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末路王朝
32574900000275

第275章 ,出使西蛮人选

因为刘家出了事故,所以今天七参政和六部集体休息,前往刘家吊唁。

刘俾年近七十,终于抵挡不住岁月,寿终正寝了。

刘俾去世的消息报给了应仲良,应仲良给了刘俾‘文长’的谥号,然后追封为太师,赐节义碑。

刘思珺得到消息后,要求返回帝丘,为刘俾守孝。应仲良想想少了累赘,就同意了,让视听卫送她回京。

郑颖也让人以太子的名义送去了慰问。

刘府

刘弦以家主的名义,接待来自各家族的人。

“节哀顺变。”应伯元进来说道。

“有劳王爷挂牵。”刘弦说道。

“对了,敏妃娘娘什么时候回来?”应伯元问道。

“不日即回。”刘弦说道。

他不明白应伯元问刘思珺什么时候回来干嘛,毕竟没有交集。更何况,臣问君妾,是大逆不道的事。

“嗯,不知道,敏妃娘娘,可曾带来了陛下的口谕?”应伯元问道。

“口谕?能有什么口谕?”刘弦愣了。

“好吧!本王还有点事,先行告辞。”应伯元挥手告别。

“告辞!”刘弦说道。

他搞不懂应伯元在搞什么,但是好像与应仲良有关似得。

应伯元走后不久,郑会棋也离开了刘府,然后他们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坐了下来。

“上次邵文中死后,陛下说等他口谕,一直没到,是不是有问题?”应伯元问道。

“不来也好,也怕出现邵文中的事啊!”郑会棋说道。

毕竟邵文中就是帮应仲良做事,才导致灭族的事。

“皇上,不会又让我们去杀皇族吧?”应伯元猜测。

“应叔策他们?”郑会棋也在想这个问题。

“唉~不会又背锅吧?”应伯元也怕了。

而且应伯元本人也是皇族,虽然自己并没有想要夺取皇位,但是不代表没有危险。就像应叔笙,也是忽然就被杀死。

“只要别像邵文中那样不留活路,想必也能安全。”郑会棋说道。

“嗯,说的有理。”应伯元点点头。

刘思珺回来了,没有带来应仲良的口谕,但是另一个人带来了应仲良的圣旨。

‘朕闻西边蛮族众多,土地肥沃。遣使查之,所言不虚。礼部速遣使者,让西蛮归顺,不然,兵马相加!’

“什么时候派的使者,我们怎么不知道?”郑会棋愣了。

“你以为皇上还只靠我们这些人?”应伯元摇摇头。

“唉~也是,除了视听卫,估计还有其他组织,我们不知道呢!”郑会棋点点头。

“那礼部,这事交给你们了。”应伯元看向太史长庸。

“是,王爷。”礼部尚书太史长庸点点头。

“皇上的信件里,提到让一个叫孔漱玉的人,做个御前随侍,让我们礼部备案,是否执行?”太史长庸问道。

“这么小的官,就执行吧!”应伯元说道。

“是。”太史长庸点点头

“对了,刘大人不在的这些日子,各位要把他那一份事也做了,不可积压。”应伯元说道。

“下官明白!”众人喊道。

“皇上在江都待了半个月,时间太久,那回京的时间也会延后。那么,我们的任务也更加重了,毕竟要多些日子了。希望大家不要懈怠,好好做,不要让陛下失望。”应伯元说道。

“太子,最近又没来了,是不是要去请他?”王安平问道。

“不用,殿下要来,自然会来;殿下不来,我们请也没用。”郑会棋说道。

郑会棋,包括其他的几个大家族其实都不希望应不识来,因为应不识来,他们所有的决议,都要问一遍应不识才行,谁愿意自己头上多个祖宗?

“话虽如此,但是,毕竟太子监国,时常不来,不大好吧?”方仁敏说道。

“我来了,今日有些事情,来晚了。”应不识走了进来。

“拜见太子殿下!”众人喊道。

“都起来吧!今日有什么重要的事处理么?”应不识问道。

“陛下要人出使西蛮,我们让礼部派人去。”应伯元说道。

“郑灏将军不是从西蛮而来么?他熟悉那边情况,让他去得了。”应不识说道。

“这,说的有理。”司马隽点点头。

“那不如让随郑灏将军回来的,那个叫洪恩赐的,让他出使,他懂西蛮语言。”文貅说道。

即使出使西蛮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也不能让郑灏借这个机会翻身。即使不是郑灏,也不能是其他家族的人。

反正出使西蛮的人,不是其他家族的人就行。自己不能壮大,别人也别想壮大。

“洪恩赐以前是周地的人,后来加入了蛮族,现在又到了我们大燧,此人反复,不可用之。再说了,此人已经六十有余,老迈无用,只是个累赘。”魏鸾说道。

“做个翻译还是可以的嘛。”应伯元说道。

应伯元知道这群人为什么不用现成的人,但是也无可奈何。

“太学中,有专门学习各族语言的。从中喊来一二学习西蛮语之人,并不是难事。我刚刚看了下名单,有个叫殷子墟的,西蛮语很好,而且年轻,几个老师的评价也很高。”吏部尚书方仁敏说道。

“此人背景如何?”文貅问道。

“穷苦出身,平民一个。”方仁敏说道。

“甚好。太子殿下,你觉得怎么样?”郑会棋问应不识。

“有现成的人,为何用过个学生?”应不识有点反对。

“国家培养这些学生,就是用在这个时候的。那些老人,到了年纪还是要退休。更何况,那人也走不了几年。经营西蛮所需时间,又不是一两日可以完成的,年轻人时间更多,不是么?”郑会棋说道。

“听你这么一说,好像是这么回事。”应不识点点头。

“那就这么决定了,让这个殷子墟去出事西蛮。”应伯元拍案。

于是,这个叫做殷子墟的太学生,就踏上了去西蛮的路。