

“什么?不识让你们好好看管郑家的人么?”应仲良大喝。

“根据现场的情况看,郑家上下都是故意死的。”王曲说道。

“故意?什么意思?”应仲良看着他们。

“郑家的火,应该是他们自己放的,然后,也没有求救,而且禁军去救的时候,他们还拒绝出来。”应伯元说道。

“他们不会出来,你们不会进去扑火么?”应仲良瞪着他们。

其实应仲良心底是不想杀郑家上下的,只是想用他们逼郑颖就范。然而郑颖态度很坚决,并不为其所动。原本想好好守着他们,争取打动郑颖。结果出了这当子事,让他很烦恼。

“他们让人把住了大门,我们根本进不去。”王顺民说道。

“废物,一群废物!几百人,一个都没救出来!朕要你们这些废物还有什么用?”应仲良骂道。

“求陛下恕罪。”王顺民等人跪在地上。

“算了,好好安葬郑家的人,给他们选个好地方,建立墓园。要不就直接葬在他们的家族墓园,分好辈分,按区安葬。”应仲良说道。

“臣等遵旨。”众人应道。

“殷子墟说西蛮已经大部归了我大燧控制,那就设一道吧!”应仲良说道。

“陛下,殷子墟采用的是以蛮制蛮,所以,那些地方虽然实际控制在我们大燧手里,名义上是在西蛮首领马智的手中。”文貅解释道。

当时的几个参政,除了应伯元,知道殷子墟控制西蛮方针的,就只有文貅了。

“以蛮治蛮?有什么好处啊?”应仲良问道。

“昔日,我大燧占领南部三蛮,主要目的是为了那里的资源,故而以利贿之。而今天下承平,不需要那么多的物资了,所以我们就想要那里的人。可是三蛮的方法,使南蛮战斗力急剧下降,现在和我们大燧的士兵没什么区别。所以殷子墟建议用以蛮治蛮的方式,保持西蛮的战斗力,然后让他们归于我们大燧所用。而主要方式,就是控制资源。资源不够,只能去抢。互相争斗,他们的实力自然不会发生变化,甚至更强。”文貅说道。

“控制西蛮了,那西蛮的人,可曾可以使用?”应仲良问道。

“殷子墟还没有完成最后的计划,还未能使用西蛮之人。”文貅说道。

“还要多长时间啊?”应仲良问道。

“按照殷子墟的计划,首先是要控制整个西蛮,然后建立大燧才是他们的靠山的信念,最后才是控制资源,逼迫他们求助大燧。这样一来,大燧就能调动他们的兵员了。目前来看,殷子墟才刚刚完成第一步。”文貅说道。

“也就是说,你们也不知道要多长时间?”应仲良阴着脸。

“是。”文貅点点头。

“算了,反正大燧也不缺那么点地方。海上舰队的图纸设计的如何了?”应仲良问道。

“陛下,图倒是设计完成了,但是人,却没了。”工部尚书郝立云说道。

“人没了?什么意思。”应仲良感到很奇怪。

他知道人员大换血,但是底下的工人应该不受影响才是。

“几个工程师,受前六部尚书叛乱影响,都被抓去充军了。现在,能指挥建造的工程师,几乎没有,大多是一些年轻的人,经验缺乏。”郝立云说道。

“既然这样,那就把那些人找回来,戴罪立功吧!”应仲良说道。

“臣遵旨。”郝立云点点头。

“人员齐备的话,多久,能给朕建立一支远洋见对啊?”应仲良问道。

“一支能够出海的舰队,起码需要主战战舰、辅助战舰、补给战舰等各类战舰三十六艘,按照一艘战舰需要五个月时间建造来算,共需要十五年。我们能够建造战舰的船厂一共有七个,可以缩短时间到两年半。”郝立云说道。

“命令各地,寻找能够建造战舰的地方,建立船厂,朕要最快的速度,建立一支世上最大的舰队!”应仲良说道。

“陛下,财政估计难以支撑造船计划。”户部尚书方忧说道。

方忧,方悼的同族兄弟。

“好啊!又是没钱!你们告诉朕,钱都花哪去了?”应仲良质问道。

“陛下北巡,已经花掉了国库大部分的钱。如今要建造舰队,哪怕是一支完整舰队,户部也拿不出这个钱。”方忧说道。

“好,好。国家有多少年没有升税了?”应仲良问道。

“有几年了。”应伯元说道。

“那就再涨一点,反正现在老百姓生活好,多收税也不会如何。”应仲良说道。

“陛下,涨一点,怕是不够。”孔漱玉说道。

“那就涨到能够建立一支舰队为止。朕希望一年之内,朕就能看见这支舰队。”应仲良说道。

“臣尽力而为。”郝立云硬着头皮说道。

“先行派人去各地考察的那群人,回来没有?”应仲良问道。

“还未回来,不过我们已经派人去叫他们回来了。毕竟时间太久,以免出现事故。”文貅说道。

其实他们是怕出使的那群人被海外那些国家给策反了,或者说是直接被海外各国给杀了。

“嗯,让他们回来之后,好好整理海外各国的情况,为我们日后的计划,提供资料。”应仲良说道。

“陛下,您是打算占领海外么?”应伯元问道。

“怎么?有问题?”应仲良盯着应伯元。

“我们代国还未消灭,开启海外战争,这,消耗会很大,而且补给问题很难。”应伯元说道。

“先行探路而已,能攻则攻,不能攻下,也可以积累些经验不是么?”应仲良说道。

“陛下,我们不知道海外各国有多远,所需粮草和武备需要准备多少,多少人合适,还有淡水需求多少,我们也都不可知。即使出使的那些人,也不是正规的航海人才,他们能提供的东西,根本不够航行要求。所谓经验,只是徒增伤亡罢了。”应伯元说道。

“朕知道该怎么做,不需要你来教朕。你们做好你们的事就好,未来的事我会规划好。”应仲良说道。

“是,陛下。”应伯元默默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